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初衷
1955年底至1956年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决定出版60卷的大型连环画《三国演义》,目的是希望“读者可以从那里认识整整一个时代,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各种人物的性格,认识统治阶级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得失成败的若干经验教训”。
共2张
页面选摘
创作原则
《三国演义》连环画首次出版时,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对原著的改编作了巨大努力,保留对于重大事件,名人名事的描绘。对于原著过分美化的诸葛亮、关羽等人作了一定程度的淡化。对于原著中宣扬的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观念、封建伦理观念和封建思想意识作了较为客观,且有所批判地描述。对于原著中宣扬的封建迷信,因果报应等作了删除回避。这样的改编,使读者了解了原著梗概,知悉了基本历史脉络,事件和人物,并为后来再版及不同版本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更有益于读者在正确思想观点主导下,通览百年兴衰废替。
《三国演义》连环画之《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的绘画队伍囊括了当时上海滩所有优秀的古典题材高手,使整体水平保持在相当的高度。人物造型的五位画家:刘锡永、徐正平、陈光镒、凌涛、卢汶在绘画上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他们参考了《历代帝王图》、《凌烟阁功臣图》、《三国演义》原著以及相关史料中对主要人物的年龄、身材、相貌特征的描述,经过反复研究、修改,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董卓、吕布、周瑜、诸葛亮等115个形象。这套连环画采用传统手绘方法,画家们用纯朴的白描手法,再现人物之丰采,战争之激烈。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到宫廷的雕梁画柱,军旅的行动作战,战场的厮杀胜负,无不描绘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1]
60册结构
《三国演义》连环画合订本分60册,各册的名称分别为:桃园结义、董卓进京、捉放曹、虎牢关、跨江击刘表、凤仪亭、犯长安、三让徐州、李郭交兵、小霸王孙策、辕门射戟、战宛城、白门楼、煮酒论英雄、吉平下毒、白马坡、千里走单骑、战官渡、定四州、马跃檀溪、走马荐诸葛、三顾茅庐、火烧新野、长坂坡、舌战群儒、群英会、赤壁大战、取南郡、战长沙、甘露寺、三气周瑜、反西凉、张松献地图、截江夺阿斗、取成都、单刀会、濡须之战、定军山、水淹七军、走麦城、兄弟争王、火烧连营、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天水关、擒孟达、空城计、赚曹休、姜维献书、智取陈仓、八卦阵、诸葛装神、五丈原、政归司马氏、铁笼山、讨司马、姜邓斗智、姜维避祸、二士争功、三国归晋。
共60张
60册封面
出版历程分册
《三国演义》连环画在1956年第四季度便陆续出书,然而到了1958年,由于政治形势和社会风气的原因,组稿、创作等工作都被停止。直到1962年,政治环境稍微松动,《三国演义》的创作工作又重新开展起来,到1964年60册全本终于出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