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坐》,出自《荀子》,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论。“宥坐”是古人用来警戒自己的器皿。
在《宥坐》一文里,作者认为,儒者从政,要惩恶坚决,用刑审慎,还要注重教育的功用。作者还详细记录了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的情形,借孔子之口说明:君子即使博学多才、深谋远虑,也会因不遇时机,遭受穷困。委婉表达了荀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荀子名言名句(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种器皿有何用?”守庙人说:“这可能是君主放在座位旁边用来警戒自己的器皿。”
【点评】“宥坐之器”是一种“攲器”,古代君主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醒自己不要过或者不及。
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我听说这器皿,
在中空的时候,就会倾斜,
倒入一半水时,就会端正,
而注满水之后,就会倾覆。
【点评】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看到一个倾斜器皿,遂联想到了它的特点、功用。
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想要聪明睿智,就要用笨拙的办法来保持它;
想要功盖天下,就要用谦让的办法来保持它;
想要勇敢盖世,就要用怯懦的办法来保持它;
想要富有天下,就要用谦虚的办法来保持它。
【点评】子路问老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持盈满呢?”孔子说:“有的。聪明睿智,就要懂得守拙;功盖天下,就要懂得谦让;勇敢盖世,就要懂得怯懦;富有天下,就要懂得谦虚。”
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第一个是内省通明但却用心险恶,
第二个是行为邪僻却又顽固不化,
第三个是说话虚伪但却狡言相辩,
第四个是记诵丑恶,而且还十分广博;
第五个是赞同错误,而且还进行润色。
【点评】孔子刚做上鲁国代理宰相,就杀掉了少正卯。学生不解,就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少正卯至少犯了五种罪恶,所以才这么做的。”
嫚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
法令松弛,但是刑罚却很严酷,这就是残害;
生产有节,但赋敛却没有限度,这就是残暴;
【点评】孔子认为,法令废弛,如果执行起来非常严酷,就是残害。生产要依循时节,如果赋敛没有限度,就是残暴。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看着太阳、月亮,我便深深地思念你。
道路是那么地遥远,你何时才能回来?
【点评】志同道合者,虽路途遥远,也会归来。
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流水,普遍地养育万物,却无所作为,这就好像德操;
它总是往低处流,而且还遵循一定规律,就好像正义;
它又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永远没有穷尽,就好像道。
【点评】孔子面对着东去的流水,感悟流水之理。
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
我有觉得是耻辱的事,
我有觉得是卑鄙的事,
我有觉得是危险的事。
【点评】年幼不努力追求学问,年老也没什么可以传授予人,这是孔子觉得耻辱之事。离开故乡,侍奉君主,成了达官显贵,却不能怀旧,不能眷恋故土,这是孔子觉得卑鄙之事。和小人相处,则是孔子心中的危险之事。
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
能不能得到君主赏识,依靠的是时机;
有德才或者没有,就是个人的资质了。
【点评】孔子认为,博学多才而又能深谋远虑,却又碰不上时机的人,有很多。
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没经历过穷困的人,考虑得不远,
没经历过流离的人,志向不广大。
你怎么能够知道我就不能得意呢?
【点评】“桑落”本义是桑叶落下,此处指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孔子要前往楚国,但是受到蔡侯阻挠,困于陈、蔡之间。一连七天都没有吃过热饭,弟子们脸上带有饥色。子路为孔子抱不平。然而,孔子却乐观地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考验,以后会好起来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