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家,有着丰厚的资源和人口,因此一直引得周围的国家觊觎,想要分得一杯羹,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尤其是在古代,边境异族时常来犯,各个朝代的皇帝都不得不注重边防,防止江山易主,这其中,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他们骁勇善战、忠心护国,保障中原地带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就比如家喻户晓的抗击匈奴的大将军霍去病。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将军,他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他一场胜仗直接震慑了整个西域,更留下千古名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汤生平:出身寒微仕途多舛
霍去病名言(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将军叫做陈汤,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很陌生,那么不妨先了解一下他的生平。陈汤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过的是穷苦日子,每天都要为了生计发愁,但是这样困苦的生活没有消磨陈汤的志气,相反,他表现出了对于知识的格外渴望,到处向别人借书来读,而父母看到儿子如此爱读书,自然也不忍心埋没了这份天赋,就常常向别人借钱。
陈汤就是这样顽强求学,他的天赋也没有让人失望,很快他就能写出一手不错的文章,名声也渐渐大了起来。在当时,读书人想要做官是需要被他人引荐的,而且要调查这个人的家庭、品行,然而,由于陈汤家常常借钱又不能及时还上,导致陈汤一家在当地的名声很差,品德不好,文章写得再好也没有用,因此,陈汤便没能如愿做官。陈汤并没有就此放弃,之后便来到长安希望能结交一些名人,为自己提供做官的机会。
来到长安不久,陈汤就谋到了一个小官,叫做太官献食丞,说白了就是给皇宫采购食物的官职,属于是后勤工作,权力很小。任职期间,陈汤可以说是兢兢业业,把这份小小的官职做得一样出色,而他的谈吐不凡,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其中就有富平侯张勃,二人很快结识了。通过与陈汤的交往,张勃发现此人虽然出身贫寒,但是才华不可小觑,假以时日定能大有作为,不忍心他被埋没,就向皇帝引荐了陈汤,有了这样地位高的人的引荐,陈汤非常顺利地得到了一个官职,就等任命书的到来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还没等陈汤从兴奋中缓过劲儿来,就突然得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是要回家守孝的,因此陈汤理应回家守丧三年。但是陈汤还没有走马上任,他担心自己一去三年,回来后物是人非,浪费了这个绝好的机会,就铤而走险隐瞒了这件事,可是正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陈汤此举被人举报了,这可就是大不孝之罪啊,皇帝一怒之下把陈汤抓起来关进了大牢,就连张勃也被牵连,削减了食邑。
话说回来,这皇帝的做法也不无道理,你堂堂富平侯举荐的人才,居然是个隐瞒父亲死讯不报、不肯回家奔丧的不孝子,这在古代是犯了大忌讳,皇帝怎能不怒呢?于是,陈汤的前途又变得一片灰暗了。
再被举荐入朝做官,自请出使西域
陈汤想要做官的心一直没能得到满足,还被降罪入狱,一时之间是深受打击,害怕自己的满腔抱负就要这样被扼杀。然而,不得不说陈汤还是幸运的,他的才华和能力其实被更多的人看到了,不久,又有官员向朝廷举荐了他,他终于如愿得到了官职。陈汤深知这个职位来得有多么不容易,因此格外珍惜,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做出一番大事,如果在朝中打拼,自己的家世地位不高,可能很难有什么出息,想到这里,陈汤决定换一条路走。
正好,当时西域边境混乱,异族动作频频,皇帝颇为头疼,陈汤就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请求出使西域。这个任务可以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当时匈奴内部发生了分裂,几派都在争夺大汗之位,尤其是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之间的冲突尤为激烈,还把汉朝拉下了水,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朝廷当人质,以谋求朝廷的支持,而皇帝也是靠着这个来制衡两派,但是郅支单于还是摆脱了汉朝的控制,并且开始侵略西域,给朝廷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大臣们都不愿意去西域蹚这浑水,弄不好就要丢了命。可是陈汤却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个责任,皇帝也是非常高兴,封他做了副校尉。
到达西域之后,陈汤向上司甘延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如今这郅支单于狂妄非常,不能再留,应该联合汉朝和其他部落的军队,一起前去讨伐郅支单于,以绝后患。甘延寿虽然认可陈汤的计划,但是按规定要先向朝廷请示,征求同意后才能动手。古时候信息传递慢,这一来一回要费不少时日,一定会贻误战机,陈汤心急如焚,便再次铤而走险,趁着甘延寿生病,他假传圣旨召集了周边国家的军队,向郅支单于发起了进攻。
这场战争对于陈汤来说,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因为他是私自下令发起了进攻,如果成功了尚且能弥补自己的罪过,如果失败了那就是罪加一等,再加上之前就已经入狱过一次,很可能会因此丢掉了性命。陈汤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使出浑身解数,鼓舞士气、指挥战斗,幸运的是,他成功地攻破了郅支单于的防守,杀了郅支单于,血洗了整座城池。这一仗,直接除掉了气焰最盛的郅支单于,打出了大汉王朝的威望,震慑住了整个西域,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陈汤回京复命,他虽然立下了大功,但毕竟也是假传命令、擅自出征,因此,他便写下了一封请罪的奏折,在结尾加了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来彰显自己的立功大志,而这句话,就是我们今天还在说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由来了。
结语:
出身寒微的陈汤虽生活困苦,却不放弃读书学习,仕途坎坷的他,不肯放弃任何机会,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出使西域,更是为了讨伐郅支单于不惜假传圣旨、铤而走险,而结果就是他一战即胜,结束了汉匈冲突,更豪迈留下千古名句。听完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能记住这位陈汤了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