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是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写的诗。诗的涵义也很简单,就是喜欢能获得一个爱人对自己的爱情,相濡以沫恩恩爱爱过完余生,表达了无数人对美好爱情的希翼与追求。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先生,一生娶了四个妻子,儿女情长,品尝了数次婚姻中的酸甜苦辣。好在陈独秀经过一番婚姻波折,晚年的时候却收获一份温暖余晖的爱情。这一份爱情虽然不绚丽夺目,却是一份贫贱之交的旷世恋情。夫妻俩穷困潦倒依然相濡以沫,直到离世都是彼此相爱,感动了无数世人。
姓潘的名人(姓潘的名人从古到今)
我们看看,陈独秀先生本名叫陈庆同,出生在1879年10月9日,也就是晚清末期,乃安徽省安庆怀宁县人士。陈独秀自幼丧父,出生后由家族的祖父照顾抚养。祖父一直如爹妈一样对待单亲家庭的陈独秀,叫他读书认字。
陈独秀的家庭乃书香世家,祖父也特别叮嘱孩子们的读书与注重家庭教育。陈独秀读书也特别刻苦。在十七岁那一年,陈独秀不负家里人的众望,考中秀才,次年进入中西求是书院,展现了他超出常人的才学与天赋!
在陈独秀进入中西求是书院读书的第二天,正是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受到清政府镇压的时刻。当陈独秀看到“戊戌维新六君子”谭嗣同等人英勇赴死,用牺牲与鲜血唤醒国人的热血,这一种英雄行为也是让晚清无数青春年少的学子大为震惊。
当时的陈独秀,也是处在热血青年时期,对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也是非常厌恶与痛恨!当时,在“戊戌维新六君子”的感召下,陈独秀发表了一些抨击晚清社会的“反清言论”。中西求是书院也非常害怕受到牵连,慌忙将陈独秀开除。
受到学校开除的陈独秀,觉得为了实现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理想,也应该学习新知识。当时中国也掀起了去日本留学的浪潮,于是陈独秀也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在那里接触资本主义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从而也为日后从事的革命活动奠定基础。
在日本求学期间,陈独秀借助于杂志、报社等读物作为主要“战略地”,发表了很多爱国的言论。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陈独秀也积极参与反清活动,也曾经被清政府关进监狱。
但是,即使遭遇失败,陈独秀依然保持着革命的热情,运用自己的文笔继续战斗。在陈独秀的革命岁月里,发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文章。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担任北京大学学长(相当于系主任)的时候,与中国著名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钱玄同等一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然后也组织和发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在1920年,陈独秀与李大钊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他亲自主持创办《伙友》、《劳动界》等刊物,借此唤醒工人的阶级意识。但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共产党在从事革命活动也没有太多借鉴与参考对象,陈独秀在领导中国共产党革命时候,也陷入一种茫然之中。
之后,在1925年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由于犯了右倾错误,革命活动失败。在1929年,他被开除党籍,保持无党派人士的身份。虽然陈独秀先生提出革命主张不符合中国实际,但从创立共产党与开展革命斗争,目标都是为国家为人民,毫无私己之心,足以令人佩服。
当陈独秀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之后,由于与当政的国民党政见不合,多次写文章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对,惹得蒋介石非常恼火,悬赏三万大洋通缉他。为了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追捕,陈独秀不得不隐姓埋名过日子。
在陈独秀如地下老鼠一样,过着落魄日子的时候,他却遇到了一个对他来说有特殊意义的女人,也就收获一份白首不相离的爱情。
在这里,也要说到陈独秀在此之前,一共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乃是封建时代包办婚姻的产物,乃家族长辈们为他安排了一个妻子,叫高晓岚。陈独秀对这个包办婚姻的妻子,是没什么感情的。
后来陈独秀又离婚,娶了第二任妻子,就是第一任妻子的妹妹,叫高君曼。高君曼读过书,受过文化教育,与陈独秀有共同语言,性格也合得来。可惜,后来陈独秀一心致力于革命事业,经常不回家照顾妻儿。高君曼受不了夫妻两地分居和孤独感,于是感情渐渐淡薄,最后也离婚了。
高君曼
陈独秀又有第三任不公开的妻子,那就是施芝英,乃是一名女医生。两人相识大约在1926年1月,然后分手在1927年三月,处在同居状态,但施芝英也为陈独秀生下了后代。
陈独秀与第四任妻子的相识,在1930年人生低谷与落魄时候的萍水相逢。当时,他两个最优秀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由于革命活动遭遇被人砍死与枪杀。看着孩子的离世,这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去的哀痛,是令陈独秀内心非常悲痛。
当时,陈独秀也是国民党的通缉罪犯。他只能偷偷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化名为“李先生”,如世外高人一样隐居在上海的贫民窟——熙华德路石库门的一座楼房中。当时,陈独秀就想着借此为掩护,躲避国民党的追捕。
正好,住在他家对面,就是一位普通的、贫穷潦倒的女工人,名为潘兰珍。陈独秀每日都是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在研读马列著作与写文章。但与邻居们也有着交往。其中,有一个叫潘兰珍的姑娘,衣着朴素却又举止大方,给他印象深刻。在几番聊天之后,也知道了这姑娘的身世,不由得为她苦命人的身份感慨万千!
这个叫潘兰珍的姑娘,1908年出生在江苏省通州余西镇大悲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四岁的时候,由于水灾,就与父母一起背井离乡,逃到繁华的大都市——上海乞讨生活。
在上海之后,潘兰珍的父亲靠着做苦力活勉强养活全家,母亲就带着潘兰珍四处收破烂,借此贴补与维持家用。然后潘兰珍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帮父母做活儿,在十三岁的时候就进入纺织厂当童工。
潘兰珍本以为可以自食其力,但只要读过“包身工”一文的朋友也知道,那个时代的童工,命运是非常悲惨的!
如果辛苦还没什么,潘兰珍却惨遭不幸!在她十七岁的时候,也出落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她的个子不高,但五官清秀端正,有着圆圆的脸蛋与乌黑靓丽的大眼睛,一张娃娃脸也的确招人喜爱。虽然穷苦衣着朴素,但是也遮不住她青春的光芒,以下就是照片为证,可以看到也是美女一枚。
当时,一个工头就看上了她,以帮助她驱赶骚扰的流氓为理由,接近潘兰珍。对于这一种无赖的行为,潘兰珍非常反感,自然想远离。可是,工头却不断整治潘兰珍。由于工头有钱有势,她一个弱女子也无能为力反抗,只好与工头同居,并且生下一个儿子。
潘兰珍
当时,一个工头就看上了她,以帮助她驱赶骚扰的流氓为理由,接近潘兰珍。对于这一种无赖的行为,潘兰珍非常反感,自然想远离。可是,工头却不断整治潘兰珍。由于工头有钱有势,她一个弱女子也无能为力反抗,只好与工头同居,并且生下一个儿子。
这一段生活对潘兰珍来说,是一个不愿意回想的梦魇。工头稍有不顺,就对潘兰珍变本加厉地虐待,如不是打,就是骂,再加上恶语相向。当儿子生下没多久夭折之后,工头对潘兰珍更是变本加厉。在肉体的折磨与精神的虐待双重打压下,潘兰珍最终忍无可忍了,趁人不备就逃了出去。然后潘兰珍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家烟草公司做工,并且也在上海熙华德路上一座石库门房子的后楼亭子间里租房子
可是,潘兰珍怎么也没想到,就是在这里租房子,使她一个普通的女工人,却遇到一代“人杰”陈独秀,收获到一份坎坷却又幸福的婚姻。
当时,陈独秀化名为“李先生”,给邻居们感觉是虽然整天穿着一身青衫,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但谈吐儒雅,温尔文雅,知书达理,对邻居们很有礼貌,乃是一个读过很多书的文化人,自然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潘兰珍是没文化的人,对“李先生”文化人的气质也特别倾慕。陈独秀乃一个革命家,自然同情潘兰珍的悲苦遭遇,开始接济她的生活,给潘兰珍一些鼓励、建议与安慰。
“李先生”虽然是一个文化人,却四体不勤,不会做家务,屋子也是一团糟,这也是文人不拘小节的特点。潘兰珍由于是劳动妇女出身,家务活自然熟练,主动提出帮助“李先生”做家务。如“李先生”不大会用炉子,很多时候都是潘兰珍主动到家里帮煮饭与烧水,为他做饭做菜。
然后,潘兰珍也如一个保姆一样,帮“李先生”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把“李先生”家里弄得整洁干净,这也令“李先生”非常喜爱。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接触时间久了,彼此之间互生情愫,自然而然地便在一起,同居了。
当时,“李先生”也就是陈独秀51岁,大潘兰珍整整29岁,乃老夫少妻恋。但潘兰珍却认准了这个人,她认为这个男人虽然年纪大,但在一起有安全感与幸福感,那就足够了。她也不知道“李先生”的来历,因为当时陈独秀出于安全考虑,也没有告诉潘兰珍他的真实身份。但她想着只要爱着“李先生”,对自己好就足够了。
就这样,虽然过着同居生活,潘兰珍却从来不过问陈独秀的过往,如同保姆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陈独秀的生活,这令陈独秀非常满意,陈独秀也有空教潘兰珍识字,以及背诵与默写唐诗。潘兰珍虽然没上过什么学,却是聪明伶俐,一教即会,很快也从文盲跃升为会读书看报纸写字。
这样,两人的生活虽然清苦,却是心心相惜彼此依靠,如同流水一样,生活平淡却很平静快乐。潘兰珍在同居生活两年之后,由于看到没怀上孩子,于是央求领养一个。于是,两人也有了一个养女,“李先生”取名为潘凤仙。
潘兰珍原本以为自己平静又快乐的生活就这样继续下去。可惜,在1932年10月15日,她把养女送回浦东父母老家的时候,再回到上海原居住地,发现丈夫“李先生”不在了,人走楼空!
潘兰珍询问邻居们,邻居们也说不知道,仿佛一夜蒸发一样。后来,潘兰珍又在人海茫茫的上海中找了很久,也看不到丈夫“李先生”的踪迹。这样,邻居们推测,她也认定,丈夫肯定是抛弃了自己,去寻找别的女人了。这一种事情,在民国乱世中是太常见了!
可是,没多久,她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陈独秀被捕。
陈独秀是谁?没文化的潘兰珍自然也不知道,但她认得报纸上刊登的照片,大惊失色:这不就是我的李先生吗?
这样,有社会阅历的潘兰珍自然也会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与自己同居两年“李先生”就是政府的通缉犯,现在也被逮捕入狱了。这时候,她也想通为什么同居两年丈夫不对自己说起过去,一切都需要保密!同时,她也知道,丈夫不是抛弃她,却是落难了,需要自己帮助!
潘兰珍猜得没错。他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且逮捕了。当时,抓捕他的国军干部,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特意登报宣扬,并且把他押送到南京的监狱。
陈独秀也知道,自己被逮捕事情在报纸上宣扬之后,妻子潘兰珍肯定知道,也会对自己“逃犯”与“骗子”的身份恨之入骨,也不希望她依然爱着自己。
可是,令陈独秀意料之外,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铁栅栏里,他居然见到了千里迢迢来看他,提着一篮饭菜的潘兰珍。
看着潘兰珍的脸蛋,陈独秀格外震惊,没想到萍水相逢的恋人依然在落魄时候惦记着他。已经53岁的他,也顾不得男人的体面,老泪纵横看着昔日的爱人,眼神里都是柔情与愧疚。
聊天几句,陈独秀就知道潘兰珍已经辞去在上海的工作,并且把他留下的书稿与字画都藏了起来。然后花钱踏上了由上海到南京的火车。
更令陈独秀感动的是,潘兰珍也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女子,为了获得在监狱中看见他的机会,不知求了多少大人物,说了多少好话才有探狱的机会。
监狱里的饭菜不好,潘兰珍也递上自己做的可口饭菜给陈独秀吃,陈独秀更是感动不已,说了这样一句话:
潘兰珍却沉默不语,只是一个劲地给他夹菜。陈独秀原本以为他听进去了,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最后一次与昔日恋人见面的机会。
更出于陈独秀意料之外,潘兰珍居然惦记昔日的恋情,没有一走了之,在监狱旁边租了房子,守着他。然后,靠着帮别人缝缝补补换取一些零用钱过日子。
潘兰珍这一举动更令陈独秀深受感动。就这样,有了潘兰珍的照顾,陈独秀漫长的牢狱生活也不再孤独。
当时,潘兰珍如保姆与秘书一样,照顾陈独秀的起居与生活。她不仅为陈独秀洗衣做饭,也为他跑腿,收拾材料,整理书籍,与朋友联络。在南京监狱中五年的陈独秀,就是因为潘兰珍的帮助,他的书才能一部部出版与问世。
陈独秀在狱中经常读书或者写作,一直熬到深夜,有时候通宵达旦。潘兰珍也非常担心他的身体,一直亲眼看着陈独秀真正睡去才肯离开回到屋子。
当时,陈独秀一个学生,在国民政府担任大官。他听到潘兰珍的事情之后,曾想给她提供一点帮助,还邀请她到自己家里住。
潘兰珍没有接受他的帮助,很坚定地拒绝说,你是大官,去你家里不方便。先生知道了,很不高兴的。
这个大官被潘兰珍拒绝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敬重潘兰珍的人品!他把潘兰珍的答复,转告给陈独秀。陈独秀也为她贫贱时候依然能坚守节操的品性感动,对他的爱意又浓郁几分。
由于陈独秀是一个名人,被逮捕入狱之后,经常有人进狱探望他,经常有人打探他的消息。潘兰珍在监狱旁住,然后守候陈独秀的事情也自然传出去了。
当外人知道潘兰珍无名无分的时候,就有一些流言蜚语,甚至不堪入耳与难听的话。陈独秀的家人也交代过潘兰珍,注意一下公众的影响。但潘兰珍依然无所谓,义无反顾去照顾陈独秀。
后来,陈独秀通过一个亲戚知道潘兰珍被流言蜚语嘲笑的事情,就特别心疼。于是,就特意告诉前来探监狱的表弟:
就这样,陈独秀就是对外公开宣布,潘兰珍就是他的爱人与妻子了。可以看到,陈独秀也是一个懂感恩的人。潘兰珍对自己无私奉献,自己也要真心对待她,给予她名分!
就这样,陈独秀在监狱中待了五年,潘兰珍也为他送了五年的牢饭。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潘兰珍可以有一百个一万个理由就从离去,另外寻找一个男人嫁,平淡地过一生。但是,潘兰珍没有这么做,一直在监狱守候自己的丈夫。
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候,因为社会名流学者胡适等的抗议,以及外界多方人士的保释,陈独秀被释放。
一出监狱,陈独秀干的第一件事情,就马上对外宣布:我和潘女士,已结为夫妻。
这样,一个叱咤民国风云的革命家,学者,文人,在晚年时候就选择与一个文化层次不高的、普通的女工人结婚了。看来,陈独秀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知道潘兰珍是世界少有的好女人!在自己沦为阶下囚的时候,对自己不离不弃,自己也必需珍惜这一份爱情,对外界公开承认这一份夫妻的名分!
出狱之后的陈独秀,却依然有着文人清高与不为世俗名利羁绊的节操。当时,胡适等学术界老朋友也期待他能“识时务者为俊杰”,做一个令国民党当局喜欢的文人。蒋介石也开出了十万元经费,请求陈独秀为他效力。
可惜,陈独秀都没去,他不愿意为杀害自己两个儿子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效力。他要去四川江津,那里有他的老朋友,邀请他去那里办事。
当时,也是日军侵华时候,去四川江津躲避战乱也是最好的选择。就这样,潘兰珍陪着丈夫陈独秀,又再一次踏上流浪之路。从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重庆、从重庆到江津,舟车劳顿颠沛数地。
在江津,迫于生计,陈独秀搬家频繁,先后住过郭家公馆、延年医院、施家院子、聚奎书院、溜马岗邓家院子、康庄等处。然后,在贫穷潦倒的环境中,度过了晚年的余生。
陈独秀的穷,与他文人清高性格是分不开的。陈独秀维生手段其实很多,如他的书法非常好,年轻时候他只要写一副字卖几百大洋甚至上千大洋都不成问题。在江津时候,很多国军官员都找他求字画,那怕穷得揭不开锅,陈独秀也要挑“买家”。他不喜欢的人,是得不到任何他的墨宝。
在家庭来说,陈独秀为了弥补早年对家庭的愧疚,把三子陈松年一家,以及继母谢氏都接到身边。再这样,一家数口人住在一起,就如一个大家庭,生活开销自然是极大的。
当然,陈独秀也是知道家庭柴米油盐的事情。有一次,他看到夫人潘兰珍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发呆,自己揭开米坛盖,就知道家中是没米了。之前,夫人也去别人家庭借过两次米了。
陈独秀一项爱自嘲,就笑着对潘兰珍说:“你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后来,潘兰珍终于忍不住了,怯生生询问:
潘兰珍指的这一笔巨款,就是教育部门向陈独秀约稿子,让他写一本语言文字类的读本,并且预支了他两万元。当时,陈独秀想把这一本书命名为《小学识字课本》,可是教育部长却不同意,要求改名为《中国文字说明》。
由于陈独秀也有着文人坚持真理的性格,认为自己为书的定名,能体现中国文字“形、音、义”的特点,一个字不能修改。并且,也把两万元存入了一家信贷中介,决定不动用其中一分。
但是,陈独秀坚持为了求“真”,有钱也不能用。这样,潘兰珍也知道丈夫的倔脾气,只能自己变卖一些首饰去换米,这样让一家人度过了难关。
潘兰珍在与晚年陈独秀相处的日子里,也尽够了自己妻子的责任。如陈独秀的继母谢氏双目失明,吃饭、梳头,都是她一力承担。忙完这些,她还得时刻照顾陈独秀的身体。当冬天时候,由于住在烂房子里,四面透着风,陈独秀经常冻得写字无法握笔。潘兰珍看见,就连忙跑到附近的农家,用竹篾做成一个能放炭火的“火笼”,暖和丈夫的手。
在夏天时候,屋子里蚊子多。陈独秀经常被蚊虫叮咬得无法看书,潘兰珍就锯了些木面,和着山里特有的药粉一起,做成一种特殊的蚊香。
当陈独秀身体越来越差的时候,潘兰珍十分尽心尽力去照顾他,每天给他擦洗身体和熬汤煎药,可谓关怀备至。
患者重病的陈独秀心情本来就不好。当他知道自己被人污蔑是日本人的走狗,每个月拿着日本人给他的三百元津贴,自然也是气愤不已。每当这时候,陈独秀也会对潘兰珍无故发脾气,潘兰珍都是无从怨言,好言劝慰。
就这样,陈独秀一生坎坷,晚年更是穷苦潦倒,却在潘兰珍不离不弃与精心的照顾中,生活清贫却温馨快乐。对于陈独秀而言,潘兰珍或许是他人生最后岁月的全部希望和支柱。
可是,这一切日子还是要结束了。在1942年5月初一天,陈独秀在写作时候忽然晕倒。潘兰珍连忙求人把丈夫送到县城的医院。
可是,在医院里,陈独秀也是无法好转。在五月底,自知时日无多的陈独秀,想着潘兰珍多年以来为自己,为家庭做出一切,就对妻子含情脉脉地说:
潘兰珍听了这句肺腑之言,也是非常感动,泪水涟涟地说:
在病床上的旁人,都为这一对老夫少妻掏心肺腑的情话感动得潸然泪下。旁人也明白,为什么潘兰珍愿意牺牲自己年少的青春年华,与一个年老穷苦潦倒的陈独秀相厮守。原因对于出生卑微,生如浮萍的潘兰珍来说,被重视、被尊重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陈独秀革命家不为名利所动的气质,也深深吸引潘兰珍为之奋斗!
陈独秀在临死之前,不愿意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妻子继续苦下去,于是替她做了遗产的安排。他交代了自己儿子,在南京监狱中,朋友赠送的五只古瓷碗,连通一部分稿费作为遗产留给她!目的,就是让妻子在自己死之后生活过着更好一些。
在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最后溘然告别人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对潘兰珍说了两条遗嘱:
其二,有一事要切记,为夫立身人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操守。教育部寄来之款不可动用(即那2万元),切不可拿我的名声去卖钱。
前面一条遗言,是还给潘兰珍自由,以后找个好人家嫁。后面那一条也是他的私心,毕竟自己生活太苦,也要坚守文人的节操!
这样,陈独秀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病逝,享年63岁!
此后的几天,潘兰珍都是整日以泪洗面,直到直到6月1日出殡前,她才强打起精神,为丈夫准备了一身干净的青丝衣裤,又在棺材上扎了一朵很大的白绸花,目的是让丈夫走得体面一些。
晚年陈独秀
之后,潘兰珍在丈夫的好友介绍下,进了一家农场工作。抗战胜利后,潘兰珍于1946年回到上海。她把在老家的养女接到身边,在当地找了份煮饭的差事。无论多么贫穷,潘兰珍都没有变卖过丈夫的遗物,没有打着“陈独秀遗孀”的头衔参加过任何活动,坚守着丈夫遗嘱的底线。
所以,母女俩虽然不富裕,但生活也很踏实。可惜在1949年,潘兰珍被检查患有子宫癌,在同年10月,病逝于上海,享年41岁。死之前,她也没能与挚爱的丈夫陈独秀合葬,因为根据规矩,陈独秀最终应该与原配夫人合葬。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独秀乃光芒璀璨的人物。但他耀眼的光芒之下,后人或许会忽视他晚年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以及对他悉心照顾与不离不弃的普通女子潘兰珍。
对于晚年的陈独秀来说,在萍水相逢中获得潘兰珍对自己忠贞的爱,乃是上天的眷顾。对于孤苦伶仃的潘兰珍来说,能遇到陈独秀这个贵人,也是命运的垂怜。所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世人都会感动潘兰珍那一份不为金钱利禄,为爱情的无私付出,在陈独秀落魄的时候,与他相识相爱。在陈独秀深陷牢狱的时候,却对他关爱有加,不离不弃。甚至晚年陈独秀贫穷潦倒的时候,也是始终相伴。即使在陈独秀离世的时候,也会缅怀着对丈夫的思念,直到另一个世界的尽头。
有人觉得,潘兰珍这一种为爱情奉献的行为,使她人生过得很苦。但苦归苦,在潘兰珍看来却一切都很值得,因为就是丈夫陈独秀给了她生活的尊重、信仰与温暖,自然也愿意为这一份爱情肝脑涂地,愿意以一个“弱”女子的肩膀支撑起爱人的希望。所以,潘兰珍虽然没有丈夫陈独秀这么耀眼,但为爱情的“义薄云天”,的确是可歌可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