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以女主明兰一家四姐妹及明兰兄弟的婚恋为主串联整部剧情。剧中多场景再现了千年之前大宋王朝的婚俗。也还原了当时的民俗风情。
首先我们讲宋朝婚俗之前,先捋一捋中国从古至今的婚配风俗。
知否是哪个朝代(知否是哪个朝代背景)
原始社会是群婚制度,母系社会也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婚配情况。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氏族的出现,人们逐渐有了伦理的概念,婚配也从没有秩序的群婚,逐渐转变为指定氏族内部通婚,只能同辈通婚,而直系亲属不可以结婚。后来进而发展为可以跨氏族婚配,跨氏族通婚也对人类社会活动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后来随着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自西周开始建立了最传统的一夫一妻制,但是男权社会,男子可以拥有众多妾室,而女子则只能有一个丈夫。
在这个时期,一个家庭妻子只能有一名,即嫡妻,嫡妻生的儿女是嫡子、嫡女,嫡子可以承袭爵位与家族财产,妾生的孩子,即庶子庶女是没有这些权利的。在宋代,妾都不可以扶正为妻。否则触犯法律。
《宋刑统》规定: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各还正之。
嫡妻在封建社会拥有绝对的权力,看《知否》里的嫡妻,无论是皇后、明兰,还是大娘子,即便是墨兰,都有正红的服装,而作为妾室的林噙霜、小邹氏是没有资格着正红的,只能着粉红或者玫红、橘红色。
明兰新婚的大红衣服
皇后正红宫装
老太太也是正红衣服
大嫂海氏新婚也是正红
林噙霜的橘红色衣服
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度是从中华民国开始施行的。1912年,即中华民国的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我们的新中国《婚姻法》也是规定了一夫一妻制,这对稳定家庭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说完了婚配风俗的演变,我们再结合《知否》具体了解一下大宋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婚俗。
场景一:宋代的相亲
宋代有相亲的风俗。男子如果看中了女方,就赠以钗,也就是“插钗”,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顾廷烨?为了?求娶?明兰?,向?皇后?讨要?聘礼?,皇后?虽然?给的?是?金簪?,不是?钗?,但是?也表明了?顾廷烨?看中?了?明兰??。
场景二:宋代的十里红妆厚嫁风俗
宋朝时期盛行十里红妆,是真实的汉族婚礼风俗,说起来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还很深远,而十里红妆则是汉族婚俗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因为红色是中国人喜欢的喜庆颜色,所以嫁妆无论是嫁衣还是各种陪嫁都是以红为主色调,富裕家庭的嫁妆真的可以排出十里。
历史发展到宋代,人们真的是对金钱相当看重,不仅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婚配更将男方聘礼和女方嫁妆堂而皇之摆在明面上讨论,甚至决定婚事能否成行。如果婚嫁两家对此不满意就立马一拍两散。婚姻也变相成为了财富交易。如果两家达不成协议,就立马凉凉。
因此,宋代?流行厚嫁,彩礼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一方面是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是嫁妆能取决于已婚女性的家庭地位。《宋刑统》规定,嫁妆是已婚妇女唯一可靠的私人财产,婆家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动用,倘若夫妻离婚,男方要将嫁妆如数归还女方。所以?明兰?表姐?在和离?之后?娘家?可以光明正大??要回?嫁妆?,真的?大快人心?。
此外?,每个?女子?在婆家?的底气?也?取决于?嫁妆?丰厚?与否?。林噙霜为了墨兰的十里红妆不惜一切代价。顾廷烨的父亲也因动用了他娘的嫁妆而抬不起头。明兰祖母更是给明兰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而顾廷烨给明兰的聘礼更是准备了很久,多到盛家都被吓到。即便是墨兰的出嫁不那么风光,盛家还是给了丰厚的嫁妆。
场景三:聘雁
在《知否》开篇阶段,袁家给盛家嫡长女华兰下聘礼时,出现了聘礼之一的大雁。而明兰靠投壶赢回了被三哥长枫输掉的大雁,也成为她第一次的人生出彩之处。那么为何?大雁在宋代的婚俗中地位举足轻重?
首先?,古人认为?:大雁随着时间季节南来北往,每年春天,准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繁衍后代?,到了秋天,再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从来不失时节,用大雁作聘礼表示未来的新?妇?不失时,不失节。
其次,大雁飞行时成行,落地时成列,非常有规矩。同时?在?飞行过程中?也会?互相?照顾?。大雁的这种行为?特征?,也?被?比喻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最后,大雁是一种非常专情的动物,一生只会爱一只雁,即使一只死亡,另一只也不会再去寻找新的伴侣。因此,男方在给女方的聘礼中,会送大雁作为定亲信物,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在《知否》中,袁家送的聘雁不仅在当时也属于难得的活禽,更是袁家二公子亲自涉猎的雁,也难怪大娘子因为长枫输了聘雁而手撕林噙霜。
除了华兰的聘礼出现了大雁,盛长柏给海家下聘时也有聘雁。长柏往海家下聘前,就提前好几天捉了一只肥肥的大雁,用如兰的话说,像供祖宗一样供着,等着纳彩时送过去,可见盛家对海氏的重视。
场景四:却扇礼
《知否》中无论明兰还是墨兰出嫁的场景,新娘手中都拿了一把扇子遮面。这就是古代的却扇礼。
在中国早期的婚礼上,新娘甚至不需要遮面,“掩扇”作为婚俗,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成型。唐代妇女结婚已经?常用纨扇和折扇两种物品?了?,故洞房定情,古语美称为“却扇”。
新娘执扇主要一为辟邪,二为遮羞。
中国人讲究含蓄,哪怕是庭院都有照壁这样的设置,不开门见山。婚礼之前新郎新娘都没有见过面,新娘难免害羞,而且古代女子大都不抛头露面,因此执扇可以避免一些尴尬,也给新郎和新娘一些缓冲的余地。
在唐朝,新郎还要做“却扇诗”来催新娘拿开扇子,所以很考验新郎的文采,如果新郎文采不够,伴郎代替作诗也是可以的。
唐代诗人李商隐代朋友写的一首却扇诗: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场景五:红男绿女的嫁衣
《新唐书》有记载:
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
连裳,青质,青衣,革带,袜、履同裳色。
红色代表喜庆,绿色代表神圣。
现在我们说的红男绿女这个词就是从古代婚俗中新郎着红色礼服,新娘着绿色礼服而来。
《知否》中无论明兰还是墨兰出嫁时的嫁衣都是绿色,也符合当时的风俗。
在《知否》里大家也发现了,如兰这个嫡女为什么是红嫁衣,而明兰和墨兰这种妾室生的女儿还能穿绿衣。当然绿色比红色嫁衣尊贵。
其实在封建社会,女儿和儿子不一样,女儿没有儿子那样在娘家受嫡庶之分非常明显。比如《红楼梦》中除了元春是嫡女,其他三春即便是妾室生的,未出嫁时在府中地位都很高,也很得老太太宠爱。
所以,嫁衣颜色在于婆家的实力。明兰和墨兰的婆家都是有爵位的勋贵之家,对比盛家的情况,明兰和墨兰都是高嫁,所以自然盛家也非常尊重婆家,且二位都是嫁过去做正妻,新娘就有资格穿绿嫁衣。而如兰婆家则只是一介穷书生的普通家庭,如兰是低嫁,在宋代,红嫁衣是小门小户家庭新娘的专属色,自然也只能穿红嫁衣。在宋代衣服的等级是非常严格的,话不能乱说,同样衣服也不能乱穿。尽管我们不去评论高嫁好还是低嫁好,但是,从结婚那一刻开始,如兰肯定就退出了京城的贵妇圈。
场景六:新娘的发饰
明兰婚礼上的那个冠真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是所有盛家女儿出嫁的发饰最高贵的,原因就是明兰嫁顾廷烨是皇帝赐婚,且顾家还是侯府,顾廷烨已经有了高官地位。另外,明兰因为记在大娘子名下,也不是以庶女身份出嫁的。
再看墨兰的发饰就很简单,由于宋代因为觉得点翠的手法要用大量翠鸟过于残忍,所以禁止使用点翠,但是墨兰也用了当时仿点翠工艺的发饰,比普通的金首饰还是高档很多。
写在最后,我们以明兰婚礼当天在祠堂的那句台词做结尾祝福大家:
有吉有庆,夫妇双全
无灾无难,永保百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