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淞沪会战(日本称第二次上海事变)是在整个抗战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战争从1937年8月13日到1937年11月,共3个月,其规模之大,参战人数之多,意义之大,战场之惨烈都是少有的。
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日军有铁路干线从北向南的进攻路线,同时把西方列强给拉下水以便获取更多资源和同情在国际会议上对日本施压,以达到调停中日战争,以空间换时间。国民政府主动出击。
一、虹桥机场导火索
江桥战役(江桥战役敌我伤亡数据)
1937年8月9日下午5点左右,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藤要藏身着戎装,驾驶军用小汽车向虹桥机场方向驶去,随后强行进入机场,双方发生冲突,最后上海保安团的人开枪打死了两个日本兵,双方于8月10日开始谈判(其实日本人也不想谈判,只是碍于上海兵力不足,要时间)
8月11日日方代表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上海市长俞鸿钧秉奉蒋介石之命严辞拒绝。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命令日舰开进黄浦江、长江各口岸,所属分舰队紧急开赴上海待战,同时命令在佐世保待机的海军第1特别陆战队以及其他部队增援上海。
二、主动出击,日军不断增援
8月13日中国军队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其攻击重点最初为虹口,后转向公大纱厂。"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8月14日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指挥87、88师等部(后人称为德械师,87、88师、国民教导总队、税警总团,国民政府抗战前期主要力量)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经数日苦战,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命令松井石根大将(也是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人之一)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指挥第3师团、第11师团等军直属部队进攻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8月21日以日本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这两艘战列舰非常有名,大和号服役以前长门号是日本海军旗舰)为首的庞大舰队,运输着日军上海派遣军先头部队约1万余人从日本出发奔赴马鞍群岛。22日晚上,日军陆军在马鞍群岛乘换为轻巡洋舰、驱逐舰后,分别向川沙镇、吴淞口一带驶入。
8月22日晚上,日军陆军在马鞍群岛乘换为轻巡洋舰、驱逐舰后,分别向川沙镇、吴淞口一带驶入。
8月23日敌第3、第11师团在舰炮密集火力掩护下,向吴淞口铁路码头、狮子林、川沙口登陆,进攻宝山、月浦、罗店(这个地方请记住,国军和日军双方多次争夺号称血肉磨坊)、蕰藻浜中方阵地。张治中派王敬久为淞沪前敌指挥官,指挥第9集团军所辖部队抗击登陆日军。
三、宝山战役,五百壮士其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随着日军的增援战场形势出现了恶化,当然国军也在不断增援,宝山位于上海市北部,紧邻长江和大海,所以要直接面对日军增援部队的第一波攻击,如果宝山失守日军的增援可从宝山登陆长驱直入上海腹地,从北边迂回包围张治中在城区内的中央军,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国军必须死守。
但是谁都知道根本受不住,因为国军和日军的差距太大了,无论是人员素质,火力中国军队都没有任何优势(德械师单兵战斗力,单兵武器主要是中正式步枪和日军比几乎持平,可能还超过但是重武器没有),国军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多,和抗击日本的决心。守军第98师顽强阻击,伤亡惨重,于8月底奉命后撤,留第583团三营孤军防守,其实之前宝山阵地就几次失守,国军几次夺回。(淞沪战争每个战场都是这种情况)对于宝山战役的资料并不多大致就是9月4日,日军猛攻宝山城。6日,宝山失守,营长姚子青和麾下500余中国官兵全部殉国,只有一人晚上拿着写满名字的血书出去通风报信其余全部阵亡。总结:宝山战役历时7天,国军面对日军三位一体火力打击,阵地几次易主来回拉锯,为了继续抗战掩护部队撤离的583营全部阵亡,后人也做作诗歌颂姚营壮烈: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四、罗店保卫战,日军称之为血肉磨坊
纵观整个淞沪战场打得最激烈最惨的就是罗店争夺战,其惨烈程度不输于一战的任何战争。此时攻克铁路码头、狮子林、川沙口登陆,已经连城一片,陈诚下令部队后撤防守罗店,罗店镇位于沪太公路中端,是上海链接江苏的要道一旦攻陷向东可以威胁大场,向东可以威胁嘉定,一旦攻陷等于完成对国军的左翼包围。
上图是被称为白璧之家,白地里面布满坑道,日军飞机、火炮、坦克步兵几次进攻,白天攻陷晚上被夺回来来来回回几度易手。
下面看一段史料
8月22日,松井石根率领上海派遣军先遣部队第3、第11师团,和1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经过数天航行,于这日晚间浩浩荡荡增援至上海,23日晨,日军在狮子林、吴淞口击溃我江防部队,强行登陆成功,一部开进黄浦江,前去救援被困的日军,其后配有重炮与战车部队的日军不断上岸,并向吴淞、宝山、罗店、浏河之线攻击推进,淞沪战场形势突然发生逆转。张治中是早上得知日军登陆的不利消息的,因为指挥部与各部队间联系的电话线已被炸断,心急如焚的他从传令兵手里一把抢过自行车,骑到江湾第87师师部,不顾满头大汗,火速部署抗登陆作战,他命令第36、第87、第88师、独立第20旅、上海保安总团和教导总队第2团由第87师师长王敬久统一指挥,继续围攻虹口、杨树浦正面之敌,第87师抽调1个旅支援吴淞,第98师、第11师向宝山、杨行、刘行、罗店一带驰援,坚决阻止上岸的日军。日军重炮连续不断炮轰,飞机盘旋在空中配合肆虐,部队几乎无法行动,第11师师长彭善打来电话:"总司令,我们被炸得头都抬不起来,大天白日的,部队如何行动?"张治中一听火了:"不能抬头也得走,我可以从南翔冒炸走到江湾,你们就不能从江湾走到罗店吗?你给我带部队马上行动!"严令之下,彭善也没辙了,第33旅冒着敌机狂轰滥炸向罗店展开突击,趁敌立足未稳,击溃500日军,一举收复罗店。
中国军队这时也适时增添了援兵,新组成的第15集团军赶到。由军政部次长陈诚担任总司令(兼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的该集团军,汇集了几支国民党中央军中的绝对主力,包括陈诚赖以起家的第18军(军长罗卓英),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第1军、俞济时的第74军(稍后编入。这个军就是后来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的整编第74师的前身)。刘和鼎的第39军。由刘行向宝山--狮子林之线攻击前进,主力保持于左;第11师(附炮兵1个连)由罗店及其西南地区向月浦、狮子林、石洞口之线攻击前进,攻占月浦、狮子林后,以主力由月浦镇向石洞口、川沙口攻击;第67师以1个旅协助刘尚志第56师守卫浏河阵地,主力控制于罗店,另以一部向沈家桥附近前进,掩护第11师左侧安全。
28日,坚守罗店的中国军队与敌人连日激战后,因伤亡过大,阵地被敌突破。29日,黄维率第67师重新夺回,受到敌人强大火力轰击,尚未站稳又被迫撤出,罗店终告陷落敌手。此后,双方争夺重点转向罗店外围,你攻我守,你守我攻,激烈程度有增无减,胶着对战一刻也未停止。
总结:淞沪会战第一次让国军出奇的团结,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是一架"绞肉机",淞沪会战中的罗店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血肉磨房":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整个城镇片瓦无存,惟余焦土,惨酷之状,不忍卒睹,不过中国军队的顽强是有价值的,中国军队拖住了日军,使其半个月内只推进了3公里。
五、蕰藻浜战役,战况越来越不利
蕰藻是上海现存除了长江、黄浦江以外为数不多可以通航百吨级货船的河道之一。是蕰川公路的起点。蕰藻浜横贯上海北部,同时也是上海市区北部的重要军事屏障。
9月11日第15集团军右翼阵地被突破,部队减员严重,遂渐次退至罗店以南施相公庙、浏河之线预筑阵地,第9集团军亦转移到北站、江湾、庙行、蕰藻浜右岸之线预筑阵地,与日军形成对峙。
日军逐渐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日本最高层决定将侵华的主要作战方向由华北转移到上海,并要求加快上海战役进程,再次作出增兵的决定。面对敌人调兵遣将,国民政府迅速增派各省及中央军部队至淞沪参战。集团军中,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团军外,又增加了薛岳的第19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稍后,又调来廖磊的第21集团军。
上图为10月2日19师接到命令赶赴蕰藻浜参加战斗
到了10月战局对国军非常不利,1937年10月1日夜,淞沪防御阵线左翼军在日军猛烈攻击下,逐次向后转移,于3日拂晓前进入蕰藻浜南岸亘陈家行、杨泾河西岸、浏河镇一线阵地。日军第9、第15师团集中主力一部,于5日向蕰藻浜南岸地区猛攻。中国守军第32、第57、第78、第16师等和税警总团协力抵抗。至8日,日军突进至赵家角、余家宅附近。
10月9日,日军在海,空炮火支援下,继续猛攻蕰藻浜南岸守军阵地,战至14日晚,中国守军损失惨重,税警总团、第16师、第8师失掉战斗力,调后方整补,由第19、第1、第134、第133师接替。日军突过蕰藻浜南岸,攻占一部分地区,使中央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第3战区即令第21集团军增援,并于15日调整淞沪战役防御部署,右翼军辖第8、第10集团军,巩固沿江、海岸的守备,打破日军登陆的企图。中央军辖第9、第21集团军,先行巩固蕰藻浜南岸阵地,然后歼灭该地日军。左翼军辖第19、第15集团军,一部担任江岸防务,主力巩固原阵地,并协同中央军作战。
10月23日日军以重兵直趋真太公路,威逼大场左翼。刘行方面日军,渡过蕰藻浜后攻向大场以西塔河桥,我军第18师朱耀华、第26师刘雨卿、第67师黄维等部经过艰苦抗击,阻住日军攻势。此时,中国军队从大场东面,经大场、市中心向东北而成一半圆形阵线,绕于江湾以北。庙行、大场位置突出,遂成日军眼中钉,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集中猛烈轰击,方圆数里,几乎为焦土。日军接着又以40余辆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夺占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处阵地。守军为保存实力向南翼转移,大场失守。
10月28日中国军队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新防线长达35公里。几天后,日军包围网即将形成,前线中国军队大乱,部分部队为避免被围已经自行组织撤退。蒋介石仍是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六、撤退、撤退,上海沦陷
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最终撤退时,因没有讲明各部队撤退顺序,三四十万中国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轰炸,大撤退变成了大溃逃,数十万将士在撤往南京时分散,为南京保卫战的失利埋下伏笔
11月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南市及浦东我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当日,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
金陵往事cs曰:“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一次会战,历时3个月,包括不同的小战场,每一个战场都很激烈,所以我一直想写,但是不太会写。真的不好在几千字里把每个战场和故事全部记录下来,这场战争中国无疑败了,败得异常之惨国军伤亡30万,但历史意义非凡1.打破了日本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言,2.让世界看到中国抵抗日军决心,3.国军内部因为外敌的存在空前团结,是团结抗战的第一战,大家摈弃前嫌,一致抗敌为最后的胜利打下基础,4.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也爆漏出一系列失误,为以后的抗战提供教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