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
《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40首古诗词,是中考考试范围。40首中八年级上册共包含7首,即《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望岳》《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任务不多,八年级新生可以提前学习,学会鉴赏,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打下基础。清平乐老师将用4天时间逐首讲解,请同学们按时关注。
春望
春望原文(春望原文及翻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3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文常填空
1.《春望》是五言律诗,题材上属于亡国哀思。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三、解词
1.浑:简直2.胜:能够承受,禁得起。3.烽火:古时边关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事。
四、解读诗意:
国都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战事持续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五、理解默写。
1.杜甫的《春望》中,描写国都沦陷但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却乱草丛生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杜甫的《春望》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恨别之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绵时盼望得到家人平安讯息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六、中心:描写了春日长安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赏析。(3分)
示例一:融情于景,表现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情。
示例二:“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写出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悲凉气氛。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情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分)
情景交融,移情于物,写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3.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连三月”三个字,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写家书珍贵,表达作者对家乡和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4.为什么“白头搔更短”?(3分)
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诗人闲居长安,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忧愁难解。5.下列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哪个字用得好?
“搔”是细节描写,传神的写出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不胜簪”是细节描写,侧面突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传神的写出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6.这首诗塑造了一个苍颜白发、愁绪难解、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老诗人形象。
7.对这两首诗(《望岳》《春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的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凝练,节奏昂强,富有音律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8.阅读杜甫《春望》《望岳》的二首诗歌,回答问题。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望岳》的“望”: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春望》的“望”:描写了春日长安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请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诗句。(任选一句)(2分)
(A)阴阳割昏晓。(B)城春草木深。
(A)“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选(B)赏析:“深”字写出了国都草木丛生,一片荒凉,让人从眼前的景象想到人民遭乱流离失所、国家濒于倾覆的深重灾难。
如果有用,请关注收藏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