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7年八一南昌建军人民军队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这支年轻的代表人民代表党的红色武装也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这20多年的时间让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之势,当年八一起义的几万部队最终发展成了一支拥有400多万人的威武雄师,也是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无数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人民的明天,无数的战士倒在了革命胜利的前夜,数不尽的名将英豪将自己的鲜血抛洒在了炽热的故土上……
他们之中有骁勇善战的基层战士,也有穿梭于战场之上救死扶伤的医者,更有坐镇军中统领全局的指战员,而这些牺牲的指战员之中,更是以高级将领最为可惜,他们本可以成为祖国国防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却在胜利前夕英勇献身,我们本期节目就来为大将盘点6位牺牲在胜利前夜的我军高级将领,他们中有四位牺牲在了战争前线一位病逝,最后一位却在抗战胜利的凯歌中罹难……
第一位:朱瑞
叶挺简历
虽然每一位将领的牺牲都是我人民军队的巨大损失,但要看其产生的影响和其对革命前景的贡献来看的话,或许素有“解放军炮兵之父”之称的朱瑞的牺牲是最令人惋惜的。
或许大家很难相信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朱瑞竟然出身自一个“书香门第”,这位文人出身的将军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可以讲述了。
出身自“知识分子”家庭的朱瑞按理说早年经历会顺风顺水一些,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的早年经历却出奇的坎坷,他幼年丧父,只得靠着母亲一个人拉扯全家老少的生活,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中土匪猖獗,而这些歹人最喜欢欺压弱小,而家中较为富庶还没有成年男人的朱家就成了他们眼中的“肥肉”。
土匪欺负穷人
朱瑞的母亲也在家中遭到洗劫之后带着子女多次搬家,因而朱瑞的童年可谓是颠沛流离的,而这样悲惨的童年经历也注定了朱瑞最终选择革命道路。
在上学期间朱瑞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在革命思想的洗礼之下朱瑞开始逐渐投身到了革命事业中。
在常年的革命斗争中,朱瑞优秀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被组织所看重,当即将尚未入党的朱瑞派遣到了苏联学习成为了党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而这一年朱瑞仅仅20岁,年纪轻轻的朱瑞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来到了异国他乡,开启了他为期五年的留学经历。
莫斯科中山大学
在来到莫斯科之后的朱瑞先是进入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各类理论知识,但随着国内革命战争形势的愈演愈烈,以及朱瑞在军事科目上展现出的军事天赋,他这个文人当即被转入了纯粹的军事院校开始着重修习军事,主攻炮兵技能,并在此期间加入了苏共以及共产国际。
时间一眨眼就是五年,朱瑞以优异的成绩从克拉辛炮兵学校毕业回国,他的党组织关系也转入了正处危难时刻的中国共产党。
这五年间国内形势巨变,国共合作破裂,北伐战争失败,共产党人带领红军在各军阀势力薄弱的区域搞武装割据,朱瑞这位主修炮兵技能的军事人才在缺乏火炮的红军中一时变得毫无用武之地,党组织也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便将朱瑞安排到了政工以及教育岗位工作,这样的状态一支持续到了抗战结束,因此在红军和抗日时期朱瑞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没什么名气,但正所谓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满腹炮兵知识的朱瑞终于在解放战争期间迎来了自己大展宏图的好机会。
那时候日本刚刚投降,为了能在接下来极有可能变得紧张的国内局势中占据部分优势,党中央命令八路军抽调部分兵力出兵东北,而朱瑞则敏锐的察觉到了日伪军所留下的大量武器储备能够为我所用,于是当即命令各部队迅速收缴武器发展队伍,而他的这项决策最终被证实是十分明智的,仅仅一年时间,东北地区的我党武装便搞到了数百门火炮几十万发炮弹,为我军建立成建制的炮兵部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军炮兵
在有了火炮之后朱瑞同志在党中央的授意下开办了炮兵学校,先后为全国范围内的解放军部队培养了上千名炮兵干部,在火炮数量十分有限无力支援大规模战役时,朱瑞针对性的提出了将火炮集中使用的办法成立了东野炮纵,将火炮集中于一支队伍直接受野司指挥以解决火力不足的问题,其中这样的战法的威力在辽沈战役时最为明显。
在我军集结了上万门火炮以后,锦州门户义县的城防被粉碎,我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这个军事重镇,而随后的锦州攻坚战中这样的战法依旧取得了奇效。
可就在朱瑞的努力刚刚展现出成效的时候,他的人生却戛然而止了。
反步兵地雷
就在义县县城之外万炮齐鸣的时候,朱瑞同志却不幸触雷当场牺牲,倘若朱瑞同志没有在这里结束他年轻的生命,或许新中国初期炮兵部队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或许朝鲜战争期间我军的炮火劣势可减少几分,可以说朱瑞同志的牺牲绝对是我党我军在解放战争之中最重大的损失之一。
第二位:彭雪枫
与我们之前所盘点的朱瑞同志不同,彭雪枫从未留过洋出过国,甚至他都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军事教育,他的战功和才干全部都是从常年的革命战争之中总结而来,不过有一点他到时同朱瑞同志一样,那便是他彭雪枫也是一位知识分子。
彭雪枫早年在南开求学,在此期间彭雪枫接触到了大量进步书籍,他的思想也越来越前卫,最终在诸多不同流派的思想潮流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并在此期间加入了我党。
国民党“清党”行动
在国民党进行“清党”之后,彭雪枫的党内工作转入地下,并被党组织安排到了烟台负责兵运,后改为农运工作,但由于全国范围内白色恐怖的兴起,彭雪枫也值得退回苏区无功而返,不过对于彭雪枫而言,告别组织工作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传奇的军旅生涯就是从组织工作的结束而开始。
在进入苏区后彭雪枫从基层做起,逐渐在战场上取得功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便成为了师级政委,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彭雪枫麾下的红五师被整编为红13团,彭雪枫出任团长,正式进入到了军事主官的行列,其最出色的战绩当属强攻娄山关。
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彭雪枫亲自带队绕道娄山关侧后方发起进攻,最终突破这道号称“固若金汤”的隘口,而这场攻坚战中敌守军伤亡竟然比我军高六倍也属实是不可思议。
彭雪枫在长征期间的优异的表现令党组织对他的军事能力刮目相看,原本的政工干部彭雪枫也逐渐转变成了纯粹的军事干部。
抗战时期其所部与八路军地方部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编,最终该股部队在皖南事变后补充进了重建的新四军中,并成为了新四军的中坚力量,即便抛开彭雪枫部在八路军作战序列期间的战斗情况,仅仅是转入新四军的这几年间彭雪枫便亲自指挥了近4000次战斗,在全国敌我伤亡比接近1比20的情况下,彭雪枫部竟然打出了5比1的奇迹战果,这样的胜利简直可以用辉煌二字来形容。
新四军讲课
除了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外,知识分子出身的彭雪枫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新四军刚刚重组的那段时间里,彭雪枫组建了随营学校快速培养出了一支精干的干部团队,加速了重组后的新四军恢复元气。
但可惜的是,彭雪枫这样的英才却在1944年的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而他所创建的随营学校也在解放战争后期被改组成了南京军事学院,成为了他留给人民军队最后的财富,时至今日他留下的这些遗产还在发挥着余热。
第三位:寻淮洲
相比前面两位将领甚至是本期所有盘点的将领而言,寻淮洲可能是生前职位最高,年龄却最小的一位了,倘若他没有牺牲的话,或许开国元帅或者大将的行列之中还会再多出一个位置。
寻淮洲从秋收起义便追随毛主席闹革命,上井冈山的时候他也不过只有15岁的年纪,可谓是根正苗红的“红小鬼”。
在多年的游击战争之中,寻淮洲可谓是得到了毛主席游击战术的真传,其所部以善于隐蔽,战斗节奏也是十分的快,往往敌人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被寻淮洲的部队迅速击溃,这样的表现令朱老总以及毛主席十分满意,他的升迁之路也相较其他指战员要快很多,年仅21岁的年纪便被委任为了军团长,单论职位看的话,此时的寻淮洲同彭老总贺老总平起平坐,可以说是被党组织给予了厚望的年轻指挥官。
长征前夕,党组织决定派遣一支精干部队率先北上以此来吸引敌军火力掩护红军主力转移,而这支身负重任的部队的统帅就是寻淮洲。
寻淮洲接到命令后当即率先遣队开拔,转战四省辗转三千多华里同方志敏部汇合,有效的完成了掩护中央红军撤离的重要使命,但也因此身陷重围最终壮烈牺牲时年22岁。
在他牺牲之后,他麾下的参谋长粟裕接过了他的衣钵带领先遣队残部转战江浙,继续着他的使命,多年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粟裕率领华野神出鬼没的打法,或多或少能够看到他寻淮洲当年的影子。
第四位:罗炳辉
罗炳辉相比于之前所提到的三位自始至终追随革命的将领而言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年纪最大的一位也作为人生履历最为复杂的一位,罗炳辉将军的故事真的可以好好讲一讲。
出身贫苦农户的罗炳辉自幼受到地主欺压,血气方刚的罗炳辉也从记事起便多次同当地地主发生冲突,乡里之间的穷人们都把罗炳辉视为榜样。
而他参军入伍的原因也跟地主有关,十分富有戏剧性,那时候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地方的实力派军阀在实质上接管了各地的军政大权,而这些接管了地方的军阀部队也开始以革命为名开展“打土豪”的行动,一时间许多土豪劣绅被军阀部队所洗劫,见地主如此害怕军阀的罗炳辉也萌生了当兵入伍的想法。
云南军阀唐继尧
在进入军阀部队之后的几年时间,罗炳辉凭借自己忠勇老实执行命令彻底的特点被云南军阀实力派唐继尧所赏识,很快就成为了其亲信,而唐继尧统治云南早期也算得上是励精图治,罗炳辉也愿意同继续在滇军中服役,但随着唐继尧愈发沉迷酒色贪图享受,云南地区陷入混乱,唐继尧的统治也被推翻,罗炳辉也心灰意冷,当即转投了滇军中追随革命的朱培德部。
由于此时正值国共合作的大潮,罗炳辉将军也在国民党军队中接触到了我党党员,以及他们所传播的进步思想,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做好站队的准备。
当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罗炳辉并没有急于表态,他仔细观察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区别,最终他发现了国民党同旧军阀没有实质性区别的本质,随后便秘密加入我党在自己的部队中发展革命势力,当时机成熟后罗炳辉将军率部起义加入红军。
在红军长征期间,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作为迷惑敌军的疑兵孤军深入到了大西南之中,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们屡次身陷重围,但在罗炳辉将军的指挥下最终都转危为安,并与懋功同主力会师继续北上。
由于常年从事高强度的工作,罗炳辉将军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最终在抗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甚至有时还会突然昏厥,虽然党组织几次建议罗炳辉将军回到后方疗养,但他都以工作任务繁重而推诿,最终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在解放战争刚刚爆发后不久,罗炳辉将军便在工作时突发脑溢血逝世,而他的目光永远的停留在了全国解放的战场之上。
第五位:左权
在革命战争期间,我军各级指战员大多都是“野路子”或者“泥腿子”出身,他们大多只是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底层劳动群众,在从军之前甚至连枪都没摸过,士兵如此,将领也是如此,我们的军事干部中上过正规军校的人十分稀少,因此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人个个都是我军中的宝贵财富,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两笔财富莫过于“军神”刘伯承,和我们的左权将军,他们二人可以说是师出同门,都是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刘帅的故事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而左权的故事丝毫不必刘帅差到哪里去。
名校出身的左权将军在实战中表现十分优秀,其在长征期间的数次战斗中多次展现出了自己优秀的指挥能力和运筹能力,其中强渡大渡河一战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时红军主力刚刚度过金沙江脱离险境,但身后的国民党军立刻掉头追了过来,红军唯一的出路就是渡过另一条湍急的河流——大渡河,
虽然西南地区那山川河流接连不断的地形地貌为红军提供了天然的掩护,但他也为红军向北转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我军能否逃出生天全部仰仗着对地形地貌和敌军意图的理解程度。
左权将军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两个元素之间的微妙关系,从地形上看,红军想要渡过大渡河有几条路可以选,其中最为重点的两个地点一是安顺场,另外一个就是大树堡。
党中央其实此时已经决定要从安顺场渡河,但数万大军想要渡河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身后的追兵却不会等他们,这个时候就需要想办法迟滞国民党追兵,左权将军在考虑过多种方案之后最终建议由一支部队奇袭大树堡,混淆国民党追兵视听。
为了完成这个大胆的计划,左权将军亲自带领一支部队以一天70公里的山地急行军奇袭了大树堡渡口,一时间迟滞了国民党的行动顺利掩护了红军主力渡河,可谓是壮举一件。
在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之后,左权将军被南京政府授予少将军衔出任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正式进入了我军的核心领导层,成为了彭老总的左膀右臂。
如果说对一个将军最大的肯定是敌人的愤恨,那左权将军一定在这方面很有建树,华北地区的日军无不把彭老总和左权二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和目标,即便是做梦都想“除掉”他们,而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功于百团大战的余波。
百团大战
在百团大战时,左权将军多次为彭总的战略布局提出建议和补充,这次战役虽然在歼敌数量和收复失地上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效果,但从深层次来看,这次大破袭直接打乱了日军的全局部署,即便是华南华中的主力日军也因为交通线网被破坏而失去补给,不得不班师回朝,作为彭总左右手的左权将军功不可没。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前途无量日后定是大有作为的左权将军却在日军扫荡期间不幸牺牲,我党我军再度痛失了一位军事奇才。
第六位:叶挺
要问人民军队建军的几大元老都有谁,朱老总跟叶挺将军必然都会榜上有名,朱老总在经历了多年的革命斗争之后成为了全国人民爱戴的总司令,而同样作为建军元老的叶挺将军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叶挺早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团中服役,这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革命信仰的肯定。
粤系军阀陈炯明
而叶挺将军也没有辜负孙先生的信任,在六一六兵变期间,叶挺将军作为警卫营长面对陈炯明率领的大量粤军部队发起的冲击临危不惧,当即组织警卫营守卫广州总统府,并击退了粤军的数次进攻。
虽然此时孙中山先生早已得到消息提前撤离了总统府,但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先生却还在总统府中坐镇,叶挺为了保证宋庆龄先生的安全亲自率队激战,最终帮助宋庆龄先生成功脱险。
宋庆龄先生
此次兵变被镇压之后,表现优异的叶挺将军正式跃入孙中山先生的视线,在国共合作开始之后,孙中山先生将叶挺送往苏联留学,在此期间叶挺将军加入了理念更为进步的我党,成为了我党同志。
从苏联归国的叶挺还没有休息便投入到了浩大的北伐战争之中,而他所率领的独立团则成为了整个北伐军中最为著名的一支部队,他们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往往哪里最危险最难啃,哪里就会交给他们,久而久之他的独立团和第四军就打出了名气,成为了军阀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一支“铁军”,而这支铁军也成为了日后南昌起义的中坚力量。
南昌起义
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叶挺将军先后参加了南昌以及广州起义,但由于国内革命形势的复杂,中心城市暴动论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叶挺将军也在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海外,直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叶挺作为一个两党都可以接受的人选成为了新四军的军长。
在新四军期间,国民党方面多次拉拢叶挺将军率部倒戈但均遭到拒绝,见无法拉拢叶挺,国民党军便转而选择了武力清剿,轰动一时的皖南事变就此爆发,叶挺将军也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监禁生涯。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同意释放叶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叶挺将军的飞机便发生了事故,一代名将叶挺也就在抗战的胜利声中罹难了。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