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寒波
编者注:按照长征各种回忆录突破天险腊子口主要是靠一个不知姓名,只有外号叫“云贵川”的年轻战士,他应该是苗族,善于爬山。他用长杆绑上一个铁钩,再背上绳子,从侧面用钩子钩住树枝爬上去,再把突击连拉上去,从上把手榴弹扔进碉堡里,因为敌人认为守住天险,砌碉堡时顶上没有加盖!晚上守碉的敌人不知红军是否已断他们退路,军心大乱,从而两面夹攻下突破天险。迂回的奇兵作用最大,但文章中没有提到这点。
长征路上,4团多次作为红1方面军的先头团,斩关夺隘。该团主要干部一致认为:腊子口可能是我们北上途中最后的、最险要的一道关口。
腊子口战役(腊子口属于哪个省哪个县)
腊子口位于迭部县东北部,是四川通往甘肃境内的重要隘口。“腊子”为藏语,意为高山谷口。此处平均海拔近3000米。腊子口东西两面的悬崖绝壁高达500米,峡道为南北走向,长约300米,宽近8米;腊子曲水从沟底由北向南奔腾穿峡,河上架有1米多宽的小木桥,连接两边绝壁,要通过腊子口必须经过此桥。
甘南之西固、岷县、临潭一线,由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3军12师防守。新14师师长鲁大昌在腊子口布置2个营,1团赵国华营占领桥东沿山脚工事,封锁木桥;原来驻守这里的5团王世惠营,仍占领位于三角形谷地的阵地,并作好战斗准备。从山口到鲁部老巢岷县,纵深配置3个团。
9月16日,红4团进至腊子口。下午16时,2连向桥东发起冲锋。桥东顶端丈把高悬崖上筑有几座石堡,下面还有工事,4挺重机枪对准红军必经的三四十米宽、百十米的一小片开阔地,因为视距很近,红军官兵可以清楚地看到射口里的枪管。在敌人机枪火力和冰雹似的手榴弹下,2连冲了几次,伤亡很大,进攻受阻。
2营营长张仁初、副营长魏大全主动到团部请战:“把任务交给我们吧!”并建议以1个连从正面强攻,用2个连渡过腊子河绕到敌人侧后打。
红1、4方面军会合后,33军98师294团划归红1方面军,缩编为4团2营,原团长张仁初任4团副团长兼2营营长。
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勘察地形后,决定两面出击—翻山迂回和正面强攻。侦察队、信号组、1连、2连组成迂回部队,由黄开湘率领。正面强攻的任务由2营担任,6连是主攻连。
6连连长杨信香(杨信义)、指导员胡炳云(少将)率队在林中集合。杨成武来到官兵们面前,进行战斗动员:“同志们,我们左边有杨土司(指甘南土司杨积庆)的骑兵,右边有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北上抗日的道路,只有腊子口一条。这里过不去,我们就不能尽快地到达抗日前线。”
说到这里,杨成武提高嗓门,“乌江、金沙江、大渡河都没有挡住我们红军前进,雪山、草地我们也走过来了,难道我们能让腊子口挡住吗?”“坚决拿下腊子口!”6连官兵异口同声。
黄昏,杨信香指挥所有机枪轮番扫射,掩护1排匍匐前进至桥边。守敌隐蔽在战壕里,等红军的射击一停,就投掷手榴弹。1排连冲几次,均未成功,几人牺牲,十几人负伤。杨信香急得亲自射击,因忘记装水,连续打炸两挺重机枪。
这时,毛泽东和1军军部一次又一次派人来了解战况:“突击班现在什么位置?”“战斗有无进展?”“困难在哪里?”“要不要增援?”杨信香把机枪一摔,命1排撤下来,让胡炳云指挥机枪,自己率2排冲锋。
炸裂的弹片和未爆炸的手榴弹(有的没揭开盖就扔过来),在桥头50米以内的崖路上铺了一层,有的地方已堆了起来。官兵们爬行时必须小心地扒开,将其推下河坎,或者绕过去。
6连战至17日2时,十几次冲锋均受挫。杨信香冷静下来,经上级批准,6连暂时撤下休息。4团总支书记罗华生(少将)赶来与杨信香、胡炳云商议,决定再召开党、团员大会,组织敢死队,以少数兵力,接二连三的向敌人轮番进攻,疲劳和消耗敌人,伺机夺桥。
杨信香等16人,组成3个突击小组,每人配发短枪一支、子弹100余发,身挂手榴弹,背插大刀。突击时分为两路:杨信香等6人顺河岸的崖壁前进,准备摸到桥肚底下,攀着桥柱运动到对岸;1排排长带领另两个组,先运动到桥边,等第一组打响后,冲过桥去,两面夹击敌人。
杨信香等6人攀着崖壁上横生的小树,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动,浪花溅湿他们的下半身,汗水浸透上半身,崖壁上带刺的野草,扎在手和脸上,又痛又痒,血和汗混在一起往下淌。暗夜中,6人看准围在颈上的白毛巾,一个跟着一个,摸到桥边。最前面的那个人伸手抓住桥肚下面的横木,横木突然折断,人坠入河中。响声惊醒守敌,向桥下乱射。剩下的5人被迫躲到桥肚下面一块凹形的崖面内。
胡炳云以为杨信香等人已登上对岸,立即带领另两个组冲锋,杀入敌军筑在桥头的立射工事。杨信香等5人攀着横木,翻到桥上,挥刀杀敌。
天已拂晓,腊子口右岸高峰上升起进攻信号弹,黄开湘带队出现在守敌背后。守桥的敌人丢下武器逃跑,仅存的八九名红军突击队员一心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冲进敌群横劈竖砍。罗华生赶上来,连声呼喊:“杨连长,注意俘虏政策”。杨信香清醒过来,撇下已躲到路边的敌兵,继续前进。
天色大亮,杨信香与黄开湘会合,他激动地报告:“我们胜利了!腊子口打开了!”黄开湘一把抱住杨信香,过了一会,说出一句话:“你们辛苦了!”6连官兵“在巍巍的腊子山麓,汹涌的腊子沟畔树下他们的历史丰碑!”(杨成武语)聂荣臻元帅指出:“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红1、4方面军官兵并肩战斗,共同突破天险。
(79)去找刘志丹、徐海东
陕甘支队一名干部的回忆是:“我记得过了大草地以后,穿过敌人封锁线,遇到汉族农民。他们以为我们疯了。我们抚摸他们的房屋和土地,拥抱他们,我们又跳又唱又流泪。”
9月18日,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翻越岷山(又名大刺山),到达鹿原里。侦察连连长梁兴初(中将)、指导员曹德连(少将)奉命来到指挥部,参谋长左权下命令:“你们连立即出发到哈达铺,具体任务是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
接着,左权问毛泽东有什么指示。毛泽东说:“我补充一点。指导员你注意,给我找点‘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是近期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给搞几份来。”
岷县哈达铺(今属宕昌县)位于甘南交通线上,是邻近几个县的物资集散地,镇上有两三千回、汉族居民。“哈达”系藏语,为藏族同胞与客人见面时敬献的白丝礼品。
侦察连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梁兴初戴着中校军衔,曹德连戴着少校军衔,带队大大方方地进入哈达铺。镇长、国民党党部书记和保安队长都来迎接,鲁大昌部一个少校副官从兰州回岷县,路过哈达铺,也来迎接。
按照事先分工,梁兴初命镇长等人赶快派人去催粮草等物资,说明天有一个军万余人到此要急用。副连长刘云标布置好警戒就询问鲁部副官有关军情。曹德连带人去邮局,收集各种报纸、杂志。邮局旁边有一个旅馆,鲁部副官带的几匹马、骆驼驮子停在那里,曹德连等人从驮子里查获一批近期的报纸,报纸上有徐海东所率领的红25军和陕北刘志丹红军的消息,还有被敌人称为“匪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略图。
梁兴初、曹德连连夜将报纸和鲁部副官押送到指挥部。毛泽东看完报纸,笑容满面地说:“好了!好了!我们快到陕北根据地了。”陕甘支队中有一名陕北干部贾拓夫,他于34年从国民党统治区到中央苏区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后参加长征。贾拓夫曾讲过陕北有点游击队,但他离开那里好久了,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今天,喜从天降。
陕甘支队干部肖锋(少将)在20日的日记写道:“晨出发,经岷山山脉,过干树沟、花北坡、晴条,在新寺沟、大场下山,看天地广阔,好大的世界!再经寺上、金布山到哈达铺,行程七十里。在山腰休息半小时,向松潘区告别了!草地呀草地,我们没有被你困死,我们胜利了!红军万岁!”
22日,毛泽东在哈达铺出席团以上干部会议,作行动方针与任务的报告。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北上,张国焘要南下,张国焘说我们是机会主义,究竟哪个是机会主义?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
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北上先遣队人数是少一点,但是目标也就小一点,不张扬,大家用不着悲观,我们现在比一九二九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的人数还多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