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69):信陵君之死
文/松鼠爸爸
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
“谁要是再敢替魏王使者通报,劝我回国,立即处死!”
客居赵国的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怒气冲冲地对门客说。门客们噤若寒蝉,一言不发。
前247年,即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十年后,他大哥魏安釐(lí)王因秦国入侵,无将可用,于是派使前往赵国,诚恳邀请魏无忌回国抗秦。
魏无忌为什么要呆在赵国?为什么一呆就是十年?
魏安釐(厘)王
话说前257年,魏无忌冒着巨大的风险“窃符救赵”,自己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为感谢他的义举,赵孝成王与平原君赵胜商量,决定把五座城邑封赏给他。
邯郸庆功宴上,赵孝成王陪魏无忌喝酒,见魏无忌一直在愧疚自责,一直到天黑,也没好意思提兑现五城之事,只把鄗(hào)城赏给他,作为封地,以弥补他救赵的损失。
赵孝成王
魏无忌让手下将领带着救赵的数万魏军回国,自己则与门客留在赵国。
魏安釐王一开始恼恨信陵君,将他在魏国的封地剥夺充公,但事后清醒,也意识到他窃符救赵实属不得已,客观上也有利于魏国。
信陵君人才难得,对魏国抗秦很重要,又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所以魏安釐王权衡再三,又下诏将封地还给魏无忌,恳请他回国。
但魏无忌知道,大哥表面示好,内心对自己的猜忌仍深,回国后恐怕福祸难料、吉凶未卜。
魏无忌在赵国一呆就是10年,秦国渐渐恢复元气,开始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
魏安釐王无人可用,焦虑不安,就派人请老弟回国。魏无忌既不愿也不敢回家,不愿再见魏国使者,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平原君赵胜
那些随魏无忌来救赵的魏国门客,身上都背负着“叛国罪”,不愿回国,所以都不劝信陵君。
只有新加盟的两门客毛公和薛公无心理负担,相约劝他:“公子所以在赵国备受敬重,名扬诸侯,是因为背靠魏国的大树啊。
“如今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坐视不管,如果秦军真的攻破大梁,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魏无忌大受触动,立即嘱咐车夫套车,速去救魏。
兄弟阔别十年,重逢时热泪盈眶。魏安釐王任命他为上将军,统管魏国所有军队。
魏无忌领五国联军大败秦军,秦国大将蒙骜(méngào)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
秦将蒙骜
这是战国时期又一次“合纵伐秦”,是战国后期魏国乃至东方六国少有的胜秦战争。魏无忌之军事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魏安釐王不是能容人的牛君,魏国危机一过,他的猜忌心再起。
秦王瞅准这一点,于是派人持万金到魏国贿赂魏国大将晋鄙的门客,让他们散布谣言,离间魏安釐王和信陵君的兄弟关系。
魏将晋鄙
很快魏王就听到这样的话:“信陵君流亡在外十年,现担任魏国大将,联军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
“信陵君本人也打算乘机称王,取大王而代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魏王呢。”
原本缺乏安全感的魏安釐王,天天听到这类消息,难免三人成虎,不敢不信,后派人取代其上将军之职。
魏无忌自知被严重猜疑,从此心灰意冷,称病不朝,每日沉迷酒色,于四年后(前243年)去世。
魏景湣王魏增
同年,魏安釐王也驾崩,其子魏增即位,是为魏景湣(mǐn)王。
此时,距离魏国灭亡,只剩18年;距离秦始皇一统天下,还有22年。
“老爸,我印象中,秦国对东方各国用了好几次离间计了,为什么总是屡试不爽?”小松鼠纳闷地问,“魏安釐王为什么要撤掉信陵君的上将军之职?”
“战国后期,东方六国除燕国外,其余五国几乎都遭受重创,实力与秦国差距太远。在这种背景下即位的各国国君,普遍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对他们来说,保住王位,是第一要务。”松鼠爸爸答道,“他们固然害怕秦国的进攻,但更害怕国内能干的将军和大臣夺自己的王位,所以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您刚才说魏无忌为救赵付出了巨大代价,主要是指什么?”
“主要是三条。一是制度代价。信陵君窃符救赵,主观出发点虽好,但客观上行为违法。如果魏国人都仿效他,随便窃兵符、杀大将,国家岂不乱套?二是人力代价。信陵君为夺军队,杀了老将晋鄙,是魏国的重大损失。三是信任代价。信陵君擅自救赵,魏安釐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然很难再信任他。这也是秦国离间计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了,秦王为什么要派人贿赂魏国大将晋鄙的门客,让他们散布谣言?”
“信陵君为夺军权杀掉晋鄙,砸掉了他门客们的饭碗,他们很气愤。且战国时的门客大多是有恩必偿、有仇必报的热血之士。信陵君是他们主人的仇人,他们当然要报复他,以告慰晋鄙的亡灵。”
“原来是这样。”小松鼠频频点头,若有所思。
(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