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代诗人曾几的这首诗朗朗上口,可谓妙手偶得之佳作。
梅子变黄成熟之时,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坐着船儿顺沿小溪行到尽头又改走山路。山中郁郁葱葱、苍翠优美的风景毫不逊色于水路,丛林深处还不时传来黄鹂那清脆悦耳的叫声。
一隅之见是什么意思(一隅之见的拼音)
多么轻松愉快的一次出行!首句便已告知读者天气状况是“日日晴”,这样连续晴明的天气定下了全诗愉悦的基调。次句说的是渡完水路又改走了山路,出行环境发生了变化。这里可以引申一下,如果把这次出行喻为人生之路,可以比作生活境遇发生了改变。再看第三句,“绿荫不减来时路”:这里的“绿荫”可象征人生的幸福指数,说的是苍翠美景完全不逊色于之前的水路。有道是“山一程,水一程”,“此一时,彼一时”,人生的境遇不可能一成不变,也正因为有变数,才不致于墨守成规,才能开拓进取,去创造美,体检美。每个人生阶段,应当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发现每个境遇的优势,顺势而为。尾句“添得黄鹂四五声”:试想下作者那个得意的劲儿,告诉你,不仅绿荫不逊色于来时路,还多了黄鹂动听的鸣叫声!看,作者“身在福中亦知福”,在山行道中找到了独特的乐趣。更有甚者,“文曲星”苏轼亦有佳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本来是被贬居岭南,难得有“不辞长作”的豁达,有鲜美的荔枝可饱口福,何乐而不居之?!好个乐天派的苏东坡!
其实,我们赏析古诗文,可以结合人生实际,从中挖掘出生活的智慧与哲思,真正吮吸知识的涵养。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拘泥于一隅之见。你说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