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一次盗墓活动,出土了一部《竹书纪年》,因为其记载的内容,与史记有很大的冲突,且其为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作品,于是近代的学者,便断言,史记关于二帝三王的叙事是假的,《竹书纪年》的叙事才是真史。
《竹书纪年》,是魏国的史书。《尚书》是孔子整理的夏商周三代史记。
孔子自称“信而好古,述而不著”。既然是信,就必是不疑。既然是述,就是不作修改。如果孔子的信而好古,述而不著,不是忽悠人的话,那么尚书的记载,应该是可靠的。“主忠信”的孔子,难道真的是个大忽悠么?
魏国,是战国法家的重地,法家疑古而尚新。敢于创制,是今非古,是法家的立学基础。崇尚法家思想的魏国史官,最大可能是通过修订历史,来迎合法家的非古思想、性恶思想和改制的需要。认定这样的史书,一定比信古述古的尚书更可靠,我不知其出自什么目的。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个有篡弑传统的国家。曲沃武公通过三代篡弑,六十多年努力,篡取了晋国政权。魏晋时期的晋朝,也是司马氏通过三代篡弑,建立起来的一个朝代。编制竹书纪年的魏国,也是通过三家分晋,也就是篡弑建立的国家。
这三个与《竹书纪年》相关联的国家与朝代,都与篡弑,有着紧密的关系。而《竹书纪年》,以篡弑来记述尧舜禹的历史,不就是在证明以篡弑来进行政权替代,是古而如此,合理合法的么?其为篡弑洗白的政治目的,是昭然若揭的。
《竹书纪年》成书,于其政治背景,实际是战国儒法斗争的产物。于其动机,也符合为晋魏的篡弑行为洗白的现实需要。但也不排除西晋学者在整理竹书过程中,迎合晋室从中动了手脚的可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