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沈觐寿(沈觐寿简介)

沈觐寿(沈觐寿简介)

沈觐寿(沈觐寿简介)编者按沈觐寿(沈觐寿简介)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乡愁总与距离有关,那距离是一条梦中的彩虹,连接着心与故乡。2021年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中共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与福州日报社重点策划、联手打造“媒体看福州乡村”系列专栏,2021年7月23日起陆续推出。通过来自纸媒、自媒体等不同的媒体方阵代表独特的视角,与大家一起寻找乡愁里最有底蕴的文化,最有故事的人,

编者按

沈觐寿(沈觐寿简介)

沈觐寿(沈觐寿简介)

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乡愁总与距离有关,那距离是一条梦中的彩虹,连接着心与故乡。

2021年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中共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与福州日报社重点策划、联手打造“媒体看福州乡村”系列专栏,2021年7月23日起陆续推出。

通过来自纸媒、自媒体等不同的媒体方阵代表独特的视角,与大家一起寻找乡愁里最有底蕴的文化,最有故事的人,最美的画面,最动听的歌谣。栏目将再现乡愁、乡音、乡情和村庄里的动人故事,充分展示乡村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

风情渔家山海玉楼

■福州晚报记者翁宇民

猴屿村全景。林双伟摄

在东南沿海,侨乡几乎随处可见。但是,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称得上是侨乡的最典型样貌?侨乡的今昔有怎样的不同,未来会怎样发展?从市区中心出发,穿过鼓岭隧道,驶上京岚线,跨过琅岐闽江大桥,在江水和海潮交涌的地方,有一个村落名叫“猴屿”,正在书写一份新时代的答案。

时代的海风在这里留痕

猴屿村地处福州市长乐区北端,在闽江口南岸,紧靠西泽公路中段,东接浮岐村,西毗猴屿张村,北隔浮岐洲和琅岐岛。这里与五虎礁并称闽江两大咽喉要塞,是郑和七下西洋必经之路。“一江两喉”的江湖地位,造就了此地历史上曾是文化与商业的港埠重镇,也是早期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而今,猴屿村的新标签是“侨乡中的侨乡”:全村人口总数约9200多人,身在国外的就有8000多人,侨眷侨属占在村住户的98%以上。

走进猴屿村,整洁的村景展现眼前。行道树葱郁婆娑,小洋楼鳞次栉比,这里非但不“村”,还相当“洋气”。二三层高的青砖房,灰砖黛瓦,南洋风情浓郁,显然兴建于20世纪;四五层高的洋楼贴有彩色的瓷片,装饰罗马柱和拱形窗,是近二十年的流行……

鳞次栉比的小洋楼。林双伟摄

每个时代吹进来的海风,都在这里留下痕迹。华侨在外的拼搏奋斗,换来了猴屿的富裕景象。在介绍猴屿村时,熟悉的人都不免提到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小小的村子里入驻了四家银行的网点。虽然村里的常住人口仅二三百人,但存款却高达十个亿。

红砖建筑。林双伟摄

村里人告诉我,华侨带回的侨资,除了兴建了各家各户的洋楼,还投入到各项公用设施。大到惠及所有村民的文化宫,小到路旁的一条石凳,都由华侨捐建。华侨对乡土和国家的情感,在这还凝聚成了特别的一景:一年四季,每个小洋楼门口均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如果你走过的是一条有纵深的巷子,鲜艳旗帜形成的队列会特别震撼视觉。

侨文化成为旅游富矿

在过去,人们形容这些侨乡用的是几个数字:“61、38、99”。意指在当地,大部分青壮年都漂洋出海谋生计,留守“空心村”的只有孩子(“61”)、妇女(“38”)和老人(“99”)。但如今,我走进猴屿,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与当地人交谈发现,“61、38、99”也已被另一组数字“1、2、66”所取代。这是一种发展模式的精炼概括:“1”即确定“最有文化的爱国侨乡”定位,“2”是坚持动态显活力和静态树标杆两条发展主线,“66”即打造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6大品牌,打造侨乡拼搏文化、爱国爱乡文化等6张名片。

番客记忆馆。林双伟摄

如果从猴屿文化宫附近的入口进村,路上会经过猴屿幸福院和番客记忆馆(华侨书画院),最后到达“番客文化一条街”。短短的村中行,除了让人直观感受“侨”给猴屿的村貌带来的变化之外,番客记忆馆即华侨书画院,可以让人深度解读侨文化。

在这里,我从村里文化志愿者林英志口中,听到了华侨郑孝成的故事。

郑孝成先生出生于1896年,少年聪慧,知海事,通水性。年轻时,他在新加坡货轮上当海员。时逢二战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备战中有一项紧迫任务,招募运输船及海员。郑孝成所在的船被征用加入美国海军,并被派往英吉利海峡,参加诺曼底登陆战的运输。郑孝成先生的命运由此发生不可思议的改变。

志愿者林英志介绍郑孝成。林双伟摄

战争十分惨烈,舰沉人亡的概率极大。但是郑孝成凭借多年的海上航行经验,出色地完成了海上运输作战任务。二战胜利后,郑孝成除了获得登陆战功勋章,还获得了美国国籍和护照。1945年,他返乡建起楼房供家人居住。再次到美国后,他向移民局递交一份移民申请,将包括侄儿郑忠高在内的九名亲属带去美国。后来,郑忠高等人成了杰出的侨领。猴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郑孝成打开的这条道路,去往美国。

一代又一代从猴屿走出去的“番客”,书写了与时代风云交会的故事。这些番客故事本身,现在也开始成为猴屿吸引外来游人探寻的魅力。

番客记忆馆。林双伟摄

拉着村庄奔向新愿景的“火车头”

近年,随着垃圾分类、“美丽长乐”等行动,高颜值高品质生态侨乡画卷展露世人眼前。在今年五一假期,猴屿村更一跃成为“网红”。一列绿皮火车“猴屿号”在红安河(闽江在猴屿村的支流)畔亮相,大批游客因此赶来观摩合影。这是一处由退役绿皮火车改造而成的观光点,它与红安河湿地景致的结合,成为一张有着时尚噱头的旅游牌。

绿皮火车“猴屿号”。林双伟摄绿皮火车“猴屿号”。林双伟摄

绿皮火车还将人们的目光导引向猴屿多彩的旅游资源——不仅仅有侨文化,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同样引人入胜。当地有民谚:“南港淤、北港明,江左出贤人。”出贤人的江左,指的便是猴屿。文化积淀深厚的猴屿村,曾出了南宋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郑丙。郑丙被称为一代廉吏,乡人如今犹在怀想他“尽忠、孝友、廉俭、法理、晴耕、雨读”的家训,他“从谏、远侫、勤政、用人、裕民、练兵”的为政思路也值得今人借鉴。

郑丙故居。林双伟摄

在侨乡特色之外,这里还有着一个国家3A级的洞天岩景区。洞天岩于宋朝就已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其上摩崖石刻众多,由山脚至山顶,逶迤相连300多米的天然石洞让人流连忘返。著名书法家沈觐寿题词的“一岩两树,同根并茂”景观别有意蕴,值得品味。

猴屿戚继光公园。林双伟摄

2019年,猴屿村还被评为国家级森林村庄。站在山顶,典型的山海风光尽收眼底,海渚万亩、苇草如茵、牛羊点点,港道里扁舟慢渡,渔歌唱晚,红安河湿地阡陌交错,铺金泛银……借助文旅资源的新动力,“猴屿号”正奔向全新的愿景……

上一篇: 赵云墓(赵云墓在哪里)
下一篇: 晁盖绰号的由来(晁盖绰号性格特点主要事迹人物简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