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二年,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驾崩,皇帝去世,自然是太子继位。可问题的关键是,这太子朱高炽不仅是个跛脚,还是个大胖子,行动极不方便不说,关键呢还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甚至还有大臣揭露他纵欲过度。
朱棣
朱棣儿子(朱棣儿子列表)
明知道朱高炽是这样一个废人,可朱棣为啥偏选了他当太子,这不是丢他老人家自己的脸,更是在拿江山社稷开玩笑吗?要想搞清楚朱棣的心路历程,得先了解当时的几位太子候选人。
首先呢,朱棣有且只有三个嫡子,三个孩子都是徐皇后,也就是徐达女儿所生,都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三个孩子性格差异就很大,朱棣对他们的态度也各有不同。
左:朱高煦右:朱高炽
首先,老大朱高炽虽是嫡长子,但却十分不讨老爹朱棣喜欢。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是个跛脚,而且身体臃肿是个大胖子。这人一胖自然就不喜欢出门,而朱高炽就喜欢窝在家里看书。朱棣是什么人呢?驰骋沙场,骁勇善战,闲不下的武人,这样的爹自然不喜欢这样的儿子。朱高炽不仅胖,不符合一国之君的形象。更是因为他书读得多,做事十分柔弱。所以起初朱棣并没有把他当成继承人培养,毕竟谁都不想靖难的事儿再次发生。
到了老二朱高煦这里,朱棣的态度一下就不一样了。朱高煦这人不仅长得魁梧,模样周正。而且继承了朱棣英勇善战的基因。在靖难的时候屡立战功。曾经,朱棣在东昌战败,情况危急,关键时刻还是朱高煦率军赶来,把走投无路的朱棣救了出来。
当时朱棣就对这个儿子喜欢的不得了。有次,他很宠溺地拍着朱高煦肩膀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多努力啊。这其实就是暗示他将把皇位传给朱高煦。而朱高煦也很争气,屡战屡胜。当了汉王后,做事风格也很像朱家人,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老三朱高燧似乎就是二哥的狗腿子,长得一般,没啥大的本领。他本人也知道一没大哥的名分二没二哥的本事。所以排除在此次竞争的行列之外。
朱高燧
三个儿子的性格都在上面,看下来老二实在是最好的人选,可为啥朱高炽最后还是当了太子呢?
原因有三,首先开始朱高炽本人争气,这人虽然长相上很拉胯,但是做事儿仁德,考虑得十分周到。举个例子,有一次朱元璋让他大早上去检阅军队,结果朱高炽过去一看,大冷天的士兵们都还在吃饭。他想检阅军队又不是要打仗,能等。于是就心疼的没让大家伙儿出来列队,而是一直等他们吃完饭才检阅。
还有有一次朱元璋让这孩子审阅官员的奏折,朱高志有条不紊地把文武两类分开,并针对性地做了分类报告。朱元璋这才发现这小子做事有条有理,考虑周全,于是他亲自把朱高炽立为了燕世子。而且还多次亲昵地当众夸这孩子说,我的这孙儿天性仁孝纯良,善于守城治民,他日封藩燕地,必为国家屏障。
当然了,朱元璋喜欢并不重要,朱高煦有多么仁德也不重要。最主要的还是老子朱棣要喜欢。而且太子这事儿不仅要朱棣喜欢,全朝的文武大臣们更要喜欢,否则你立了个奇葩当太子,人家不戳你脊梁骨才怪呢。
此时的朱棣很犹豫,两个儿子一个仁德还是嫡长子。但问题是这是个老实人,手段不强硬。要是他当了皇帝,会不会是第二个建文呢?而二儿子英武神勇,手段强硬,很像自己。但要是立他为太子,实在名不正。自己拿不准,朱棣就去问大臣,看看这到底立谁当太子好呢?当然了,他得到了两种答案,一种答案是立老二朱高煦,老大这样的人难成大事。说这话的是什么人呢?都是武将,都是老二朱高煦曾经的战友,其中就有一些靖难的大功臣。他们这么说有私心的,因为如果朱高煦上台了,那以战友情谊,办事肯定方便。
而另一种答案则是该立老大朱高炽。说这话的这类人是文官集团,理由也很简单,储君不立长,国家必大乱,其中的人包括明朝第一才子解缙,高僧姚广孝以及内阁三杨等。这些人一方面是在遵从礼制,一方面也是觉得朱高炽仁德,要是当了皇帝,文官地位肯定要比武官高。
但是这两个答案在朱棣看来,问了跟没问一样,现在朱棣还是拿不定主意,时间过去了很久,朱棣还一直在动摇。我们有理由怀疑他是想立朱高煦的,否则嫡长子朱高炽早就该立了,不能再拖了。
朱棣多次向手下高人请教。最后一次征求意见的时候,朱棣找到了第一才子,也就是编纂《永乐大典》的领头人,解缙。他开门见山地问:你觉得谁该当太子?解缙是文官,是朱高炽的人,更是拿着那套传统礼制的人。他告诉朱棣朱高炽仁厚应该立为太子,朱棣找解缙而不找别人是有理由的。而现在这个答案是朱棣不满意的。谁不知道支持朱高炽的,都说他仁德。问题是给我说一个说服我自己的理由啊。解缙不愧是解缙,当他发现朱棣有些不悦之后,不慌不忙地给出了一招绝杀。他只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一听这话,朱棣的眼睛顿时亮了。解缙说的好圣孙就是朱高炽的大儿子朱瞻基。早在朱棣还没有起兵的时候,朱瞻基就生在了北平的燕王府里。而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梦见老爹朱元璋给了一个大圭。在古代,大圭意味着权力,而梦里朱元璋还对朱棣说,传世子孙。永世其昌。也就是说你的孙子会让大明很厉害。等朱棣醒来就发现朱瞻基出生了,这也成了推动朱棣靖难的重要原因。有了这样出生背景价值的朱瞻基,长大之后,十分讨朱棣的喜欢。
所谓隔代亲,而且这孩子天生聪明,善于察言观色。做事情一不像老爹朱高炽仁慈,二不像朱棣自己这样心狠手辣,他做事只有一个目的,长远的利益。这样的人自然是当皇帝的好苗子。所以解缙的三个字让朱棣倾向了朱高炽。
随后,文官集团又给朱棣太子这事儿添了一把火。一天有人送给了朱棣一幅画,《猛虎图》,上面有一只老虎,两只小老虎。解缙见了,立马闻到了添油加醋的机会,他提笔在上面写下: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亲子情,一步一回顾。
乍一看上去好像是在拍朱棣的马屁,但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更深的意思是说当皇帝自然要看能力。朱高炽虽然长相打仗方面差强人意,但是人家毕竟也是你的儿子,骨肉相亲。朱高煦纵然英勇神武,也讨你的喜欢,那你也不能忽视朱高炽的付出,要把两人放在同一个位置比。
终于朱棣懂了,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国本已定,对于朱棣的这一决定,老二朱高煦自然不服。我哪点比大哥那个废物差了,所以在朱高炽当太子的二十年里,朱高煦一直没有放弃过斗争。解缙这个最大的太子党,最后因为朱高煦的所谓离间兄弟的谗言,被朱棣让锦衣卫给冻死在了雪地,而在朱棣死后,朱高煦更是举兵夺权,造成了汉王叛乱这一历史事件,但这都是后话了。
朱高炽没有辜负朱棣和支持他的那些人的期望。虽然他在位仅有十个月,但得益于建国十多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儿子朱瞻基的励精图治,父子二人共同造就了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足以见得朱棣没有选错人,朱高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无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