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是如今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难题,早在1994年的时候,联合国已经通过了有关沙漠治理的公约,中国正是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现代发明(中国现代发明了什么东西)
根据199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已经有262.2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7.4%,并且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张,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41亿左右。
为了能够尽快降低经济损失,也希望咱们能有更多的土地耕种,能用来养活14亿张嘴,治理荒漠化土地那是刻不容缓。
听到沙漠治理,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应该是退耕还林,但是事实上,治理沙漠和退耕还林的难度,可不是一个量级的。
要想把沙漠变成绿洲,我们就要解决两个拦路虎,一个是水源问题,另外一个就是风沙大。
水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沙漠中的风沙和我们平常见到的,可不是一个档次,如果直接在沙漠中种树,很可能一眨眼的功夫,刚刚栽下的小树苗,就已经被风无情地吹跑。
而且沙漠的沙子太过松软,互相之间不喜欢抱团,植物的根系也没办法牢牢扒在上面,所以,要想把荒漠化的土地变回绿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防风固沙的问题。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老祖宗们说人定胜天,但是面对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咱也不能一点策略都不讲究,直接就是硬刚,这样做效率太慢,不是咱们的风格。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所以我国聪明的劳动人民,就发明出了“草方格”治沙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废弃的麦草捆扎好,然后用铁锹把它轧进沙里,把一半的头留在外面,形成一个个四四方方的小格子。
能够有效防止风沙的侵袭,如果能在小方格里种点草,那就更完美了。
这个方法最初被发明出来,完全就是偶然,是我国一名林场员工,用稻草在沙漠中插出,“中卫固沙林场”几个字后。
无意之中发现,有几个方块字并没有被风沙掩埋,经过多次的实验后,最终确定草方格治沙法。
最开始是用来解决包兰铁路沿线,沙尘扬起的问题,后来被广泛应用到沙漠治理上,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包兰铁路
中国发明治沙神器,一天吞噬50亩沙漠,被称为行走的“吞沙巨兽”。
立体固沙车
草方格治沙法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实在是太费人,需要治沙人顶着沙漠的烈日,在严酷环境下铺设草方格。
每天有效工作时长只有两三个小时,效率实在是太低,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沙漠扩张的速度。
别的地方或许还能等一等,暂时并没有那么着急,但是甘肃这个倒霉孩子可等不了。
位于三个大沙漠中间,每年风沙比较大的时候,连院子都能被沙尘埋住。
为了能够加快沙漠治理的速度,同时也希望减少人工劳作,甘肃省治沙装备研究院,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刘晋浩教授的团队,共同研发出一款多功能固沙车。
立体固沙车
固沙车利用的同样是草方格治沙法,只不过全程用机械代替人力。
在使用的时候,只要把废弃的稻杆等放入草料箱中,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固沙车就会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把草料捆扎成合适的样子。
然后通过特定的运输方法,把捆扎好的草料运送到工作区,然后利用压刀将草料插进沙土中,所过之处,留下一个个草方格。
利用固沙车插入的材料,深度可以固定在25厘米左右,露出地面的高度在10厘米上下,相比人工来说要精确很多。
露出地面的高度之所以只有10厘米,当然不是固沙车的能力不足,而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后发现,10厘米左右的高度是最合适的。
如果露出地面的高度太高,由于下面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很容易会被大风吹倒,失去原本应该起到的作用。
扬起的沙尘中,主要集中在距离地面10厘米左右的范围,只要能在这个范围内拦截住沙尘,就能有效地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10厘米是最合适的高度。
固沙车平均每小时可以铺设8.5亩地,每天可以铺设大约50亩沙地,是人工铺设速度的5倍。
用稻杆的草方格,除了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以外,还能帮助沙漠保留一定的水分,有利于后续种植植物的生长,称得上是全能型选手。
中国发明治沙神器,引得国外纷纷抢购,被称作是行走的“印钞机”。
既然名字叫多功能固沙车,自然不可能只有铺设草方格一个作用,它还能在铺设草方格的同时,还能兼顾喷播、灌溉、平茬分工作。
一边因地制宜铺设草方格,一边把放在里面的草籽撒出去,同时还能负责洒水工作,让草籽成长为一片草地,帮助沙漠尽快重新变成绿洲。
在铺设草方格的过程中,有时还会搭配上我国的另一项治沙神器—土壤粘合剂。
从植物纤维中提取原材料,经过反复加工而成,把这种粘合剂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固沙车喷洒下来的水,只需要两分钟左右的时间,黄沙就能变成松软的土壤。
同样起到收集水源的作用。
土壤粘合剂
在这两大神器的共同加持下,我国的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已经得到长远发展,每年荒漠化的土地也在大幅度减少。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官博
固沙车在发明并投入生产后,最先在甘肃地区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在甘肃武威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种下2000多亩的草方格栅栏。
在这片栅栏之内,治沙人建立起了一个农作物实验基地,除了花棒、梭梭树这样常见的沙漠植物以外,如今已经能用来种植玉米,茄子,西瓜等农作物。
而且农作物的长势非常喜人,结出来的果实质量也非常棒,这2000多亩的草方格栅栏,如今已经成为阻止沙漠继续扩张的坚实防线,可以说是沙漠中的一片奇迹。
看到多功能治沙车,在治理土地荒漠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武威市政府大手一挥,再次批准了300万亩的沙漠区域,交给甘肃建投进行治理。
希望能够在5年的时间内,把这300万亩沙漠区,变成集农业、肉种养殖和林果加工为一体的沙漠公园。
眼看着我国治沙工作取得这样的进步,又听说多功能治沙车,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受困于土地荒漠化的国家再也坐不住,纷纷挥舞着手中的钞票向中国求购,像是生怕只要慢一步就再也买不到似的,就连富得流油的中东国家也不例外。
为了自己的国土面积能够不再减少,同时也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国家的生态环境,中东的这些土豪们,花起钱来更是丝毫都不手软。
为中国治沙人的智慧点赞,希望我国沙漠治理的工作能够尽早完成,恢复成我们梦寐以求的绿水青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