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古代国名,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现今云南大理。
彝族"六祖"分支后,武、笮支系中的一部分到滇西开辟洱海地区,到了唐初已形成六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史称‘六诏。即蒙舍诏、蒙嶲诏、施浪诏、浪穹诏、邓赕诏、越析诏。
“南诏”,这是一个比“魏晋南北朝”还冷门的朝代名词,地缘因素让它成为一个小众的文化,可以戏称为“没走出云南的朝代”。
南诏国历史简介(大理南诏国历史)
“南诏”为738年——902年,对应中国古代主流朝代表从唐朝开元时期一直到唐朝灭亡,经历了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南诏的历史几乎与整个唐王朝相始终。
唐朝初年,彝(yí)族和白族的先民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了六个政权,称为六诏。六诏居民有的用牛耕田,栽桑养蚕,农业比较发达,有的则相对落后。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蒙舍诏统一了各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蒙舍诏在诸诏之南)。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和唐朝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南诏仿效唐朝建立官制。南诏官员多说汉语,很多人精通汉文,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一批批南诏子弟到长安和成都读书。成都距南诏较近,唐政府在这里设立专门学校,接纳前来学习的南诏子弟。不少到内地学习的人,回南诏后担任了显要官职。成都的织锦工匠成批迁往南诏,促进了云南地区织锦业的发展。南诏的建筑多仿效唐朝式样,大理崇圣寺三塔中的千寻塔,就是由两个汉族工匠设计建成的。它与长安的小雁塔建筑风格极为相似,至今仍矗立在洱海之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