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快步复苏的夜经济唤醒了城市烟火气。随着夜间经济发展不断多元化,运动健身也被列入不少市民夜间消费的主菜单,市内的各大运动场馆,进入到消费旺季。系列报道《点亮夜经济激发新活力》今天播出第三集《健康经济方兴未艾》。
入夜后的体育中心,室内外的各个运动场馆逐渐热闹了起来。球场内,年轻人正在玩飞盘,他们奔跑跳跃的矫健身姿,成为了运动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飞盘运动最开始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的年轻人中流行,因其运动本身的新奇、活泼、变化、具挑战性、男女差异小、没有场地限制等诸多特点,迅速风靡到各地。
洪先生是市内一家业余足球俱乐部的会员,只要天气允许,俱乐部平均每个星期都会组织一两场比赛。大家伙下班后踢一场球,然后再约一顿宵夜,既锻炼了身体,又结识了朋友,交流了感情。
方兴未艾(方兴未艾的意思)
洪先生告诉记者,体育中心平时共有5块足球场对外开放,上午免费,晚上收费,如果遇到周末,经常出现一场难求的情况。
场租同样火爆的,还有不少民间资本参与运营的体育场馆。在位于天元区亿通工业园内的亿通体育馆,是一家集健身房、篮球馆、羽毛球馆、舞蹈等多项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运动场所。8月1日晚上,这里同时承办了两场篮球比赛,9块羽毛球场全被预定一空。负责人向明亮告诉记者,暑假以来,球场的人流量较平时增加了40%以上。
从表面看,亿通的经营状况非常火热,收益也应该不错,但向明亮坦言,这样的场景也只有暑假两三个月才会出现,而且多集中在晚上6到10点钟之间。这家创办于2019年11月份的体育馆,投资达到了400万元,每月的场地租赁、人工、水电费用等支出在10万元左右。本以为可以借助逐渐火热的体育消费市场大干一场,但疫情让场馆经营大受影响,如果单靠租赁场地,显然是难以盈利的。因此,体育馆还拓展了赛事承办、篮球培训等业务,希望通过不断加强服务品质、提升专业能力、开发体育产品,保持良性运转。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株洲市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市建成体育场地近4000个,已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市体育产业产值逐年攀升。统计显示,2019年,株洲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额突破了18亿元。
根据《株洲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2平方米,力争体育产业占GDP比例突破1%。面对如此大的市场潜力,各体育产业运营方怎么样才能抢占先机呢?今年6月起至年底,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在河西体育中心和河东体育馆开展株洲市第二届“全民健身之夜”主题活动,通过足球、健身广场舞、排舞、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六大群众体育运动项目,引导市民走出家门,参与健身运动,不断掀起全民健身活动新热潮。
此外,一些专业运动场馆还通过与相关协会组织开展赛事、举办活动,不仅留住了会员、提高了场馆的人气,还带动了场馆的消费。为了进一步刺激运动市场消费,省体育局将从今年8月8日起,向长株潭地区市民发放10至80元不等的健身优惠券,总价值1700万元。其中,省体育局发放300万元,场馆自主申报并配套1400万元。
记者|张巍侯朴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