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亭庙
南康郡有座宫亭庙,有神且非常之灵验。东晋孝武帝在位时,有一佛教徒来到庙前,庙里的神像看见他,不由泪水交流。于是他们道出姓名字号,原来从前是一对好朋友。那神自己说:“我罪孽深重,能不能帮助我早日解脱?”那僧人当即为他斋戒诵经,并说:“我想看看你的真面目。”神说:“我长得很丑,不可现原形呀。”僧人再三请求,神便变成一条蛇,好几丈长,把头垂在房梁上,聚精会神地听僧人诵经。后来,这蛇的眼睛里冒出血来,到七天七夜时,它死了,这座宫亭庙也关了门。
【原文】南康宫亭庙,殊有神验。晋孝武世,有一沙门至庙。神像见之,泪出交流。因摽姓字,则是昔友也。自说:“我罪深,能见济脱不?”沙门即为斋戒诵经,语曰:“我欲见卿真形。”神云:“禀形甚丑,不可出也。”沙门苦请,遂化为蛇,身长数丈,垂头梁上,一心听经,目中血出。至七日七夜,蛇死,庙亦歇绝。(出《幽明录》)
闽丞厅柱
宋高宗绍兴己巳2月25日,福州当地有大雷雨。
闽县县令名叫薛允功,天还没亮的时候起床,听到天空中霹雳声非常近。
到了早上,见县衙大厅中的一根柱子已经断裂成了三截,一端还带着屋顶的房梁上的泥土,掉落在地上!
奇怪的是,那片泥土上还有爪印,一路奔走,弄得西边房间的桌案上都是泥爪痕迹,一片狼藉!
当时,正要去迎接新县令来上任,胡床(一种折叠板凳)和雨伞都在柱子下边放着,害怕屋顶再坍塌,于是就将这些东西都挪到了墙边。
后来得知,前几天,薛县令的儿子在院中玩耍,经常看到有一条青蛇跑到这根柱子下,小孩儿就拉小蛇的尾巴玩,最后也没能拉出来。
等到落雷震断了柱子,许多人都怀疑那是青蛇化龙而去了!
【原文】绍兴己巳二月二十五日,福州大雷雨。闽丞薛允功未明起,闻霹雳声甚近。及旦,厅事一柱已斧为三,附栋椽泥皆坠,碎土如爪迹,印于书几及狼籍西庑间。时将迓新丞,胡床雨盖之属,皆倚柱侧,意必震动,乃徙在壁下,略无所损。先是,薛之子尝见一青蛇入柱下,戏掣其尾,不可出。既震,皆疑其物盖龙云。《夷坚志》
蛇报犬
民间传说有些狗能够制服蛇,每当见到蛇后就绕着它们大叫跳跃,就像那些巫师走禹步一样。
有时候人上前驱赶狗,反而会被蛇给咬伤。
宋朝时有个叫林明甫的家就养了条狗,这天晚间,大叫不止,家人就点起烛火出去看,见又一条蛇弯曲盘伏在院中,护院的狗就绕着它边叫边转圈,一直绕了十几个回合,那蛇就死了,而身体上去没有伤痕,大概就是狗类有什么秘法制服它吧?
还有一个传说:当时温州平阳县有座道源头山,山上有座名叫资福寺的庙宇。
因为坐落在山林中,经常有野兽蛇虫出现,尤其是夏秋季节,寺院中多有大小蛇类出没。
寺中有个老和尚,养了一条狗,擅长捉蛇,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花子。
在寺庙中出现的蛇,不管大小、粗细,遇到花子都难逃一死,几年间在被花子所杀的蛇已经数以百计!
这天,忽然出现一条巨蟒,在寺院的厨房中游走,看到的僧人们都害怕的逃离了。
老和尚听说后,一看果是一条比胳膊还粗的大蟒,有一丈多长,于是赶紧连声唤“花子”。
不久,几声犬吠传来,花子不知从寺庙哪个角落里就奔了过来。
这条狗刚和那条巨蟒打个照面,那条蛇奋然而起,忽然窜到了进前,伸头就咬住了花子的脖子!
花子还想挣扎,那大蛇身子扭转收缩,眨眼间就将花子给缠了个结结实实。
花子悲号起来,大蟒蛇越穿越紧,片刻后,狗的叫声就越来越弱。
不消片刻,花子竟然就死在了台阶下!
众僧人正要去找那条蛇,可是巨蟒倏忽间就不见了,翻遍寺庙附近也没有踪迹!
老和尚也叹口气,说:“这正是蛇类的报复,狗咬死了蛇,最后也被蛇咬死,万物之间皆有因果!”
后来,将这条叫花子的狗埋在了后山。
【原文】世传犬能禁蛇,每见必周旋鸣跃,类巫觋禹步者。人误逐之,则反为蛇所齧。林明甫家犬夜吠,烛火视之,见一蛇屈蟠,犬绕而吠,凡十数匝,蛇死,其体元无所伤,盖有术以禁之也。林宏昭言:温州平阳县道源山资福寺,有犬名花子,善制蛇。蛇无巨细,遇之必死,前后所杀以百数。一日,大蟒见于香积厨,见者奔避。僧急呼花子,令噬之。未及有所施,蛇遽前迎齧其颔,犬鸣号宛转,须臾,死于阶下。蛇亦不见。岂非其鬼所为乎?物类报复盖如此。《夷坚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