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小说中,封神榜由阐教、截教、人道三教共同拟定商议,是阵亡的“逢劫神仙、忠臣孝子、凶恶战将”的魂归之所,共编成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由姜子牙执掌玉符敕命代替太上元始封神。作为本书最重要的中心意象,封神榜一直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将全书的故事情节地串连在一起,因此民间又多习称此书为《封神榜》。
乌尔善的电影《封神第一部》对原著中的封神榜的设定做了重大修改,重构了封神榜所表达的意向。今天咱就给大家伙详细说说小说《封神演义》和电影《朝歌风云》中的封神榜有啥巨大变化,看看这些变化背后都有啥故事!
封神榜是三教订立的契约还是女娲娘娘的遗命?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封神榜之由来有三:一是商朝气数将尽,周朝当兴;二是阐教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1500年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三是昊天大帝“命仙首十二称臣”, 故此三教并谈。因此,由阐教、截教、人道三教教主共同签押订立“封神榜”,可见 封神榜是一份三教订立的“生死契约”,是三方必须遵守的合同!
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开篇讲述了“电影版封神榜”的渊源。上古时期,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以元气赐予了人类生命,人类由此诞生,女娲离世前留下了一件宝物,叫做封神榜!交由昆仑仙人守护,此物有回天神力,唯有天下共主方可开启。也就说,电影版封神榜是一件女娲娘娘留下的法宝,昆仑派(电影中没出现阐教的称谓)仙人只是守护者,而不是封神榜的订立者。电影版封神榜可以看作女娲娘娘的遗命,并不具有契约精神,实际上是女娲几千年前对商周朝代更迭和人神关系的处置安排。
封神榜是神谱还是吸魂法器?
封神榜是小说《封神演义》最独特鲜明的本体特征,人们一提到“封神榜”,就会想到专指姜子牙替元始天尊封神的神谱。这份封神榜是容纳各种民间信仰的一张诸神谱系,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进入封神榜的资格,作者说的很清楚,其中有忠臣义士上
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浅厚薄,彼此缘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次者成其神道;根行浅者成其人道。此是天数,非同小可,况有弥封,只至死后方知端倪。
而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封神榜不再仅仅是一纸封神的文书,导演还赋予了封神榜拯救世界的使命。商纣王弑父杀兄继位,遭到天谴,人间战乱不止,天劫将至,世界有重新回归混沌的忧患,封神榜下山由天下共主开启,会消除天谴。
电影封神榜设定:入榜的选择性封神?
封神榜在这里就成为一件“有回天神力”的法宝,电影里申公豹说“封神榜可以吸纳世间所有死者的元气”,人死的越多,封神榜法力越强。于是,纣王就杀死了身边一个亲信奴仆(应该是太监),然后他的魂魄被封神榜吸收了。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个被纣王杀死而进入封神榜的小臣(小太监)最后能不能被封神,毕竟《封神演义》八部365位正神里面,没有一位奴仆神或者宦官神。很有意思的是,在电影开始冀州之战中被杀的苏护、苏全忠、郑伦等人的魂魄都没有被封神榜吸收,那么这几个原先在《封神演义》中占有重要神职的人,是否会被封神。这里涉及一个封神的标准和依据问题,哪些人应该被封神,进入封神榜的标准是什么?
原著姜子牙封神pk电影武王姬发封神
众所周知,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是小说的主人公。而姜太公的高光时刻就是,一手持象征昆仑山玉虚宫权力的杏黄旗,另一手握打神鞭,奉“太上元始敕命”,代替元始天尊封遍周天众神!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成为传统民俗的一部分,所以民间有“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习俗。姜太公斩将封神,从类型上说属于“道封”,即道士通过制作经书建构神灵形象、授予神灵爵号,可称作“道封”。
而电影《朝歌风云》中,作者对封神榜的基本设定是“天下共主,开榜封神”。也就是说,因电影中的主角不再是姜子牙,所以封神的重任应该会落到周武王姬发肩上,变成周武王姬发打开封神榜,按照武王自我意识,由周天子的命令来封神。在历史上,由掌握国家神权的皇帝对神灵的敕封,可谓“国封”,如万历皇帝直接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历代帝王对神灵的加封既是御神术为巩固统治,也满足了民众对神灵的信仰需求。不过,哪些神纳入国家祭祀,哪些神不能纳入国家祭祀,必须经过官方严格的挑选,纳入不了的就是淫祀。
因此,电影改变“姜太公斩将封神”的民俗,改成周武王敕封诸神,也符合历史上神仙官封的事实,彰显了武王“凤鸣岐山”,皇权至上,三界之主的地位,也无不可。
原著劫运之争vs电影正邪之争
小说《封神演义》中,封神榜是一种既定事实的命运安排,是一种无法改变结果的“死棋局”,但“封神榜”的“谜底”却一直未揭开,故而也不知究竟谁会成为“封神榜”之榜上有名者。于是诸神众道不相信“封神榜”上就有自己的姓名,或无所顾忌“封神榜上有名”。上榜的神仙不过是由于劫运,以及想对抗和摆脱“封神榜”的控制,无关正邪。截教的仙人也不是邪恶势力,商朝的将领大部分是赤胆忠良,只因根基和天命而成为封神榜上有名之人。
而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却是围绕封神榜的正义和邪恶双方的终极较量。纣王和碧游宫通天教主的邪恶力量,为了灭世和权力等私欲而争夺封神榜。争抢至尊法宝,谁夺得就天下无敌的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故事,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可谓平平无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