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5首)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5首)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5首)唐代科举取士,每年都有从全国各地的考生云集长安,洛阳。这两座大城市还吸引着全世界的商人和艺人。唐代大都市已进化到陌生人社会,哒哒的马蹄声带来的通常都不是亲朋故友,而是美丽的过客。频繁发生的相聚与别离,造就了大量以聚散为主题的动人诗词。《将进酒》写朋友的

唐代科举取士,每年都有从全国各地的考生云集长安,洛阳。这两座大城市还吸引着全世界的商人和艺人。唐代大都市已进化到陌生人社会,哒哒的马蹄声带来的通常都不是亲朋故友,而是美丽的过客。频繁发生的相聚与别离,造就了大量以聚散为主题的动人诗词。 《将进酒》写朋友的相聚,《送友人》写朋友的离别。在这两首诗里,李白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注意力都留给了自己。但自私如李白,在挥别友人之际也有突然温柔的时候。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很少写格律诗,这种章法森严的写法,不是李白这种狂人喜欢的。但不爱并不代表写不出,这首诗就是个例子,合节合拍,挑不出毛病。整首诗没有半点狂态,只是用自然晓畅的意象,在苍茫辽阔的时空里融进淡淡的忧伤。 无论是题目:送友人,还是开头两句交代的送别地点,都没有提到实人,用到宣城,谢朓楼这样的实景,只是泛泛地点出青山,北郭,白水,东城,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时一地的一场离别,而是普天下所有的离别。 就在这城外的青山白水之地,发生了“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孤蓬”是诗歌里边很常用的意象,把孤身在外的人比喻成一根随风飘荡的枯草,被命运摆布,不由自主。“万里征”是用“万里”来形容远行。“征”的意思是远行,和打仗没有关系。杜甫有一首诗叫《北征》,还有一首诗叫《南征》,今天很容易被误解为南征北战的征,其实他只是形容自己向北走和向南走。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种写法,叫作即景抒情。浮云和落日都是眼前的景物,正因为诗人自己正纠结在离愁别绪之中,所以才会对身边那些貌似也有离愁别绪的景物格外敏感。落日即将离去,浮云似乎正在围着落日缠绵缱绻,做最后的挽留,又或者落日正在用尽最后的余晖,试图留住行将飘远的浮云。 诗的最后两句不是很好理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一挥手,终于要分别了,马儿在这一刻萧萧长鸣。 “萧萧班马鸣”出自《诗经·小雅·车攻》里的“萧萧马鸣”,难点就在多了一个“班”字。如果李白写的是四言诗,我相信他会直接援引“萧萧马鸣”,涵义完全不变。但既然是五言诗,就必须添一个字才行,于是马就变成了班马。 “班马”这个词在《左传》里出现过,联系上下文来看,意思应该是离群的马,马因为在夜晚离了群,所以嘶鸣来呼唤同伴。但李白送别友人,自己骑一匹马,朋友骑一匹马,根本就不存在马群,离群的意思显然就说不通了。 当我们抛弃这个传统的解释,从训诂角度来看,有两种解读可以同时成立。 第一种:“班”的本义是把一块玉剖成两半,从这里就可以引申出“分别”的意思,那么“班马”就是分别的马。 第二种:“班马”的出处不是《左传》的“班马”,而是《周易》里的爻辞:“乘(shèng)马班如”,意思是马车不往前走,只是在原地盘桓。这里的“班”,是“一般”的“般”字的同音通假,意思是原地盘桓。 这两种解释,无论哪一种,在语法和语意上都讲得通,但第二种解释更美一些。两个人不得不分别,但他们骑的两匹马依依不舍,嘶鸣着呼唤彼此。我更愿意相信这才是李白想要表达的意思。

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读这首《送友人》,会让我们感觉这一对朋友虽然人隔两地,但心在一处,并不曾真的分开。世上更常见的人际关系刚好相反,人在一处,但心隔两地。盛唐诗人(恰好也是李白的朋友)张谓,有一首小诗《题长安主人壁》,说的就是这回事,很适合拿来和李白的《送友人》做个对比。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写在墙上的。地点在长安,这面墙是张谓房东家的。张谓大概和房东闹得很不愉快,也许是经历了秦琼卖马之类的事情,所以在房东的墙上写下这首诗。 诗很浅白,大概故意要气气房东,生怕他看不懂。张谓抛出了一个很惊悚的命题:人际关系是靠金钱维系的,交清的深浅和金钱的多少成正比。就算有谁嘴上承诺了什么,心里也不会当真,永远都是一副路人心态。 需要解释的词只有一个“然诺”,简单讲就是承诺。古汉语里,表示答应的词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唯、然、诺。对长辈和领导的吩咐,要快速轻声回答“唯”,平辈之间可以大声回答“诺”,“然”介于两者之间。如果一个人只会点头称是,从不会质疑和反驳,那就是“唯唯诺诺”。 房东看到这首诗,会不会感到羞愧呢?很可能不会。站在房东的角度,付高价的人住上房,付低价的人住下房。对房客的合理要求当然应该满足,要什么就答应什么,这就是“然诺暂相许”。 但房客退房之后,彼此当然就是路人关系,如果不怀着“悠悠行路心”,难道从此还要肝胆相照不成?问题出在哪儿呢?就出在教科书价值观和现实价值观的错位。 长安、洛阳,这两座大城市和今天的大城市一样表现出两个特点:外来人口多和人员流动性强。 这样一来,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法则在这里就会失灵,而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的儒家经典可都是在讲熟人社会里的价值规范。 在熟人社会里,如果你处处助人为乐、先公后私,你会赢得很好的声誉,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得到各种人的各种回报。 而在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大社会里,被你帮助过的人,对你心存感激的人,很可能第二天就远走天涯,这辈子你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集。你的各种热心,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当你办事的时候,你面对的不是熟人社会里的父一辈子一辈的邻里,而是彻底的陌生人。 在一个大规模的、流动性强的陌生人社会里,物竞天择的结果注定会让单纯的经济关系占据人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一个租房住店的人,不要幻想和房东能摩擦出什么火花,在该有“悠悠行路心”的时候责怪人家不肯付出真情。 正是在这样一个错位的社会里,诗人才会越发缅怀古老的道义之交和意气之交,所以侯嬴向信陵君推荐朱亥的故事被反复歌颂,谢尚赏识袁宏的故事被格外珍视。 酒化身为先秦贵族的精神信使,诗人看重的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王维《少年行》)。因为情谊重于性命,所以才会有“轻生徇知己,非是为身谋”(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的胆色。 因为每一场别离都有可能面对“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的孤独,所以才会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依依不舍。 在一个发达的经济社会里,这样的感情和这样的诗句,比任何奢侈品都要贵重。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5首)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5首)

注意:本文非原创,是《唐逸-唐诗50首》的学习笔记。

上一篇: 干海参价格(干海参价格一般多少啊)
下一篇: 马家窑(马家窑文化以经营原始的什么为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