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青树坪战役(青树坪战役真实伤亡)

青树坪战役(青树坪战役真实伤亡)

青树坪战役(青树坪战役真实伤亡)1955年的大授衔,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件盛事,直到今天谈起,仍让人心潮澎湃。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建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拯救了亿万国人。青树坪战役(青树坪战役真实伤亡)在这20多年的枪林弹雨中,我军涌现出了许多能征善战的猛将。1955年的授衔,便是党和国家对那些浴血革命者的肯定和褒扬。作为军人,军衔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这代表着每一

1955年的大授衔,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件盛事,直到今天谈起,仍让人心潮澎湃。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建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拯救了亿万国人。

青树坪战役(青树坪战役真实伤亡)

青树坪战役(青树坪战役真实伤亡)

在这20多年的枪林弹雨中,我军涌现出了许多能征善战的猛将。

1955年的授衔,便是党和国家对那些浴血革命者的肯定和褒扬。

作为军人,军衔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这代表着每一位军人的成就和荣誉,因而在1955年授衔时,发生了许多的趣事。

当时的授衔,出现了三种情况,第一,对组织评定的军衔欣然接受,第二,觉得组织给自己评定的军衔高了,所以请求降衔,第三,认为自己的军衔评低了,应该高一些,所以开口向党组织争取更高的军衔。

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这么三件趣事:林彪为刘亚楼出头,许世友碰钉子,最落寞“中国巴顿”

林彪是我军最为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早些年间,林彪在堂哥林育英,林育南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

从军校毕业后,林彪前往叶挺的部队当见习连长,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1927年,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他一直跟随朱德,陈毅在湘赣边境打游击战,1928年湘南起义后,林彪以营长的身份来到了井冈山。

井冈山初期,红军队伍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譬如说伍中豪,曾士峨,王尔琢等人。

当时红四军的四大巨头,分别是朱德,毛主席,陈毅,以及王尔琢,与此同时,王尔琢还担任了红四军28团的团长。

28团,即南昌起义剩余部队,此时,林彪担任的正是28团1营营长。

林彪后来能够崛起,与王尔琢的牺牲离不了关系。

1928年7月,由于错误地判断了敌人的兵力,红四军在湘南遭到强敌,损失惨重,不得不返回井冈山,史称“八月失败”。

不过就在部队返回井冈山的途中,却发生了意外。

时任28团2营营长的袁崇全带着两个连逃跑,准备叛变,王尔琢得知后,立刻决定只身去追,因而他不愿意看到红军打红军。

哪知道这袁崇全丧心病狂,就在王尔琢追上他们刚说几句话时,就被他给打死了。

枪声砰砰,王尔琢应声倒地,当场牺牲。

王尔琢

王尔琢牺牲后,朱德兼任了28团的团长,直到年底,林彪接替朱德,成为团长。

从此,林彪便成为了井冈山骁勇善战的猛将之一。

1930年,林彪以23岁的年龄担任了红四军军长,可见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之后,林彪历任红一军团长,抗大校长,八路军115师师长等职。

长征时期,林彪率领红一军团作为先锋部队,先后参与指挥了湘江战役,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强渡大渡河等战役,立功卓著。

抗战全面爆发后,林彪又指挥了平型关战役,一战歼敌上千人。

虽然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歼灭上千日军不算是一场大仗,但是从战略层面来说,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而林彪也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来到东北,成为了东北军事一把手,在以他为主要领导的东北部队,经过三年的发展,从10万人发展到了100多万人,翻了10多倍。

尽管这一切并不能算都是林彪的功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林彪绝对是功劳最大的一位。

正是由于林彪功劳大,因而在之后授衔时,他被评为了元帅军衔,排名第三,仅次于朱德和彭德怀。

对于这个排名,林彪还是比较服气的。

不过,林彪对于刘亚楼被评为上将军衔,有些不舒服。

刘亚楼一直都是林彪麾下最为得力的干将,从红军时期,刘亚楼就担任了红军主力团政委,师政委等职。

对于刘亚楼,林彪非常赏识,后来他去“红大”当了校长,点名也要刘亚楼来“红大”,担任训练部部长。

后来,在林彪的举荐下,刘亚楼又成为了“抗大”的教育长,刘亚楼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第一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第二,便是林彪的厚爱。

解放战争时期,最让人惊叹的是,在全国其他野战军中,一般都是两个人的名字缩写,譬如二野“刘邓”,三野“陈粟”,唯独在四野,却是“林罗刘”

这个刘,就是刘亚楼。

从这件事上来看,林彪对刘亚楼的厚爱,可见一斑,不过也不仅于此。

有一次,叶群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事,被林彪追着拿鞭子打,大院里的人是只看不敢管,后来还是刘亚楼来了,从林彪的手里夺下了鞭子。

林彪看到是刘亚楼,也没多说,只好停手,由此可见林彪与刘亚楼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

1955年授衔时,刘亚楼被评为上将,他本人得知后,心里觉得很不舒服,相对于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等人来说,他们都是一个兵种的司令员,为何这两人都是大将,而他是上将呢?

林彪也觉得给刘亚楼评衔评低了,就主动为刘亚楼出头。

林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概内容是希望毛主席要多考虑考虑井冈山的人选,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林彪在为刘亚楼争大将军衔。

可是到最后,却是一场空。

刘亚楼,最终还是被评为了上将。

对于这一点,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刘亚楼1938年去苏联学习深造,直到1945年才回国,也就是说,刘亚楼缺少了国内抗战八年的这个履历。

1955年授衔,除了要从军功,职务等方面来说,资历也是很重要的。

刘亚楼被授予上将,就是和他未在国内参加八年抗战有关。

林彪为刘亚楼出头的没有得到什么结果,刘亚楼也想明白了,确实是自己的原因。

之后,刘亚楼兢兢业业,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新中国的空军事业上,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空军,进行了很大跨度的进步。

1965年,刘亚楼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他死后,全国的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报纸几乎都是首版,除此之外,在追悼会时,除了毛主席以外,在北京的中央领导几乎全部到场参加。

从宣传力度和规格上来说,刘亚楼的葬礼待遇,要远远地超过他的上将军衔规定。

以至于直到今天,许多人都说,刘亚楼是大将的战功,上将的军衔,元帅的待遇。

许世友是我军最为优秀,也是最为知名的将军之一。

早些年间,许世友在少林寺打杂,后来习武,学成后回家,1927年,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许世友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时期,许世友多次担当敢死队队长,由于他的勇猛,他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他历任红军连长,师长,军长等职。

抗战时期,许世友再接再厉,他先是当了陈赓的副手,后来又前往山东胶东一带创建根据地,组织抗日。

在胶东的那几年,毛主席对许世友非常关注,许世友将胶东经营得很好,毛主席就夸赞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能够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可见许世友本身的能力之强。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军事生涯最为耀眼的时候,便是他指挥济南战役期间。

济南是国民党精心经营的大城市,有10.4万余军,个个武器先进,装备优势,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未能抵抗住解放军的步伐。

济南解放后,陈毅写了一首诗送给许世友:鲁南大捷催战鼓,许是英雄猛如虎。今日西进战胶济,泉城活捉王耀武。

毛主席对此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52年,毛主席视察山东时,来到济南参观,他对陪同的许世友说:“济南战役打得那么迅速、彻底,天下恐怕只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本人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1955年授衔时,许世友被预定授予的是上将军衔,对此,许世友心里有些颇为不服,他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应该当大将。

为此,许世友找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

周恩来得知许世友的来意,缓缓开口:“粟裕也是大将嘛。”

许世友听后哑言,毕竟,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粟裕都是他的顶头上司,连粟裕都是大将,他怎么能够在粟裕面前呢?

不过,许世友并未死心,他说既然当不了大将头,那当个大将尾也行。

周恩来再次摇摇头:“萧克也是上将嘛。”

听到这话,许世友立刻闭口不言,他知道自己是碰了钉子了,因为无论是资历,还是其他方面来说萧克都不弱于他,甚至还要比他强很多。

也正是周恩来点出了粟裕和萧克的名字,许世友明白了,他也不再苛求大将军衔,而是安安生生成为了新中国57名开国上将中的一位。

1975年,总参在内部放了美国电影《巴顿将军》,剧中主角为人粗鲁,喜欢抗命,但是毫无遗憾,他是一名优秀的将领,可即便如此,一些老将军看完后仍不以为然,

他们撇了撇嘴,喃喃道:“这有什么稀奇的,我们军队中,也有这么一号人物。”

被誉为“中国巴顿”的,正是钟伟。

军事类传记文学,哪怕是从战将如云的第四野战军中只抽出十名战将写传记文学,恐怕也少不了钟伟的名字。

可是在1955年授衔时,钟伟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让钟伟心里十分不忿,因为他的战友中有上将,大部分都是中将,为什么要单单给他一个少将呢?

钟伟甚至说出了狠话,说是要将这肩章挂在狗尾巴上。

毛主席后来听说此事,淡淡开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

1930年,19岁的钟伟参加了红军,土地革命时期,他曾做过的最高职务是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钟伟做过八路军团长,新四军旅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钟伟最高的职务是纵队司令员,49军军长。

在东北时,由于林彪的厚爱,钟伟还创造了一个历史,是唯一一个由师长直接升为纵队司令员的人。

1955年授衔时,钟伟被授予少将军衔,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钟伟资历不是很老,第二,钟伟打不过影响较大的败仗。

众所周知,钟伟在东北与敌人作战时,可谓是屡战屡胜,可是等四野部队南下来到湖南时,钟伟却是打了败仗,那就是“青树坪战役”

1949年7月,国民党将领陈明仁宣布起义,可是他手下的士兵却不愿意,因而发生了哗变。

国民党桂系将领白崇禧抓住机会,撬了陈明仁的“墙角”,开始继续为非作歹,陈明仁无奈之下向四野求救。

林彪随即派49军缉拿叛兵。

此时让许多人没想到的是,白崇禧不仅不赶紧逃跑,反而是在青树坪埋伏起来。

49军接到林彪命令不准盲目前进时,146师由于进度太快,已经进入到了敌人的伏击圈。

经此一战,146师损失1300余人,作为军长的钟伟,自然是有责任,1955年钟伟被授予少将军衔,或许也和这个原因,有着一定的关系。

上一篇: 年少不识愁滋味(年少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下一篇: 病从口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