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在岭南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曹溪宝林寺弘法37年,开弘南宗顿教法门,曹溪法乳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南禅第一代弟子,文献记载得法弟子有43人。但在这43人外,有一位既是六祖慧能的同门师兄,又可说是六祖慧能的第一位弟子,这个人就是陈慧明。
一、陈慧明原是六祖慧能的师兄。
陈慧明(陈慧明简介)
陈慧明,原名陈惠明,生卒年不详,江西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他的父亲陈叔俨,是陈宣帝的第15子,南朝陈太建十四年(582)正月二十七日被皇兄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册封为浔阳王(今江西九江)。隋开皇十八年(598),12岁的陈惠明在永昌寺出家,20岁时脱僧籍入伍从军,多次征战,在隋朝做过三品将军。唐武德元年(618)四月,隋亡。是年冬,陈惠明皈依佛门,重入永昌寺出家为僧。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往黄梅东山跟随弘忍学习佛法,取法号慧明,在弘忍门下学习十三年。后来六祖惠能又投五祖门下,五祖给他取法号慧能。所以,慧明与慧能成了同门师兄弟,都是属“慧”字派,而且慧明应是师兄。
二、陈慧明可以说是六祖慧能的第一位弟子。
慧能在五祖寺接过衣钵成为六祖后,遵五祖弘忍之嘱,趁夜离开五祖寺往南逃,陈慧明得知弘忍秘密把衣法付给慧能后,率数十人追至大庾岭(今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慧明最先赶到。慧能将衣钵放于石上说:这衣只用表示信物,不能用气力争夺,任你拿去。陈慧明拿不动,于是说:“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当下大悟,说:我跟随五祖多年,也没有学到什么,现经您一语而悟,您真是我的老师。慧能说:您我都是五祖的弟子,共同弘扬五祖佛法。分别时,慧明问以后往何处,慧能说:“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此后,慧明独自移居庐山东南山麓香炉峰布水台,在此结庵修行。三年后,他移居袁州府的蒙山,住持灵隐寺,创建西华禅寺、圣济寺,弘扬佛法。从这一意义来说,陈慧明可以说是六祖慧能的第一位弟子。
正因为如此,后来陈慧能明觉得“慧”字与慧能的字相同,虽说慧能比自己年轻得多,又是同辈,但达者为师,自己受过慧能的指点,实质上就是他的弟子,应该避老师的字讳。于是他避“慧”字而取“道”字,改名道明。其后,他经常派遣弟子过岭参礼六祖。道明圆寂后,宜春太守秦琢为他奏请谥号,他的石质墓塔位于蒙山南面灵隐寺旧址旁。北宋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赐予“圣济禅寺”的匾额,清嘉庆皇帝赐予“唐朝佛国”的匾额。
既然陈慧明是六祖慧能的第一位弟子,为什么文献没有把他列入得法弟子之中?这是因为慧能刚接衣钵,在逃难,还没有正式剃度受戒,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出家人,还是行者。十几年后才在广州法性寺出家剃度受戒,在韶州宝林寺道场正式收徒弘法,才有完全意义的弟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