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黄老道家(黄老道家的意思)

黄老道家(黄老道家的意思)

黄老道家(黄老道家的意思)西汉草创之初,高祖刘邦的幕僚陆贾总在他耳边叨叨,要注意文治,要注意对百姓的教化。刘邦本是小流氓出身,被叨扰得不胜其烦,于是对陆贾大骂:“你老子我从马上得到的天下,用得着这一套吗?”陆贾毫不示弱,反问道:“马上得天下,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一番话说得刘邦没有了言语。汉初,统治者都是从经验出发,自觉地采用黄老道家理论为治国理论,实施无为而治。这也是后人的基本认

西汉草创之初,高祖刘邦的幕僚陆贾总在他耳边叨叨,要注意文治,要注意对百姓的教化。刘邦本是小流氓出身,被叨扰得不胜其烦,于是对陆贾大骂:“你老子我从马上得到的天下,用得着这一套吗?”陆贾毫不示弱,反问道:“马上得天下,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一番话说得刘邦没有了言语。

汉初,统治者都是从经验出发,自觉地采用黄老道家理论为治国理论,实施无为而治。这也是后人的基本认识。可事实上,汉朝建立时,几乎所有的典章制度都是沿袭秦朝的。刘邦入关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只是战时的临时措施。汉朝正式建立之后,采用的是秦律,汉文帝时发生的一件事便可证明。

名医淳于意被人诬陷,该当押往长安实施肉刑。那时肉刑一般是割掉鼻子或者砍下脚趾。淳于意没生下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听到这个消息,女儿们只知道围着老父亲,哀哀地哭泣。淳于意骂道:“没生个儿子,生了一群没用的女儿,出了大事连个能使唤的人都没有!”小女儿缇萦听了这话,激动之下,随父亲前往长安。上书汉文帝,说明肉刑的恶处,表示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十分感动,不但赦免了淳于意,而且下诏废除了肉刑。

黄老道家(黄老道家的意思)

黄老道家(黄老道家的意思)

缇萦救父的故事说明了在汉初实施黄老政治的必要性。汉朝沿袭秦法,而秦法严苛,使人动则得咎。在没有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之前,最佳的方式莫过于采用黄老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就是小鱼。治理一个国家,如同烹煮一道鱼。有过做鱼经验的人都知道,在煎鱼时,最忌讳不断地翻动。翻几次鱼肉就全散了。黄老政治认为,治理国家也是这样,政令不要朝令夕改,官吏不要过多地干涉,让老百姓按照自然规律生活。

汉朝的初代丞相萧何便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治理国家。萧何去世之后,继任者曹参全盘接收、一无所改。年轻的皇帝汉惠帝迷惑不已:这老头怎么在其位不谋其政呢?是因为看不起我吗?

汉惠帝找来曹参询问。曹参直言不讳地问皇帝:“您和您老子刘邦相比,谁更强一些?”

汉惠帝:“当然是老爹强!”

曹参接着问:“那您看我和故丞相萧何相比,谁更强一些?”

汉惠帝很给老臣面子,沉吟了一会,回答说:“好像您也不如?!”

曹参一拍大腿:“着啊!既然您不如您父亲,我也不如萧何,那么我们按他们定下来的规矩干肯定没错!”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由来,基础背景即当时主张无为而治黄老政治思想。

在黄老政治的理念中,尤其推崇“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此接近于“道”。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十分认可道家,认为其余的诸子百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只有道家综合了各家优点,最为完善。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司马迁也非常推崇“不争”。《史记》三大部分本纪、世家、传记,开头的篇章并不是书中最精彩的篇章,只不过体现了司马迁“不争”的政治理想。

第一篇《五帝本纪》,讲述了尧舜禹的禅让。世家的第一篇《吴太伯世家》,讲述了吴太伯让位于弟弟之事。本篇中的重点,依然是讲述吴国的延陵季子季扎让位不受的事情。《伯夷叔齐列传》实在没有什么可读的内容,不过记述了两兄弟让国,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因为两兄弟不争,因此排在了传记的第一篇。一般人读《史记》,印象最深刻的大约是《项羽本纪》、《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之类,大概率不会是占据篇首的这三篇。

从这些事例可知,黄老道家政治思想在汉初的巨大影响。不过我们凭借《道德经》中玄之又玄的语言,很难探知这种理论实际是如何操作的。

实际如何操作?这个问题还是靠考古发现得到了解答。上世纪考古学家挖掘了一座著名的古墓--马王堆汉墓,其中出土了被称为《黄帝四经》的《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为我们提供了黄老之术如何治理国家的答案。这是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有机会再进行探讨。

上一篇: 禅房花木深上一句(禅房花木深上一句是什么)
下一篇: 草编工艺(草编工艺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