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来源于博雅云课堂,作者曾孜荣。
《千里江山图》被称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珍宝,被历代画家奉为圭臬,称之为山水画的典范之作。
这幅画是宋代王希孟所画,当时年仅十八岁就完成了这巨幅之作,不久英年早逝,让人惋惜。18岁天才少年传世作品仅此一幅,他也凭借这一幅画在画坛有了立足之地。火了一千年!这幅画究竟震撼在哪里呢?
千里江山图简介200字(千里江山图简介100字)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也就是高半米,长度将近12米,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一倍多。
01
鸿篇杰作,富丽堂皇
这幅千古鸿篇杰作,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惊叹!我们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时候,首先会有一个感觉:千里江山,富丽堂皇。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宋元青绿山水画了。
我们在前面《明皇幸蜀图》里曾提到,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使用了一些特别的矿物颜料来覆盖画面,“青绿为质,金碧为纹”,非常华丽。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到了王希孟这里,他发扬光大青绿山水画的特点,赭石铺底,石青与石绿叠加,画面分外鲜艳浓丽。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不仅继承了唐代李氏父子青绿山水的设色特点,还糅合了五代荆浩、董源等开创的皴法,用皴法与青绿相结合,富丽爽朗、艳而不俗。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相比前人而言,《千里江山图》的用色更加强烈,色调的浓淡更加协调,这是《千里江山图》给人的第一印象:青绿山水画的集大成者。综上所述,它被列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也就不足为奇了。
02
千里江山,恢弘壮观
我们欣赏一幅画,当然会关心,画家画了什么。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画了什么呢?顾名思义,这幅画描绘了千里江山的风貌:层峦叠嶂的远山近岭,烟波浩渺的江河湖泊,山水之间的村落、桥梁、水车、磨坊、船只,也有自得其乐的乡野村人……
可想而知,作为皇帝的宋徽宗,看到这样一幅恢弘壮观的千里江山图,看到江山如此多娇,该有多么高兴啊。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那么,王希孟是怎么把浩瀚江河、崇山峻岭、乡野村落有机地连成一幅近12米的长卷?
《千里江山图》描绘连绵的群山和浩淼的江河,构图上采用了“移步换景”“散点透视”与郭熙提倡的“三远画法”的三种技巧,充分利用了高远、深远、平远的穿插,使得画面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03
移步换景,人走景移
“移步换景”,指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通常,我们小朋友在写写景作文或大朋友在写游记时,也会用到移步换景写法。
对绘画来说,在没有摄影摄像技术的古代,中国画家发明了长卷画,用这种形式来记录重要的人物与事件,讲述经典的故事,呈现伟大的自然……就好像大家很喜欢看的专题记录片。
在一个长卷上,画家不断地向观众展现着新的画面,而观众观看中国长卷画的过程,也被后世学者称为“移步换景”。就好像我们出门游玩,一边走,风景一边在变化。
这种,是我们中国画独创的一种技法,西方人画画,通常是固定一个视角观看图像。
可以说,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场面,正是因为运用了“移步换景”这一独特的技法。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04
散点透视,边走边看
我们在南唐周文矩那里,曾经讲过透视和反透视。
中国古代的画家,不受固定视角的限制,我们看他们的画,常常一边移动一边观看,不同的立脚点上,看到的画面不一样。
画家不固定自己的视角,把不同的场景,都组织到他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现代学者就称之为“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艺术表达手法。
当代英国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大卫·霍克尼(DavidHockney)曾反复提到自己深受中国长卷画的影响。
大卫·霍克尼的肖像画
1983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霍克尼花了3个多小时去看中国长卷画《康熙南巡图》,这天被他形容为“一生中最兴奋的一天”。
《康熙南巡图》数字复原图局部
他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长卷画散点透视的方法中包含了一个横向运动的过程——边走边看,这对于一个欧洲的艺术家来说,无疑是惊讶万分的。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05
三远画法:高远、平远和深远
“三远画法”是郭熙提炼出来的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包括“高远”“平远”和“深远”。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我们来欣赏《千里江山图》中的三远技法。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高远
先来看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站在山脚下仰看山巅,就叫高远。高远能体现山势之高耸突兀。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平远
再来看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意思是,从近处的山看远处的山,叫做平远。平远可以展现缥缈的意境。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深远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北宋时宣和画院的学生,少年天才画家,擅画山水,得宋徽宗亲自指点,作品罕见。
唯一传世作品《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了解中国更多传世名画,尽在三毛游App!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