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荀子名言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荀子名言(荀子名言名句)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qiao)然必以自省也。——《修身》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修身》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修身》
道虽迩(er)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
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不苟》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que)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不苟》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荣辱》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荣辱》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辱》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fu)黻(fu)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非相》
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君子必辩。——《非相》
佚而不惰,劳而不僈,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非相》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儒效》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儒效》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儒效》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荣辱》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大略》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乐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劝学》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非十二子》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儒效》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
流丸止于瓯(ou)臾(yu),流言止于知者。——《大略》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大略》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天论》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正论》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修身》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大略》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劝学》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非十二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礼论》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非十二子》
人之生不能无群。——《富国》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修身》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王制》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荣辱》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荣辱》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大略》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不苟》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非十二子》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性恶》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仲尼》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su),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致士》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议兵》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修身》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修身》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不苟》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劝学》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儒效》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王制》
转载需标明出处,如商用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