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为什么享誉这么高?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为什么享誉这么高?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为什么享誉这么高?纪昀,字晓岚,在乾隆朝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他给后世留下的巨大财富。而在纪晓岚晚年的时候,大概是乾隆五十四年到嘉庆三年,纪昀66到76岁之间完成了这部《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字晓岚,在乾隆朝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他给后世留下的巨大财富。而在纪晓岚晚年的时候,大概是乾隆五十四年到嘉庆三年,纪昀66到76岁之间完成了这部《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作品在当时的社会非常流行,纪晓岚写完一部分,社会各界就传抄阅读一部分,享誉极高同《聊斋志异》《红楼梦》享有同等地位。

影视剧《红楼梦》剧照

可是《聊斋志异》《红楼梦》这两部作品现在流传较广,而《阅微草堂笔记》却鲜有人知。了解一个时代,史书是核心的部分,可是却没有血肉,而当时的文学作品,能真正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所以如果读者想了解17世纪的中国历史,那么就有必要去了解甚至去阅读这本著作。

阅微草堂笔记的小故事_阅微草堂笔记的原名_阅微草堂笔记

影视剧《聊斋》

为了更真切的让读者体会这部作品的内容,本文选取两篇这本书中的文章,作为引子介绍一下。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则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尝见孙重画伏虎应真,有巴西李衍题曰:“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可为些事作解也。

这里给出翻译,没那么讲究,权当参考。

译: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老翁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想要咬他,见到别的人却不这样。最初,老翁非常生气,想把猪买下吃他的肉。后来醒悟说:莫非这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宿冤!人世间没有解不开的怨仇。老翁便出好价钱把猪买下来,送到佛寺中,作为“长生猪”养起来。之后猪见到老翁,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以前那凶恶的样子了。我曾见过孙重画的伏虎图,巴西人李衍题诗曰:“至人骑猛虎,驾之犹麒麟。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这首诗即可作为对这个故事的解释。

阅微草堂笔记的原名_阅微草堂笔记_阅微草堂笔记的小故事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于对语时,举以问狐。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译:沧州的孝廉刘士玉,有一间书房被狐狸精占据。白天和人说话,扔瓦片石头打人,但是别人看不见狐狸精在哪里。知州平原人董思任,是个好官,听说了这件事,亲自去驱赶狐狸精。正当他大谈人和妖的不同之处时,忽然听到屋檐下有人大声说:你是个好官,爱民不贪污,所以我也不敢打你,但是你爱民只是图个好名声,不贪污只是怕有后患而已,所以我也不怕你。你就别说了,不要再多说自讨麻烦。董知州狼狈而回,好几天心里都不痛快。刘孝廉有个女佣,粗鄙蠢笨,就是不怕狐狸精,狐狸精也不打她,有人跟狐狸精对话的时候问起这件事,狐狸精说道:她虽然是个下人,却是个真正的孝顺妇女,鬼神见了都要收敛躲避,更何况是我。刘孝廉就让女佣住这间房,狐狸精第二天就走了。

阅微草堂笔记_阅微草堂笔记的原名_阅微草堂笔记的小故事

狐精网络配图

上文中两个故事都是取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虽然是文言文可是今天读来还是没有太多障碍的。主旨思想就是惩恶言善,而且多采用鬼神相关的内容。

这本书是纪晓岚从别处听来或者见闻的故事,纪晓岚认为自己这本书是写真实故事的一本书。为什么这么一本书都是鬼狐却会被称为写真实,这如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比较好理解了。今天人们普遍不相信鬼神之说,所以站在现在人的观点上来看,这分明就是鬼神小说。可是纪晓岚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思想是认为鬼神是真正存在的,所以看待事务就容易从鬼神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我们就不必抓住这点不放,毕竟今天给他的界定是属于短篇文言小说。

纪晓岚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过高度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纪晓岚不是凭借高的地位作品才流传至今,享誉甚高,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乾隆一生作品无数,流传下来了了。

通过两个选篇故事,拉近读者和古代文人的距离,开阔视野,也许这就是学习古代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吧!

上一篇: 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阅微草堂笔记》
下一篇: 《夷坚志》白话故事:贺氏释证(附原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