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马岛战争(马岛战争简介)

马岛战争(马岛战争简介)

马岛战争(马岛战争简介)在南纬51°40′—53°00′、西经57°40′—62°00′的大西洋海面上分布着由东福克兰岛、西福克兰岛和776个小岛组成的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阿根廷领海内的马岛距离阿根廷陆地领土500多公里,然而就是这个阿根廷家门口的群岛却实际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英国方面认为1592年渴望号上的英国航海家戴维斯是第一个发现该群岛的人。

在南纬51°40′—53°00′、西经57°40′—62°00′的大西洋海面上分布着由东福克兰岛、西福克兰岛和776个小岛组成的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阿根廷领海内的马岛距离阿根廷陆地领土500多公里,然而就是这个阿根廷家门口的群岛却实际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英国方面认为1592年渴望号上的英国航海家戴维斯是第一个发现该群岛的人。

然而英国方面这种说法在国际上并无任何佐证。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明确文字记录的第一位发现马岛的人是1600年的荷兰人威尔德。1764年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率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次年英国人也开始在岛上定居,1770年占据南美大陆的西班牙殖民者驱逐了岛上的英国人并于1767年左右买下法国居民点的全部产权。1771年英国以发动战争作为威胁恢复其西福克兰岛的前哨基地。

马岛战争(马岛战争简介)

马岛战争(马岛战争简介)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的英国只控制着西福克兰岛,而东福克兰岛仍一直处于西班牙统治下。1774年英国因为经济原因撤出西福克兰岛,但并未公开声称放弃对西福克兰岛的主权要求。1816年7月9日西班牙殖民地阿根廷宣布独立,1820年阿根廷宣称继承了西班牙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1833年初英国将岛上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岛。从那以后英国和阿根廷围绕该群岛的归属问题始终争执不下。

话说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位废物回收商派了一队工人到群岛最南端的南乔治亚岛从一个废弃的捕鲸站回收金属碎片。这个废物回收商与捕鲸站的所有者签订了合同,而且还从英国大使馆得到了作业许可。这些被派去回收金属废物的工人们在南乔治亚岛建立了营地并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一个英国极地勘查小组发现此事后向英国当局报告说阿根廷人在那里登陆了。

英国方面一边向阿根廷表示抗议,一边派遣坚韧号战舰前往监视这些废物回收工人。阿根廷方面随即也派遣了一艘战舰前往。随后英国方面开始派出潜水艇,而阿根廷方面则又加派了战舰。局势的持续升级终于使得战争在1982年4月2日正式爆发:这一天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命令阿根廷军队全面占领马岛。由于英国方面在马岛的防守力量相当薄弱,所以阿根廷军队仅遭遇轻微抵抗后就占领了马岛全境。

表面上英、阿两国所争的似乎是马岛主权,可实际上双方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时的英国早就不是当初傲视全球的那个大英帝国了。英国在二战中不仅背负了沉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在战后被美国取代了自己原来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美元取代了英镑在国际贸易中的霸权地位。二战结束以后英国遍及全球的殖民地纷纷闹起独立。

1947年8月15日原英属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印度周边的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也相继独立。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后美国已牢牢控制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57年3月6日英属殖民地黄金海岸宣布独立并改国名为加纳,成为了黑非洲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由此开启的示范效应迅速在整个非洲广泛传播并引发了英国殖民体系的全面崩塌。

既然英国方面早已放弃了绝大部分殖民地,那么还会为马岛这样的弹丸之地大动干戈吗?至少这种可能性在阿根廷方面看来似乎并不大。可同一时期的阿根廷日子过得其实比英国更为艰难:就在马岛战争爆发前的1981年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与此同时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达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资增长却只有19.2%。

在阿根廷国内得到越来越多支持者的工联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而执政的军政府则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阿根廷政府希望通过战争转移国内民众对国内经济问题的关注。阿根廷加尔铁里政府从一开始就低估了英国的战争决心。当时绝大多数英国人甚至压根就不知道马岛在哪儿,更不用说为远在天边的几个弹丸小岛打一场战争。不过这时的英国政府实际上除了开战之外也没更好的出路。

殖民体系的坍塌、经济地位的下降已使英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大为削弱。如果英国放任阿根廷对马岛的占领,那么今后就更不会有人把英国放在眼中了。马岛战争实际上成为了英国这个没落中的老牌帝国挽救自己最后一点余威的战争。当时由玛格丽特·撒切尔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在英国国内正经历着英国公众的责难,所以撒切尔政府其实和阿根廷的加尔铁里政府一样希望把公众的政治视线引向海外。

因此当阿根廷军队在1982年4月2日占领马岛后英国方面立即强硬回应。英国如此大动干戈的行为已超出了阿根廷方面的预料。从一开始阿根廷就对英国会选择开战的可能性估计不足,所以阿根廷方面对战争并没进行充分的准备。直到英国海空军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家门口时阿根廷人还感觉这场战争犹如凭空从天而降一般。阿根廷方面甚至没在马岛建一个可供战机起降的临时机场。

当战争爆发后英军轻而易举就掌握了马岛海域的制海权与制空权。丧失战略主动权的阿根廷从一开始就在天时上陷入被动地位。不占天时的阿根廷同样不占地利。与马岛近在咫尺的阿根廷按说在战略补给线上远远短于英国,那么似乎应该具有更高的作战效率才对。可实际上阿根廷在整场战争中的作战效率是极为低下的。双方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武器装备上,而且在组织管理上同样也相去甚远。

当皇家海军特遣舰队在跨越大半个地球的开赴马岛途中完成编队、补给和训练的时候阿根廷军队甚至无法向马岛运送足够的补给维持岛上两万多阿军的正常作战。在两军交火后岛上的阿根廷军队因为缺乏足够的弹药和补给而没发挥多大作用。1982年4月30日英国海空军完成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内的海上和空中封锁,剩下的便是对困守在马岛上的阿军进行“瓮中捉鳖”。

5月21日英军开始在马岛登陆,虽然连遭猛烈抵抗,但还是在6月14日占领全岛。眼见大势已去的加尔铁里只好电令马岛驻军投降。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役结束。阿根廷在这场战争中除了不占天时地利之外更重要的是不占人和。阿根廷本来想靠这场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可一个内部都不团结的国家却指望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还谈什么人和呢?内部问题重重的国家妄图依靠战争手段缓解国内危机最终只能是内外皆输。

不占天时地利人和的阿根廷在国际上也缺乏支持。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是在美国的扶植下得以上台的,因此他执政时期一直奉行亲美政策。加尔铁里在决定发动马岛战争前曾和美国进行过沟通,而当时美国表示对阿根廷和英国的矛盾持中立态度。可事实上美国还是更倾向于英国:美国和英国同属英语文化圈国家,而英国在二战后的外交政策也是唯美国马首是瞻。

马岛战争爆发后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举行了会谈。会后美国放弃中立并向英国提供情报支持。在美国的影响下北约各国都采取了暗中支持英国的立场。尽管北约各国没公开介入马岛战争,可实际上都暗中为英国提供资金、武器及情报等支持:法国当时就把自己的飞鱼导弹参数提供给了英国。西德、加拿大等北约国家也都和法国一样在暗中支持英国的行动。

上一篇: 方孟敖(方孟敖原型人物)
下一篇: 第子规全文(弟子规全文及解释诵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