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戎生
粟裕的儿子(粟裕有几个子女)
1945年夏,郁郁葱葱的天目山里,一片夏日风光。日本人投降在即,但国民政府的军队也早已蠢蠢欲动。
此刻,新四军第一师正在天目山地区,与国民政府军队周旋。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里,一个刚刚3岁的小男娃,在一个夏日的午后被他爸爸逼着往水里跳。
“快跳啊!”粟裕一边大声命令着儿子,一边指着不远处的小溪,眼睛里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神色。
然而一旁的粟戎生,走路都还有些跌跌撞撞,更不要说有什么胆子,敢跳进水里去。
粟裕和妻子楚青以及两个儿子
看着儿子不敢下水,粟裕又找来一截竹筒让儿子抱着,试图凭借竹筒的浮力给他壮胆。但抱着竹筒的粟戎生,还是没有胆量下去。
粟裕真急了,拎起他就丢进了小溪里,虽然那溪水并不深,但顷刻间粟戎生还是被吓得哇哇大哭。
“你这是在干嘛?非把儿子冻坏了不可。”妈妈闻声赶来,试图把在溪水里扑腾挣扎的孩子抱上来,母亲永远都是心疼孩子的。
但粟裕制止住了妻子,他有些严厉地说道:“我这是在教他游泳,更是在教他练胆子。我的儿子,不能是个怂包!”
粟裕和两个儿子
仍旧在水里扑腾的小男娃,似乎渐渐掌握了要领,哭喊的声音渐渐小了。他幼小的意识里,并不知道岸上的爸妈在争论什么,看着他们脸上渐渐泛起的笑意,粟戎生的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事实上,这对粟戎生而言早已见怪不怪了。
1942年出生的他,是听着枪炮声长大,那时日军频繁对新四军的根据地进行扫荡,部队转战频繁。
还在襁褓里时,粟戎生就经历了夜行军、寒冷以及饥饿了。“戎生”这个名字,既是他出生在战争岁月里的见证,也是粟裕对儿子的某种期许。
粟裕全家福
他向妻子楚青交代过,儿子日常的衣食住行,不可有任何挑剔,艰苦的环境下,就要学会吃苦,军人的气质是从小一点点培养和磨砺出来的。
在有意识地锻炼儿子的品性和胆子时,随着他的年龄逐渐增大,粟裕便开始教授他打枪。
5岁那年,粟裕送给儿子一把小巧的手枪。粟戎生在手里把玩着,爱不释手。很快,上膛、开关保险、举枪、扣动扳机,一系列的动作要领他都熟悉了。
年轻时的粟戎生
虽然楚青担心枪走了火会伤到孩子,可在粟裕看来,只有与真枪实弹朝夕相处,才能真正的掌握武器的要领。于是,这把小手枪日夜不离地在粟戎生手里,平常他也擦拭保养得有模有样。
新中国成立后,粟戎生跟着父母来到了北京,就读于八一小学。相比于之前的战争年代,彼时的生活对粟戎生来说平静而且充满欢乐。
但日常中,粟裕对儿子依然要求严格,品性的磨炼和培育一刻也未放松。
1961年,19岁的粟戎生高中毕业,并顺利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周恩来与粟裕
粟戎生的军旅生涯从此开始。学校的生活虽然和部队一样,但毕竟还是以学习为主,穿着军装的粟戎生,随着时局的变化,渐渐在学校里坐不住了。
“我想到前线去,西藏或者云南都行!”在一次探亲假中,粟戎生小心地向父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时,中印边界的反击战已经在打,年轻的粟戎生热血澎湃。
粟裕得知儿子的想法后很欣慰,年轻人就该有这种勇敢的精神和态度。但他同时又拒绝了儿子的要求:“如今的战争已不再是小米加步枪,现代化的战争拼的是科学技术。你既然考上了军事学院,就应该专心学习,掌握一门真正的军事技术才行。”
粟裕一家
虽然有些不乐意,但粟戎生也知道父亲的想法是正确且长远的。他遵从了父亲的意见,回到学校后安心学习,其后在1966年,粟戎生从哈军工的导弹系毕业。
彼时,美国正大举入侵越南,南疆一线的局势高度紧张,美军的侦察机不时越过边境线,侵犯我国领空。
粟戎生梦寐以求的前线军旅生涯真的要开始了。毕业之后的工作分配过程中,粟戎生主动要求到一线作战部队。
校方领导知道他是粟裕大将的儿子,出于安全考虑因素,他们原本还想将粟戎生分到机关等后方。
但粟戎生坚持到一线部队,其父母也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于是,24岁的粟戎生就来到了云南前线的地空导弹部队,正式来到了抗美援越的前沿阵地。
粟戎生学的就是导弹专业,所分部队也是地空导弹部队,因此他们的任务并非和敌人短兵相接,而是守卫国家的领空。
来到一线,粟戎生真正开始了士兵生涯。而且彼时处于和美国的敌对状态,每天的战备任务繁重,而且敌情也会随时出现。
一旦敌机出现,无论何时何地,战士们都要以最短的时间抵达自己的战斗位置,不容有丝毫差错。
年轻时的粟戎生与战友
下到连队伊始,粟戎生就和战友们在最前沿的阵地值守。在简陋的帐篷内,他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畅聊着,战友们谁都不知道,眼前这位年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粟裕将军的儿子。
他很快就适应了南疆前线的生活,虽然条件艰苦,可也不禁让他想起了小时候,跟着父母在江南打仗时的生活。和那时候比起来,现在军队里的生活条件还是要好多了。
由于美军的飞机,飞抵时的方向都不一样,因此他们部队也要不时的移防位置。
粟戎生和战友们像平常一样在前沿值守,突然尖利的警报声响了起来,敌情出现了。
抗美援越时期的横幅
他急忙来到自己的战位,很快情况明了,一架美军的侦察机,抵近了我国空域,方位和高度都已测定,战士们咬牙切齿,都想着把它打下来。
锁定目标后,导弹如同一条火龙,拖着耀眼的尾焰从发射架射出,以极快的速度向敌机迎面飞去。不一会儿,空中传来隆隆地爆炸声,敌机被成功击中,在空中爆炸解体后,伴着四处飞散的火焰正往下掉落。
阵地上响起了战士们的欢呼声,这也是粟戎生来到前线后,第一次和战友们协同击落的敌机。他和战友们一样的激动和开心,很快上级的嘉奖到了,粟戎生荣立了三等功。
抗美援越时期的宣传海报
在南疆前线,有1000多天时间,粟戎生都是住在战地帐篷里的。军旅生涯打磨了他,他从战士做到班长,又从班长做到了排长。
1969年,粟戎生所在的部队调防到了内地,军队的日常训练和生活条件都大为改善。
可就在此时,粟戎生接到了部队的调令,他又被调到了北方一线的战备部队了。那是他父亲粟裕的意思,他希望儿子能继续在一线的作战部队历练。彼时,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边境的战事一触即发。
珍宝岛事件时期的我军战士
粟戎生来到新部队后,很快发现这里的条件要比云南还要艰苦。北方的气候不但寒冷干燥,而且部队的伙食供应更差。战士们每天都吃玉米面和窝头,粗粮比例大,虽然有肉,但蔬菜奇缺。
而且部队很快就接到了命令,修筑国防工事。一时之间,部队上上下下都在挖坑道。
粟戎生他们也从野战部队变成了工程兵,每天的任务就是不停地挖挖挖。于是,很多战士都颇有怨言,不明白为何要挖个不停。
那时,粟戎生已经是连长,日常的施工和吃住都和战士们在一起。他也清楚,连里的很多战士都跃跃欲试想打仗,不想在这里挖坑道。既要保障施工的进度,又要提升连队的士气,考验粟戎生的时候到了。
粟戎生(左)
他想起了此前父亲粟裕经常跟他说的,在基层带兵,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管理科学。要想赢得战士们的信赖和尊重,日常必须得把他们当成朋友兄弟。
自己要身先士卒,要求战士们做到的事情,作为一个一线的指挥员,自己必须要做好。
所以每天施工的间歇,粟戎生都十分关注战士们的情绪,和他们倾心相谈,告诉他们修筑工事的重要性是什么。除了鼓舞士气,每天的劳动中,粟戎生都是冲锋在前的。
由于他们施工的地段地质结构不稳,经常发生塌方。为了避免出现伤亡事故,每次排除险情,粟戎生都是自己冲上去的。
粟裕
一次,施工进行到一半,上方的一块大石摇摇欲坠,对施工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把大石弄下来排除险情,才能继续施工。
战士们纷纷要求前去排险,都被粟戎生一一地拦下了。他拿了一根长长的棍子,在大石的侧方架起梯子,准备上去小心地将石头捅下来。
他慢慢地爬上梯子,用棍子小心地捅落一块块石头。就在此时,另外一块活动的石头突然砸了下来,危急时刻粟戎生本能地侧过身子,石头滚落下来,砸断了梯子的下半截,粟戎生也从高处摔了下来。
幸好石头离自己较远,要是再靠近几公分,他绝对是躲不开的。有惊无险,他也想起了父亲经常跟他说过的话:我们不怕牺牲,不惜牺牲,但是不能无谓地牺牲。
粟裕在战场前线
假如这次是战士排险,如果出现了事故,那就是自己这个连长不负责任。
幸好这样的情况没有出现,而且在接下来的3年施工里,粟戎生所带的连队,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所以在施工结束后,粟戎生不但获得了战士们的尊敬和信赖,同时再一次荣立三等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粟戎生从连长升为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其后又成为师副参谋长。
两山战役时期的解放军战士
到1983年5月,粟戎生正式被任命为陆军某师师长。从一名战士做起,粟戎生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一名师级指挥员。而且,他将再次去往南疆前线。
1984年,中越边境两山战役爆发,我军采取的是各大军区派出部队轮流作战的方式,因此又被称为两山轮战。
彼时的粟戎生,为67军参谋长兼200师师长。他所在的部队,于1985年的5月,抵达了云南前线,替换下了南京军区的第1军。
此前,第1军在2月份的时候,从越军的手里夺下来211高地,轮防之后,67军派出一个班的兵力驻守在211高地。
211高地形势图
然而此时对面的越军,趁着我方部队轮换,新来的部队立足未稳,正在密谋筹划一项旨在夺回211高地的攻势。
1985年5月最后一天凌晨,越军突然对我211高地发起了进攻,密集的炮火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接着,越军一个营的兵力开始发起攻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越军很快占领了高地,而我军一个班的战士近乎全部阵亡。
冲上211高地的战士们,早已怀着必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地前进,将生死置之度外。突击队队长刘海洋,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一定要拿下211!死我们要死在高地上!”
刘海洋的日记
刘海洋是为数不多的,从211高地活着回来的战士之一。战士江玉平被敌军炮火炸断了双腿,他本可以爬回阵地,但是他熟悉211高地的情况,硬是强撑着向前爬了数个小时,爬上了高地。
在江玉平向刘海洋交代了高地情况后,终于因为重伤壮烈牺牲,永远地留在了211高地上。
还有守卫211高地1号哨位的副班长陆欣,在敌人逼近时,对着报话机大喊:“敌人离我只有5尺,向我开炮!”
他随即拿着一颗拉开引线的手榴弹,冲出掩体,扑向敌军,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陆欣被追记一等功。
解放军进行战前动员
211高地丢失后,对于指挥部,特别是67军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换防第一战,就把兄弟部队用生命换来的高地丢了,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指挥部下达了新的要求:不惜代价夺回211高地,如果不夺回高地,67军一辈子也别想抬头!
于是6月1日,我军组织了一个营的兵力,在倾盆大雨中,向211高地发起了冲击。
由于敌军居高临下,战况对我军十分不利,密密麻麻的子弹打在泥泞的道路上,击起泥浆四射。敌我双方展开对射,炮火纷飞,但是由于是向高处进发,待我军战士攻到3号哨位时,就已经牺牲巨大。
待攻到1、2号哨位时,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经过惨烈的肉搏战,我军占领了全部三个哨位。
但是,越军227高地派出的援军,将我军战士包围,还将我军255高地派出的援军道路彻底封死,导致已经在211高地上的战士无法撤退,很快,211高地再次失守。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我方增援部队持续发起攻击,但是由于越军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战斗几乎变成了添油战术。
甚至在越军猛烈炮火的封锁下,我阵亡将士们的尸体都无法运回后方。在10多天的战斗中,67军199师595团伤亡惨重,两个营被打垮,团建制完全被打乱,突击队员的阵亡人数达到了三四百人,负伤人员千人以上。
595团因此丧失了战斗力,被调离前线,上级紧急调拨200师598团接替,由199师统一指挥。
8月底,199师副连长原明,在211高地3号哨位潜伏7天后,于9月8日凌晨,带领17人的突击队,突击2号哨位并成功占领。
越军为了夺回阵地,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内,接连发起了近百次反扑和上百次偷袭,但均被我军战士成功击退,用生命和鲜血,保住了211阵地。
“211高地争夺战”也备受诟病,这是两山战役以来,我军最大的一次失败。粟戎生作为时任67军的参谋长,对于此次失利也始终耿耿于怀。
关于211高地的惨败,有着诸多流言,甚至有人说这其中有着某种“内幕”,但是作为时任67军的领导人之一,粟戎生也有着一定的责任,这也是他为何对此战一直无法忘怀。
但通过这场争夺战至少说明,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实际的战斗情况和预先做好的规划是完全不一致的。
两山战役的轮防结束之后,粟戎生又从参谋长的位置上,调任24军军长,其后他又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在1999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如今的粟戎生
从士兵到将军,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对粟戎生而言都是一种磨练。军人的责任与意识,也在其曲折的经历中不断被升华。
如今的粟戎生早已退休,虽然已经不在部队一线,但他一直心系我军发展。在他的生涯中,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此外,还有超过10项国家专利技术,这些都对我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