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鸿门宴作者(鸿门宴作者简介)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出自于唐代汪遵——《乌江》
1慎用妇仁之心
2谦让过度必自毁
3死要面子的人最后都没有面子
4如何破解职场上的“鸿门宴”
中国兵家常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1先“识”局
莱辛《汉堡剧评》中:判断一个人主要是根据他的行动,而不是根据他的言词,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冷静的行动,却能证明一切。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鸿门宴”本就是一场蒙蔽双眼与内心而斗智斗勇的宴会。职场上的“鸿门宴”,做到先“识”局,了解对方真正的目的。
中国古代审讯方法中“五听”是最常用的技巧,到唐朝,五听被正式纳入法典。
“五听中: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是“察其颜色,不直则赧”;气听是“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耳听是“观其聆听,不直则惑”;目听是“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
五听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用在观察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上,也可谓非常之妙。
一旦知道布局者的心理活动,鸿门宴就变成了对方自导自演的话剧。
2再“破”局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缓兵之计
精心准备的“鸿门宴”上,缓兵之计是最好的应对措施。假装糊涂,任凭对方如何自演,就不动声色。
对方有求于人,而目的却达不到,心急之下必然会露出马脚。一旦暴露真正的目的,破局便势在必行。
碍于情面或当时没有好的方法应对的你,不妨先缓一缓。
心理学上有一种“酝酿效应”,当面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若表哥当天能看出小李的“鸿门宴”,应用“酝酿效应”,先假装糊涂,等想到更好对策再去解决,最后的处境也不至于如此悲惨。
(2)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由密歇根大学的数学心理学家--拉波波特教授发明的破解囚徒困境,有个非常简单的策略。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最早出现在汉谟拉比法典中,“任何人欠贷款债务,风暴匍匐谷物,或收获失败,或谷物因缺水而不能生长,这一年,他就无需给债权人任何粮食;他在水中洗了债务,今年不支付租金。“
应用在布局者身上就是“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
适当的惩罚不仅对心怀不轨的布局者是个警告,更表明我们强硬的态度。
姨夫的父母用糖衣炮弹对付姥爷,姥爷若用糖衣炮弹再怼回去,只为退婚,想必他们也无何奈何。
先识局,再破局。如此才可应对职场上的“鸿门宴”。
作者简介:竹子高,用文字温暖人心,用故事揭示道理,用情感牵手你我。法律研究者,将法律常识贯彻文章,陪伴你走过春夏秋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