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明清皇家陵寝(明清皇家陵寝在哪个省)

明清皇家陵寝(明清皇家陵寝在哪个省)

明清皇家陵寝(明清皇家陵寝在哪个省)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的天柱山,俗称东陵。福陵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万松耸翠,大殿凌云,气势宏伟,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的天柱山,俗称东陵。福陵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万松耸翠,大殿凌云,气势宏伟,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福陵

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

明清皇家陵寝(明清皇家陵寝在哪个省)

明清皇家陵寝(明清皇家陵寝在哪个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于建州左卫(今辽宁新宾县西南)一个奴隶主之家,满族人。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清王朝的奠基者,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称后金)政权。他精通汉蒙文字,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满族的民族英雄。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死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终年六十八岁,葬于福陵。庙号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

福陵

叶赫那拉氏(1575—1603年):名孟古,生于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十四岁时嫁努尔哈赤。叶赫那拉氏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皇太极。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迁葬东京陵,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十三日迁葬福陵。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尊其母为孝慈皇后,经累朝加谥,最后的谥号: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祭祀活动

建陵历史

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崇德元年(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盛京(今沈阳)去世,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安葬地点,所以未立即下葬。直到天聪三年(1629年),才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寝。初建时,只称作“先汗陵”或“太祖陵”,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运长久。陵寝到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来在康熙和乾隆年间又续有增建。

祭祀活动

陵寝规制

福陵前临浑河,背倚天柱山,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蜒、万松参天、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福陵现存古建筑32座(组),古建筑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平面规整,层次分明,是一处融满汉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皇陵建筑群。

福陵

城楼和马道

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福陵北高南低,下马碑、正红门、石象生、华表等引导性建筑建在低处,神功圣德碑亭、隆恩门、隆恩殿、东西配殿、月牙城、宝城、宝顶等依次建在山顶上,中间的一百零八级台阶(俗称一百零八蹬)及石桥起到过渡的作用,使得福陵建筑群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地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建在山峦之颠。

角楼和隆恩殿一角

探访路线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环绕着红色缭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40米。南面墙正中开三楹歇山式的正门,称正红门,两边墙壁上镶嵌有五彩琉璃蟠龙。门外两侧有下马碑、牌坊、石狮和华表等。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他祭品的官员出入,其他人不得行走。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走进正红门,向北有一条神道,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地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石象生为石狮、石虎、石马、石骆驼。

正红门

再向北过神桥便来到了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称“一百零八蹬”,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星数之和,表示天地宇宙,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阶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级呢?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一百零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另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佛家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为去掉这些烦恼,念佛要108遍。晓钟要叩108下,佛珠要用108颗,所以佛教建筑多与此数有关。据专家考证一百单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山西五台山的菩萨顶。

“一百零八蹬”

从“一百零八蹬”拾阶而上,便是神功圣德碑碑楼,也称碑亭。碑亭建于1688年,九脊重檐歇山式,飞檐斗拱,枋、柱、檩、椽各处均施彩画,红墙四面,每面有拱形门,下部为方形台基,四面各出踏垛(台阶)。碑楼正中立有“大清神功圣德碑”。通高是6.67米,碑高5.5米,宽1.8米,厚0.72米,蛟龙首,由六条出水蛟龙盘曲,其开光部分刻有满汉文字。碑座为“龙趺”,长4.8米,高1.17米,宽1.91米。此“龙”四足,是龙生九子之一,力大无比,善负重,名曰“赑屃”。龙趺下是“地伏”,上雕刻海水江涯(又称“寿山福海”),地伏四角各雕一凹形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各雕一鱼、鳖、虾、蟹。造型逼真,活灵活现。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地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碑楼东西两侧有禁祀用的茶膳房、涤器房、果房、省牲亭、斋房等建筑。

神功圣德碑碑楼

过了碑楼,再向北为城堡式的方城,为陵园的主体建筑。南面正中为隆恩门,上有三重檐的高大门楼,黄琉璃瓦顶。方城的四角有四座角楼,均为两层冲檐歇山式建筑,上悬风铃。方城正殿叫隆恩殿,建在五尺高的大须弥座上。隆恩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台基前部为月台,周围环以雕刻精美的石栏杆,台基的须弥座上也布满了雕饰,殿前的丹陛石,雕“二龙戏珠”图形,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大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黄琉璃瓦顶,画栋雕梁,金匾红墙。隆恩殿三间四门八窗,周围出12根廊柱。殿内梁架全部是“和玺”式彩绘。殿内供有陵牌。殿顶飞檐下有蓝底金字的“隆恩殿”匾额一块,满文居中,而蒙汉文各列左右。隆恩殿是祭祀的重要场所。

隆恩门和城楼

隆恩门

城楼和马道

陵区

在隆恩殿的东西两侧,建有两座配殿,称东配殿和西配殿。东配殿是存放祝帛与祝版。西配殿是为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忌辰之日祭祀的专用场所。隆恩殿前设焚帛炉。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也称棂星门)。此门平时不开,只有在大祭之时才能打开。二柱门后有一长条石案,称为石祭台,台上正中有一石鼎炉,两旁陈列着石烛台和石香瓶,称为“石五供”。

隆恩殿

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也称棂星门)和石五供

再向北,几步之遥便是明楼,明楼坐落在方城北门洞门之上,是清福陵最高的建筑。楼中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此碑就是福陵的“圣号碑”。从大明楼之下的方城洞口进入,便来到月牙城方城后是月牙城,方城和宝城之间有一小院称月牙城,俗称“哑巴院”。古人认为“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满月象征团圆,而月牙则代表离散。人死谓之亏,所以把这修成月牙形,以示悲哀。站在明楼处放眼望去,整座陵寝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古树参天,清幽肃穆。

明楼

进入月牙城,我们看到的是北墙正中镶嵌的一座彩色琉璃照壁,琉璃照壁上覆盖著黄琉璃瓦和琉璃龙砖,叫“月牙影壁”,图案是象征富贵的牡丹花。据说,开启地宫的密码便隐含在影壁的砖瓦上所雕制的花纹中,移启某砖瓦便能开启宫门进入宝顶下面的地宫。

月牙城、宝城和宝顶

月牙城以北便是宝城,这是一座半圆形的“城”,高了一丈七尺一寸,周围五十九丈五尺。宝城中间高大的土丘就是“宝顶”,“宝顶”之下是——地宫。努尔哈赤和皇后就长眠在这里。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14,明清皇家陵寝。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上一篇: 世界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是哪个)
下一篇: 安徒生的代表作(安徒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