清朝有一位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太监,除了他的主子慈禧太后,他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经常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他的所作所为令一众王公大臣对他极其痛恨,他就是深受慈禧宠信的大太监—安德海。
安德海八九岁就净了身,而且是自己净身。他心里就想,当了太监就能赚钱发财,就能过上好日子,同村的陈老爷不就是吗。同村的陈老爷曾是宫里看门的太监,安德海也正是受他“启示”下定决心进宫当太监。
载垣的读音(载垣与咸丰什么关系)
安德海
安德海14岁就跟随在咸丰身边,由于机灵得到咸丰和当时还是妃嫔的叶赫那拉杏贞的信任;不久后,1860年,英法联军在天津登陆,下一步便是入侵北京了,咸丰皇帝以木兰秋狝的名义逃到承德避暑山庄躲避英法联军;1861年咸丰病重,中国最后一位实权皇帝驾崩在避暑山庄,临终前安排载垣、端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辅政,又分别赐皇后钮祜禄氏、皇太子载淳“御赏”、“同道堂”两方印来制衡八大臣,载淳成为皇帝,皇后钮祜禄氏和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成为太后,尊号分别为“慈安”、“慈禧”,实际上“同道堂”印章一直是由慈禧掌管的,此时安德海已仅剩慈禧这一座靠山可以倚靠。
《垂帘听政》咸丰托孤八大臣
“御赏”“同道堂”印章
很快,八大臣排挤留在北京的恭亲王奕訢,也开始向热河的两宫太后发难,将她们限制在承德避暑山庄,慈禧便想起联合恭亲王奕訢除掉八大臣,但苦于没人能出去送信,这时候安德海出来了,自愿充当“信使”,慈禧对他信任有加认为是合适人选,为了不被八大臣怀疑,便和两宫太后商议要在慈禧用膳时上演一出“苦肉计”把安德海遣返回京,后来这出苦肉计成功骗过肃顺等八大臣,安德海也成功见到恭亲王,恭亲王就奔赴热河哭灵,并且秘密与慈禧商议发动政变,随后就开始护送咸丰梓宫回京。回京后八大臣被打上“专横跋扈”等罪名革职逮捕,肃顺被斩首,载垣、端华被赐自尽,其余人发配充军,八大臣倒台,这便是著名的“辛酉政变”。自此开启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后慈禧又设计将恭亲王奕訢踢出权力的核心圈。
《垂帘听政》剧照
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立下了功劳,在慈禧专权的路上一直充当“马前卒”的角色,他越发放肆,在各宫安插眼线,专向慈禧打小报告并且添油加醋,因此还得罪了皇帝,安德海成为了慈禧身旁红极一时的“权监”。
左一为安德海
后来为了敛财在天福堂酒楼上演了“太监娶妻”一出戏,大小官员都来巴结,恰巧恭亲王奕訢与曾国藩、左宗棠、丁宝桢也在酒楼,早就看不惯安德海的几人决定羞辱他一番,恭亲王调侃的对安德海说:“听说公公大喜,今天带几位大人一同来道贺,没带贺礼,就口头祝公公明年生个大胖小子。”,左宗棠和丁宝桢又对安德海说:“等公公的孩子到了百日要喝喜酒的。”,这话一出安德海气急败坏,局势一下子变得剑拔弩张,最后还是曾国藩出来解了围。
恭亲王奕訢
1869年,安德海毛遂自荐,请求慈禧准许自己出宫到南方为同治置办大婚所用的龙袍,背地里想借此一路收敛钱财,安德海知道慈禧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仗着身后有慈禧这座靠山,便大张旗鼓的出了宫,这一出宫,想取其性命的大有人在。安德海行至山东德州,一路张扬,自称钦差,又拿不出公文凭证,此事被上报到山东巡抚丁宝桢那里,丁宝桢早就对其所作所为愤慨至极,立刻向军机处上奏了密折,在折子中搬出清代的祖宗家法,一一列举了安德海的罪行,并将安德海在泰安抓获。
同治帝载淳
同治下旨缉拿安德海,称他没有堪合公文,假冒钦差,并指示丁宝桢“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还批示“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此时的安德海已经是插翅难逃,随即他便在济南被斩首示众,并且曝尸三日。
丁宝桢是晚清名臣,是平定内乱,朝廷认可的功臣,也是造福一方,百姓眼中的好官,此次诛杀安德海,令朝野上下大快人心,再加上安德海确实触犯了祖宗家法本就该杀,所以慈禧太后对丁宝桢没有心生报复。
丁宝桢
纵观安德海一生,可以看到他敢拼敢闯,也有头脑,但他不自量力,没认清自己的位置,自认为给慈禧夺权立下汗马功劳人人都得高看他一眼,对王室成员很多时候也只是表面恭敬,做起事来有恃无恐,克制不住自己的贪欲,实在有些得意忘形。骄横张狂,狗仗人势又四面树敌,终将是自食其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