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在位,吐蕃政权第36代君主)迎娶了唐中宗珍爱的养女金城公主后,唐蕃关系仍时有战事,后与金城公主一同促成唐蕃再次会盟,加强与唐朝的文化交流,从中原引进汉人任其王子赤松德赞之侍读,使学习汉文化;引入内地宗教、医药、历算等文献资料入吐蕃,同时遣人赴印度等地习佛学,取佛经,并与唐朝会盟、划界、立界碑、开互市。
吐蕃国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其政权对权臣贵族和边疆地区军事将领的控制力是一个难题。赤德祖赞后期与唐朝交好的政策,引起了觊觎中原物华天宝、惯于侵袭唐朝边地之权贵们的不满和憎恨,赤德祖赞本人也因此被朗氏和末氏所杀,其子赤松德赞即位为赞普。
吐蕃怎么读(吐蕃是现在的哪里)
赤松德赞在位时期(755年—797年),正是大唐发生“安史之乱”,国势由盛而衰的阶段,赞普在镇压了谋害其父的朗氏与末氏贵族后,开始利用唐朝首尾不能兼顾的颓势,而在吐蕃四境向外扩张,深入唐境占领河西走廊和河湟地区以及关中平原西部边缘,曾一度攻入长安,被郭子仪和回纥联手击退。
(赤德祖赞赞普/来自网络)
吐蕃也攻击大食军队,双方在帕米尔以西和唐朝西域疆域内发生战事,互有胜负;在南部,吐蕃军队攻入南亚次大陆,占领了天竺国部分地方;在东部,威胁南诏与之继续结盟,共同对抗唐朝。
为了抑制信奉吐蕃人本土宗教苯教的权贵势力,赤松德赞大力弘扬佛教,不断从南亚次大陆佛教发源地和中原引入大德高僧,加强在全民中传播佛教文化。
不仅如此,赤松德赞还任用佛教僧人为相,开创了吐蕃政权僧人干预政治的先河,这也是在信仰佛教的众多族群中不多见的现象。
伴随着唐朝的衰落,吐蕃也从赤松德赞赞普始逐步走向衰落直至灭亡。赤松德赞晚年一心礼佛,无心国政,遂让位于其子,自己则在“退居二线”后不久病死。
牟尼赞普(797年——798年在位)即位后,继续坚持其父赤松德赞的政策,积极提升佛教地位而压制苯教,要求所有百姓必须向佛教寺院布施,还三次下令要求均贫富,这一点引起了包括他母亲哲蚌氏在内的保守势力不安。
牟尼在位不足一年,就被哲蚌氏和其他贵族联手毒杀。
继牟尼担任赞普的是其弟弟牟茹,但牟茹的命运更令人惊叹:即位还不到一个月,就被以前的仇家害死,其弟牟笛即位为赞普。
吐蕃王权的不稳定,既是贵族阶层内讧的原因,亦是其结果。牟笛赞普同样面临着死亡的巨大威胁——一旦曾经无比神圣的赞普变成一个任人宰割的对象,则权威不再、威权尽失,赞普俨然已是“高风险”的职业,贵为赞普的牟笛甚至不得不东躲西藏,仰仗僧人们对其生命进行庇护,于818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病死。
赤松德赞以后的吐蕃,实际上已经濒临分裂边缘,他的几个儿子牟尼、牟茹、牟笛等不是先后死于非命,就是如丧家之犬一样东奔西逃、疲于奔命,根本无暇治理国政,宗教势力借机有了长足发展。与同时期唐廷宦官势力崛起类同,吐蕃之僧人干预政治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魔影”。
牟笛之子可黎可足在其父病死后继位(约818年—838年)为赞普,仿中原之制,定年号为“彝泰”。
此时,吐蕃国力已经大为削弱,在北方、东方、西方、南方各个方向战线上,吐蕃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战略退缩,与唐朝交好而不是对抗,已成为吐蕃政权的当务之急——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和次年,吐蕃先后在长安西郊和逻些东哲堆园与唐朝会盟,并于823年建成了“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碑中写道:“甥舅商量和协,希望天下统一,与唐皇帝缔结此大和盟约……唐蕃要患难与共,相互帮助,友好相处,不动兵革。”
这块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拉萨的大昭寺门前,成为唐蕃与汉藏团结友谊的历史见证。
可黎可足坚定地扶植佛教,已经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地,如规定吐蕃人一人出家为僧,则由7户平民供养;任何人若敢于以手指僧人,则断其指,若以目瞪视僧人,则剜其目。在吐蕃境内广建寺院,给僧人以罕见的高规格社会地位与礼遇。
(拙作之一)
可黎可足赞普在位时长期患病,国政基本都交于僧人钵阐布(意为“吐蕃宰相沙门”,赤松德赞至可黎可足时期,特指吐蕃时期执掌国家行政大权的高僧)掌管。将佛教至于吐蕃社会最高端的做法,不仅使得吐蕃国民生产力、生产效率的巨大下降,还激起了反佛派贵族的极端仇视,他们先以钵阐布与赞普王后行为不轨为借口,杀死了钵阐布,又乘可黎可足酒醉熟睡的机会,潜入其宫中卧房,用带子将他活活勒死。
可黎可足的弟弟朗达玛被拥立为赞普。
这次,是反佛派占据了上风——朗达玛即位伊始,就开始了带有报复性质的极端行动,钵阐布制度被彻底废除,吐蕃上下大力灭佛,严厉镇压佛教,极力推崇苯教。朗达玛下令禁止国民信仰佛教,派军队焚毁佛经、关闭佛寺,迫令僧人还俗。
物极必反。
如同朗达玛的先辈们极端信任佛教而全力挤压苯教一样,他扬苯教而灭佛的举动,同样引发了一场全面危机,佛教徒们决意进行最强烈的抵抗(几乎与此同时,唐武宗在中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史称“会昌灭佛”)。
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朗达玛被拉龙白多等人利用用弓箭射死。朗达玛被暗杀时年仅33岁,他留下了一位遗腹子沃松,以及大妃早年领养的养子永丹。
吐蕃经过这么多年的教派、权贵、王(赞普)权之争后,哪一方都不再拥有推举赞普的合法性、正当性与权威性了,政权登时陷入分崩离析。
沃松和永丹分别被一群权贵拥护,双方为了争夺赞普大位而进行战争,吐蕃王朝崩溃了。
吐蕃境内,被多年大规模对外战争和宗教之争折磨的无以复加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特别在靠近中原地区的吐蕃人起义中,还有大量党项羌和汉人参与,这些农牧民起义,更加削弱了吐蕃作为一个完整政权的存在价值。
吐蕃国崩溃后,赞普一系的王族势力,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先后出现了四个分割据政权——
一、吐蕃“拉萨王系”,即末代赞普朗达玛之养子永丹之后裔占据拉萨,被称为“拉萨王系”;
唐朝因为“安史之乱”无力西顾,吐蕃因为自身内部权力宗教之争,遂先后退出在西域的角逐,大食得以进一步将其势力向东逐渐推进,使得西域地区开始了缓慢的伊斯兰化进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