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什么意思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什么意思,出自《论语?先进》,意思是,即做事超过或不够,都是不合适的。
过犹不及什么意思(欲速不达什么意思)
“过犹不及”的处世之道,就在于讲究一个“度”字,它不仅渗透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在于个人的修养。
01
说话要适度
有些人觉得,做人要真,所以说话要直。其实不然。
我们写“真”字,是“直”下面两点。也就是说,一些实话、直话,也要保留两点。实话实说是真,但实话全说就是蠢。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当你渐渐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就能体会生命盛大。
02
做事有气度
处事,一张一弛,轻重缓急分寸要拿捏的合适。
太过用心,不仅自己劳心费力,别人也会怨声载道。
03
工作有力度
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力度,开拓进取,大开大合。
欲速不达什么意思
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得过火就和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还有个成语叫适可而止,意思是说做事做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可以了。
其实,这两个成语都说明了一个意思,做事要有度。
凡事有度才有衡量和制约的标准。
人际交往有学问,未可全抛一片心。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与摩擦,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
社交场合,交往双方难免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
面对争执,如果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那么他们的矛盾就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相反,如果宽宏大量,礼让别人,那么他们就会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如果忍气吞声,又容易让对方的阴谋得逞,所以,要掌握好一定的尺寸。
只有那些心胸宽阔的人才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所以做人心态要适度。
过犹不及什么意思及的意思
我们都听说过“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正是出自于《论语》先进篇。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问孔子,师与商哪个比较贤能,(师和商都是孔子的学生,师叫做子张,商叫做子夏。)孔子听后,告诉子贡,师(子张)太过聪慧,过犹不及什么意思,聪慧到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而子夏则过于呆板,不够灵活,凡事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对什么事都一知半解所谓“不及”。
要知道做任何事都有着一个衡量的标准,“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带来不良后果,追求中庸之道才是正解。
有人会认为中庸之道不就是保持中立,对事含含糊糊吗?实则不然,因为模糊不清、不清不楚其根本代表的还是“不及”而非中庸之道,能做到中庸之人实则不易。
“过犹不及”适用于生活中方方面面,就拿家庭教育来举例,现在越来越多家长有意识去学习如何教养孩子,绞尽脑汁想要培养出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孩子。于是,过犹不及什么意思,参加各种培训班,家长课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我要培养我的孩子。这个目标绝对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有些家长只是一味的去学习、去模仿,而没有经过自己的反思,过于听从和认可别人的话,急功近利的分析孩子。把“管教”转为“溺爱”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父母出现了不敢管、不会管,更甚者出现自我怀疑甚至抑郁的现象,过犹不及什么意思,这也是“过”一种表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