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民族融合啊,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其实就是一种打破心中原有的规则和秩序,接纳其他民族的规则和秩序,说白了就是文化认同。就比如我们今天,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去内蒙古的草原骑马射箭玩,去新疆吃大盘鸡、维吾尔族的特色羊肉串,去大西南过傣族特色的泼水节,大夏天吃点朝鲜族爽口的大冷面……新时代我们求同存异——曾经的战争年代让我们彼此放下隔阂,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鲜卑族现在是什么族(匈奴现在是什么族)
但是在古代呢,民族融合是一件很复杂、很漫长的事情,也伴随着战争。而今天我们接着说鲜卑族的历史变迁,今儿的主题就是鲜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剧烈变化,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汉族文化对鲜卑族的深刻影响,到最后化胡为汉,彻底变为汉族。鲜卑族分为三部以后,中原就进入了家喻户晓的三国时代。鲜卑的一个首领轲比能为了能统一鲜卑各部,对雄踞中国北方的魏国采取恭顺的态度,开玩笑,连乌桓都打不过你,估计我也够呛,咱还是老实点吧。虽然轲比能对南边的魏国老实巴交,但却趁着这个时期吞并了东部鲜卑各部。
后来,诸葛亮讨伐魏国,想利用鲜卑骚扰魏国,鲜卑贪图蜀汉的财物就答应了这件事。此事被魏国知晓后,我勒个去!你小子阳奉阴违啊,劳资拼死拼活地跟蜀汉死磕,你小子居然想偷袭我的菊花?于是魏国派遣了刺客成功刺杀轲比能,鲜卑各部又一次大乱。此后,鲜卑各部摄于北方曹魏、辽东公孙渊的武力,与中原王朝联系密切,开始向云中、辽西、甚至是雍凉二州迁入。
这曹魏一看,这是好事了,诸葛亮和孙权天天来打劳资,你们这些少数民族正好帮我打仗去,而且还挺能打的。一来二去可不要紧,这个鲜卑与中原的联系就开始逐渐增多,也开始诞生了姓氏——慕容、段、宇文什么的,就连北魏的老祖宗拓跋氏也是这时候有的,看看这些姓氏,一般只有武侠小说才能看得到,一听就是历史悠久的世家大族,再也不是连姓氏都没有的土鳖。
之后,司马氏篡了曹魏的江山,灭了蜀国和吴国,一统天下。可惜呀,这个司马家的智商都被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给抢光了,后代子孙的智商一个比一个令人捉急,可能是司马懿父子缺德事干多了?要不就是没交智商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就比他那个鬼精鬼精的司马昭差一大截,而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更是奇葩中的奇葩,绝对可以算是历史上最愚蠢的皇帝之一,“何不食肉糜”这就千古蠢话就是出自他口。不知道那个鹰视狼顾司马懿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蠢得要命的曾孙会是什么表情。咳咳,扯远了,我们接着说鲜卑族。
由于司马衷的愚蠢和皇后贾南风狠毒,害死了司马炎的老婆,皇太后杨芷,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那些迁移到内地、一部分长期受压迫的的少数民族开始趁此机会起兵,其中就包括南迁的鲜卑,西晋灭亡后的几十年,鲜卑族在中国北方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等七个国家。其中四燕的皇帝就是慕容鲜卑,也就是《天龙八部》中很有名的慕容复的祖宗。而西秦、北魏就是乞伏鲜卑、秃发鲜卑各自建立的,秃发鲜卑也是拓跋鲜卑的一支。
而北魏,就是导致后来鲜卑族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关键了。拓跋鲜卑从三国时代起,就与中原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西晋,与中原王朝也一直保持着互市的传统,这使得拓跋鲜卑的社会结构向着汉族的封建化模式发展,正因为拓跋氏在北方各民族中保持了先进性,为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到了孝文帝,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孝文帝开始了著名的汉化改革。为啥要改革呢,其实也是北魏初年北方少数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尖锐,你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看你不顺眼我就要揍你。到了北魏中期,民族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有所缓和了,而且他们有了共同的敌人——世家大族和豪强地主,民族矛盾变成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正是在这种种缘由下,深受身为汉族的冯太后影响的孝文帝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文化改革正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改革——禁胡语、改汉姓、尊孔子、崇尚儒家文化。其他的改革比较著名的还有均田制,就是日后大唐称霸世界的那项重要政令就源自于此。
这次汉化运动是个重要节点,一些古代少数民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大部分的鲜卑族彻底地变成了汉族。后来的隋朝和大唐都是北朝的世家大族建立的,譬如有名的关陇集团,他们都拥有着少数民族的血统。公元663年,鲜卑族的最后一个政权——吐谷浑被吐蕃所灭,一部分人归于吐蕃,一部分人归于大唐,慢慢地融入到吐蕃和汉族。不过仍有一些鲜卑族活跃在北方草原,但是势力已经衰微,随着柔然、突厥、以及蒙古的兴起,草原上遗留的鲜卑族已经彻底消失。古鲜卑已经彻底融入到各民族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开了。
(PS:有证据表明,现在的锡伯族是古鲜卑族的后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