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犁
文/罗里宁
北京出版社出版过一套旨在指导青少年阅读欣赏中外文学名著的书《阅读和欣赏》,编选中外文学的一些名篇名作,由一些专家学者作点评,为读者阅读名作名篇提供方便。这套书我买了几本,其中一本,选入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我读孙犁,正是从这篇小说开始。这篇小说的开头,就把我给迷住了:小说,怎么可以写得这么美呢?
孙犁简介及作品介绍(孙犁是什么派的代表作家)
让我们看看这一段:“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开头,诗一样的美丽。
再看看女人们在水里划船的这一段,在碰到鬼子之前:“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在碰到鬼子以后,她们这美好的片刻,瞬间就被打破了:“后里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看这一段,就连你的脉搏也要跟着它跳动。
《荷花淀》写抗战时期白洋淀一群妇女送丈夫参军,并自动组织起武装保卫家园的故事。孙犁这篇小说,不光是写一个打仗的故事,他是通过故事来反映“人”。水生,水生嫂,水生一家人,小苇庄的男人和小苇庄的女人,他们的觉悟,他们的和日本鬼子的周旋,就是《荷花淀》里所写的“人”,这些“人”,构成了《荷花淀》的主题。汪曾祺曾经对孙犁有过这样的评论:“他抗战时写的小说,不像别人就是摸岗哨,端炮楼;也不能说仅仅是‘反映抗日’。他写的是‘人’。”汪曾祺的老师,文章写得很美的沈从文曾经说过:小说“要贴到人物来写”。贴到人物来写,强调的也是“人”。按照汪曾祺的理解,沈先生这话的意思,是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抒情议论,都要围绕人物来展开,不能和人物游离。小说里若是没了“人”,就很难想象,还能那么美。
孙犁的文字,简洁明净,自然美丽,是没有被污染过的那种文字。他善于从民间,从群众中汲取语言养分,讲的多是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大白话;他有话直说,从不拐弯抹角。他的小说和他的散文,很受读者的喜爱。
孙犁的创作是多方面的,有短篇小说,也有中、长篇小说,有散文,也有文学评论和文艺理论。他在现当代中国文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受到过他影响的作家,有许多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上取得过很大的成就。
文化大革命,孙犁沉寂过一段时间,似乎停下了手中的笔。
晚年的孙犁,重新拾起笔,写散文,写读书记。他在现当代中国作家中,是个勤奋读书的人,不但读书多,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许多收获和体会,《耕堂读书记》《书衣文录》《野味读书》等作品,就是这方面的文字的结集。他的散文凝练纯净,质朴澄澈,还带着一点点天真。他对自己喜欢的作家和作品,不吝笔墨地给予赞美和宣扬,批评的时候,也比较直白。例如他对铁凝的小说《哦,香雪》,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就大加赞赏,高度评价。而对过往的或者文坛上的一些人和事,有的问题,特别是文风方面的问题,他也从不回避,直接指出,不怕因此而得罪人。
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心中不藏事,没有心机,也不会提防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贾平凹主编的一本《美文》杂志的创刊号上,有一篇孙犁写给贾平凹的信,他在信中说:“我仍以为,所谓美,在于朴素自然。以文章而论,则当重视真情实感,修辞语法。有些‘美文’实际是刻意修饰造作,成为时装模特。”孙犁的信,既是对贾平凹的鼓励,也是他对美文的独到的见解。
贾平凹对孙犁,好像也很崇敬,不惜用五篇文章来谈论他,由此可见,孙犁在他心目中的崇高的地位。《一匹骆驼》和《我见到的孙犁》,讲述拜访孙犁的经过,《一匹骆驼》重在拜访的过程和心境,在《我见到的孙犁》里,对孙犁的住所,有了一些细节上的描写,也透露了一点他对孙犁的感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到天津去领一个文学奖,出版社的人领我去见孙犁。天津我至今就去那一次,孙犁也是我唯一登门拜访的作家。孙犁的家是个大房子,没有隔间,几个书架子也不高,后边有张床,前面有张桌子,他就坐在藤椅上。……那时候,文坛有着孙犁的许多传言,这些传言都是有关他的性情的,见过他,倒觉得他对我爱护有加,但我也仍是怕他,就像我父亲直到去世前我还一直怕他。”在《孙犁论》里,他说“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而世上最难得的就是清正。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他是什么都能写,写出来的又都是文学。……孙犁虽然未大红大紫过,作品却始终被人学习且活到老,写到老,笔力未曾丝毫减弱,可见他创作的能量多大!”在《孙犁的意义》里,他说“孙犁敢把一生中写过的所有文字都收入书中,这是别人所不能的。……如果还有人再写现当代文学史,我相信,孙犁这个名字是灿烂的,神当归其位。”在《高山仰止》里,他说“孙犁这个名字是不朽的,他留下的丰厚遗产将永存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库。”
不知道贾平凹有没有把孙犁当作自己的老师,不过在他这五篇文章里,无处不流露出他对孙犁的崇敬之情。这五篇文章,也未尝不是他对孙犁的最客观的评价呢。
我读孙犁,总体的感觉就是,常读常新,而常读常新,正是文学经典的一个基本条件。
作者简介
罗里宁,广西田东县人,一九七六年入伍,在政府多个部门工作过,爱好写点东西,有作品散见于地方报刊和网络平台。
“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