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司马小绢今天给大家讲一段李白的诗中有两句“愿将腰下剑,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直为斩楼兰"的出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话说在西汉时期,楼兰国和车师两个小国是汉朝通往西域的要道!但这两个小国和匈奴勾结斩杀汉朝去往西域的使者和客商。
汉武帝派兵一举平息了这两个小国,迫使他们降服!后来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即位!楼兰王这个时候也去世了,新楼兰王即位,新楼兰王根本就不买汉昭帝的账,继续和匈奴勾结杀害汉朝去西域的客商和使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汉昭帝大怒要派兵去震压他们!
这时有一个叫傅介子的小将主动请缨说:“去杀一个小小的楼兰国王何须大王发兵,大王只要给我十人和十箱金银珠宝就可以了"。
傅介子他们一行十一人来到了楼兰,要求拜见楼兰王,这时的新楼兰王有了匈奴为靠山,并不想买汉朝的账,无意接见傅介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提起历史上的神秘古国,楼兰绝对可以榜上有名。因为这个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国家,却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了古人的诗词当中。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和“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还有“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可见,在不少的诗词中,对于楼兰都是带着非常强烈的敌意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之名始见于《史记》的所载,又名鄯善国,它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的罗布泊西北岸。那么,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楼兰的地理位置和楼兰当时的政治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具体还得从汉朝、楼兰以及匈奴的牵扯上说起。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出自哪首诗
这方面,诗仙李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当世宰相赞为“谪仙人”,后世人们尊称他为诗中之仙,但归根结底,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在李白持续61年的人生中,他也是一个为了梦想而努力的普通人。
写诗不过是情绪的发泄,隐居与游历皆是为官的途径,李白一生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李白,想要去边塞建立功勋,想要为天下黎民作出贡献。但终其一生,在朝为官的时间不足三年,三年间栖居翰林院,只是唐玄宗寻欢作乐时候的文艺辅导。
如此一生,于李白堪称可悲。但遥不可及的理想并没有让李白心生放弃,在郁郁不乐的长安城里,他仍然热切地梦想着边塞热血。
这一篇,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带来一首李白的《塞下曲》。
【诗篇】
塞下曲六首·其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