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郭待封(郭待封为什么不杀)

郭待封(郭待封为什么不杀)

郭待封(郭待封为什么不杀)大唐高宗总章三年(咸亨元年)夏,吐蕃,这个唐王朝不安分的邻居又开始蠢蠢运动了。四月,吐蕃军队攻陷白州等十八个州,又与于阗合兵攻陷龟兹拨换城,唐朝被迫罢安西四镇。唐高宗。不久,唐高宗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发兵攻打吐蕃。唐朝大军到达大非川,

大唐高宗总章三年(咸亨元年)夏,吐蕃,这个唐王朝不安分的邻居又开始蠢蠢运动了。四月,吐蕃军队攻陷白州等十八个州,又与于阗合兵攻陷龟兹拨换城,唐朝被迫罢安西四镇。

唐高宗。

不久,唐高宗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发兵攻打吐蕃。唐朝大军到达大非川,即将去乌海,薛仁贵认为“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决定在大非岭上设置木栅栏以及守军20000人看守物资。

郭待封(郭待封为什么不杀)

郭待封(郭待封为什么不杀)

薛仁贵。

薛仁贵率剩下的唐军继续向前进,在河口击败了吐蕃的军队,斩获甚多,夺得牛羊上万头,回至乌海城等待后援,看守辎重的唐军守将左卫将军郭待封,不服薛仁贵,不听从他的命令,带着辎重继续向前走,也到了乌海,结果遭到吐蕃军队20多万人(这个数字是夸大)的围攻,辎重全部丢失,郭待封溃走,薛仁贵只能退守大非川,吐蕃又集合起来了40多万人(这个数字肯定也是夸大)围攻薛仁贵,薛仁贵大败而走,之后就和吐蕃人“约和”。

唐军对吐蕃人。

前几天查大非川之战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什么“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中被俘虏,之后又擅自承认吐蕃在青海地区对吐谷浑的控制,这也就是所谓的约和。”反正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翻了翻新旧唐书,翻了翻资治通鉴,也没有找到有关他是否被俘的记载,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翻的不认真。但很明显,无论是新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人家写的都是“约和”。

唐军和吐蕃人。

人家既然是约和,也就是说大非川之战,薛仁贵大军并没有像陈子昂说的那样“前日薛仁贵、郭待封以十万众败大非川,一甲不返。”要真是“一甲不返”老薛不该早就凉了吗?他还有资格“约和”吗?而且从这“约和”里也可以看出,吐蕃人的心态是见好就收,否则薛仁贵可能真的就要凉了。

可能有人说,这也说明不了薛仁贵没有被俘啊,因为史书可能会偏袒薛仁贵,把当时的真相掩盖了!(你们喜欢加感叹号,我也加)。那咱们再看一下“薛仁贵被俘论”薛仁贵被俘的前提是什么?是他这五万多人全都送掉了,可薛仁贵全军覆没的记载出自哪里?是陈子昂的话:

臣闻乱生必由于怨。雅州羌未尝一日为盗,今无罪蒙戮,怨必甚,怨甚则蜂骇且亡,而边邑连兵,守备不解,蜀之祸构矣。东汉丧败,乱始诸羌,一验也。吐蕃黠狯,抗天诛者二十余年。前日薛仁贵、郭待封以十万众败大非川,一甲不返;李敬玄、刘审礼举十八万众困青海,身执贼廷,关、陇为空。

唐军。

相信有点古文基础的人都能读懂,这段话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是在劝朝廷不要轻易发动战争,而薛仁贵全军覆没则是他的论据,所以这也就决定了这个记载并不可信,但是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大非川之战,唐军虽然没有全军覆灭,但损失也是极其惨重的。

唐军。

那么就是他这个“约和”的内容到底是啥?答案就是无所谓,爱是啥是啥。我们都知道,大非川之战的起因是吐蕃侵袭安西四镇以及双方对于吐谷浑的争夺,吐谷浑在今天的青海地区,在大非川之战七年前,吐蕃击溃吐谷浑,吐谷浑王室逃走归服唐朝“诺曷钵以亲信数千帐来内属,诏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置大使,始徙其部众于灵州之地,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欲其安而且乐也。”在吐谷浑危急之时,并没有及时对其伸出援手,而且对各级将领的请战也是“皆不许”。

唐军。

当然,这也不奇怪,因为那是唐朝,正在大规模用兵,根本无法抽身于吐谷浑,所以对于吐蕃干掉吐谷浑,也只能是坚决不承认而已。而在大非川之战之后两年,吐谷浑旧地才逐渐皆入于吐蕃,唐朝的核心区域暴露在吐蕃人的刀锋之下,但是一直到上元三年,吐蕃还入寇鄯、廓、河、芳等四州(在青海东部),在大非川之战之后八年,唐朝和吐蕃还爆发了青海湖之战,虽然吐谷浑王国已经覆灭,但是双方在青海地区的厮杀仍然没有停止。而且唐朝始终没有承认吐谷浑被吐蕃吞并。

唐与吐蕃之战。

所以,薛仁贵和吐蕃的“约和”内容究竟是啥?根本就不重要,即使他许下空头支票,对整个战局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他回京之后,虽然是被“械送回京”,但最后也只是“坐除名”,不久“高丽众相率复叛”唐高宗又“诏起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之”,而且唐高宗也说“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西边不静,瓜、沙路绝,卿岂可高枕乡邑,不为朕指挥耶?”

很明显他的责任只是丧师失地,跟什么“被俘虏之后出卖国家主权”没有任何的关系,更何况他也说话不算数。但总的来说,薛仁贵一世名将,最终还是在这场关键的战斗中翻了船,自己险些身败名裂,唐朝也丧失了重要的附庸。

上一篇: 蓝弦子(蓝弦子是啥烧烤)
下一篇: 漫威人物实力排名(漫威人物实力排名官方数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