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是洪迈写的一部中国历史上篇幅最大的文言小说。这部著作一问世,立即引起了学者、文人的高度重视,得到了高度评价和赞尝。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盛赞这部书是“不可及”的杰作。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元、明二朝,《夷坚志》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文人把《夷坚志》中的不少故事,加以改编、扩充,成为话本和戏曲。例如明代大作家凌濛初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部书中,共写了八十个故事,而从《夷坚志》中选材改编的就有三十多个,几乎占了一半。后人常常把《夷坚志》作为开掘创作素材用之不尽的宝山,取之不竭的源泉。
到了清朝,《夷坚志》更是备受推崇和赞尝,很多大文人效仿它,写出了不少志怪小说:纪晓岚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俞樾写了《右台仙馆笔记》等等。清初的大小说家蒲松龄,受《夷坚志》的启发和影响,尤为明显。他受《夷坚志》的影响和启发,才决心编著《聊斋志异》,同时,他完全继承了洪迈搜集素材的方法,而搜集《聊斋》故事。他在大路边的树荫下,摆设凉茶一瓮,铺凉席一张,过路的人口渴脚乏,蒲松龄便邀请他坐下休息,请他喝茶,并邀请他讲所见所闻的奇异、鬼怪故事。这种搜集传说故事的办法,完全是效仿洪迈的做法,并与洪迈一样,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一、《聊斋志异》与《夷坚志》
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高高耸立的短篇小说的丰碑。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聊斋志异》和《夷坚志》,便会发现《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篇章,确实有《夷坚志》启发和影响的痕迹。这里我举《聊斋志异》中的《续黄梁》为例,加以证明。
《续黄梁》是一篇极有名的短篇小说,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上来斟酌,堪称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
《黄粱一梦》是成语,也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有个少年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一个有神仙术的老道士,两人谈得很畅快。谈得久了,卢生感到很疲倦,要打瞌睡。当时,旅店主人正在蒸黄梁饭。老道士拿出一个瓷枕来对卢生说:你枕我这个枕头,定叫你心满意足。卢生枕了这个枕头,立即睡着了,做起梦来。梦中,卢生娶了富家女为妻,中了进士,做了大官,后又五子登科,儿孙满堂。三十多年,享尽了荣华富贵。最后年高体衰,生病而死。卢生打一个哈欠醒来,只见老道士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梁饭还没有熟哩!此即“邯郸梦”,又称“黄梁梦”。这个故事喻示:人生荣枯盛衰犹如一场短暂的梦幻。
《夷坚志》中有一篇小说叫《高俊入冥》,故事情节大体是这样的:高俊家世代当兵,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正月的一天,高俊在高山上碰到一人,那人披着头发手持刑杖,要拘拿高俊,高俊逃跑不脱,只得跟着那人走。经过一段非常黑暗的路程后,忽然一下子明亮起来,高俊看到高大雄伟的城墙,四角有很高的铁门,城内到处是集市店铺,好象一座府城,其实是到了阴间。
高俊在阴间看到和经历了很多事:在一府衙里,他看见两边厢房关满了犯人。一个女子被捆着两只脚倒吊在房檩上,狱吏说:“她在阳间时随意浪费膏油抹头发,所以倒吊在这里,让她把油滴尽。”又有一个女子被反绑,用大钳夹她的嘴,狱吏说:“这是在阳间活着时,喜欢搬弄是非的。”后来高俊看到一个他认识的宁江都将,肩带铁枷,身拖铁锁,狱吏用刀挖、割他的大腿,血肉淋漓,样子又干又瘦不象人样。他两边还有被打破脑的,被打断小腿的,打断臂的,铁丝穿胸的,一百多个狱卒围着看守他们。狱吏说:“这些都是生前乱杀无辜百姓的。”高俊看见一个部将也被关在这里,被打得全身没有一块好皮肤。接着高俊又看到在阳间集市上卖面点的冉三,已经死了好多年了。他面前摆着一个大瓮,里面盛着腐败的泔水,有七个瓮里的泔水已被喝空了。狱吏说:“这是冉三在阳间扔掉的面和汤水,现在都积存在这里,每天让他喝完三杯……”
洪迈的这篇小说立意是反对浪费,反对暴殄天物,反对乱杀无辜的。
受到《黄粱一梦》和《高俊入冥》的启发,蒲松龄写了《续黄梁》。大意是这样的:福建曾孝廉高捷南宫时,与二、三新贵遨游郊外。他们见一善卜者,善卜者说:曾要做宰相。曾不仅大悦,心气更高。因下雨,曾便倦伏榻间做起梦来,他梦见了天子召见,天子给他大权,赐他蟒服、玉带、名马。回到家,房子也绘栋雕梁,仆人多的是。他给亲友谋官位,对反对他的人或“削职以去”,或“立毙杖下”。家里发财了,“富可埒国”。看见谁家女子美艳,他便抢来做妾。大小官员都怕他。龙图阁学士包拯上疏,参了他一本,可是皇帝留中不发。后来众官群起而攻之,于是“奉旨籍家,充云南军”。如虎似狼的武士,从他家抄出的金银、财宝无数,曾看到“酸心刺目”。他和他老婆被牵曵着去云南充军,一路行走得惨苦,时常被监者叱骂。路上又遇到强盗(一伙冤民),要索取他的头,并用斧头把他的头砍下,“头坠地作声”。接着二魅,把他绑到“丑行王者”那里,根据他“欺君误国之罪”,让他下油锅,根据他“倚势欺人”之罪,让他上刀山。再根据他“卖官鬻爵”之罪,把他所得金钱一起堆在阶上,如小山丘,将金银放入锅中,用火烧化成水状,灌到他口中去。“流颐则皮肤臭裂,入喉则脏腑腾沸。生时患此物之少,此时又患此物之多也。”接着,又送他去投生,变成了一个女的,生活极为贫苦,十四岁便做妾,受尽大老婆的刁难。东邻恶少又要逼奸她。两个贼偷进房,将她丈夫的头砍下,大老婆起诉她“引奸夫杀良人”,被叛“凌迟处死”。“胸中冤气扼塞,距踊声屈”。曾被人呼醒,原来是梦。曾惨淡而起,盛气而来,丧气而归,再也不想做宰相了,入山学道,不知所终。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的《续黄梁》,从立意上结构上都与《高俊入冥》有相似之处,从表面形式上则与《黄粱一梦》相似。
先说立意。《高俊入冥》和《续黄梁》均是要反映做坏事、恶事的人,一定会得到报应。因果相报是共通的思想。高俊到阴间是游历参观,到一处看见一伙人受罚,其受罚的原因是在阳间多用了头油膏、多嚼了嘴舌、浪费了面和面汤等。这些都属于生活习惯和生活品德方面的事。只有乱杀无辜百姓,可算得上是政治品德方面的罪恶。而《续黄梁》写的是南宋新贵们想往上爬,希冀得到高官,然后欺压百姓,横行乡里,大量敛财,过着奢耻的生活,最后受到惩处。这就明显看得出,主题一次比一次升华了。
再看结构。《高俊入冥》写的是高俊在阴间所见所闻,到一处写一处,场景是多处,人物众多,事件也众多。这些人在阳间的表现,都是通过狱吏的话交待,没有实写。《续黄梁》却是把所有的事件集中于一人身上,先实写他做了高官后,一桩桩、一件件的坏事,然后再写一桩桩事的报应。特别是有两处安排得奇妙。一是他在做官时敛得无数金银财宝,在阴间将这些金银镕化成水,灌入他口中,使脏腑腾沸,“生时患此物之少,此时又患此物之多也”,构思得极为生动。二是他做官时,看见美女便抢来做妾,后让他投生变成一个女的,也成了妾,不仅生活艰苦,而且冤屈极多,受到报应,使人拍手称快。
二、《二刻拍案惊奇》与《夷坚志》
众所周知,明代话本(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有名的是《三言�两拍》。两拍——《初刻拍案传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是即空观主人——凌濛初。
凌濛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人。明朝天启七年,他48岁,居南京,开始编撰《拍案惊奇》。后授上海县丞,署令事,后又署海防,擢徐州判。著作较多,除《二拍》外,有《对门传诗嫡冢》、《东坡山谷禅喜集译》等,戏曲有《虬髯翁》、《颠倒姻缘》等多种。
《二拍》自刻印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它们与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并驾齐驱,合称“三言二拍”。由于它们反映了明代的社会风情和市井细民的生活,情节生动,语言流畅,深受群众喜爱。
《二刻拍案惊奇》与乐平人洪迈写的《夷坚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素材不少来源于《夷坚志》。
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序言中说:“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就是说,他素材的来源是“古今所闻”,特别是他文章的素材有近一半来源于洪迈写的《夷坚志》。他把《夷坚志》上的故事,经过一番“惨淡经营,加工组织”,演而成说。
《二刻拍案惊奇》有39卷(篇)小说和一个杂剧。39卷(篇)小说就有十四卷(篇),素材来自《夷坚志》,为了节省篇幅,列表如下:
《二刻拍案惊奇》篇目
来源于《夷坚志》篇目
卷二小道人一着饶天下
女棋童两局注终身
《蔡川小道人》
卷五襄敏公元霄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
真珠族姬
卷七吕使君情媾宦家妻
吴太守义配儒门女
《董汉川孙女》
卷八沈将仕三千买笑钱,
王朝议一夜迷魂阵
《王朝议》
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扬
焦文姬生仇死报
《满少卿》
卷十二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吴叔姬严蕊》
卷十三鹿胎庵客人作寺主
剡溪里旧鬼借新尸
《嵊县山庵》
卷十四赵县君乔送黄柑
吴宣教干偿白镪
《李将仕》
《吴约知县》
卷十六迟取券毛烈赖原钱
失还魂牙僧索剩命
《毛烈阴狱》
卷二十贾廉访赝行府牒
商功父阴摄江巡
《贾廉访》
卷三十二张福娘一心贞守
朱天锡万里符名
《朱天锡》
卷三十三扬抽马甘请杖
富家郎浪受惊
《扬油马》
卷三十四任君用恣乐深闺
杨太尉戏宫馆客
《杨戬馆客》
卷三十六王渔翁舍镜崇三宝
白水僧盗物丧双生
《嘉川江中镜》
后人把《夷坚志》作为了开掘创作素材用之不尽的宝山,取之不竭的源泉,从以上的表中便无可辩驳的得到证明。
那么,凌濛初是怎样把《夷坚志》中用文言写成的故事演绎成白话小说的呢?这里我以《夷坚志》甲志卷十九《毛烈阴狱》(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的《夷坚志》第359面)和《夷坚志》丙志卷三《扬抽马》(上书819面)为代表,来探讨一下这个过程。
1、故事情节基本一样,未作大的改动。《夷坚志》用的是文言,简洁、干净、干练,而《二刻拍案惊奇》用的是白话文,而且有吴语方言,叙述得生动、活泼,增加了一些细节,使人读来更加有趣、亲切。《毛烈阴狱》描写的是毛烈赖陈祁钱财,在阳间打官司,由于毛烈行贿官员,陈祁败诉。然后到阴间打官司,终于还事实一个真面目,毛烈被押下地狱的故事。《杨抽马》塑造了一个未卜先知,有着特殊道艺和本领的异人形象,故事离奇、生动,饶有兴味,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丰满。
2、《二刻拍案惊奇》从《夷坚志》原作改编成白话小说,篇前都加添了一个与原作主题、情节一样而发生在当时(明朝)的小故事,然后用宋朝人洪迈写的故事来印证,说明古今皆然。依我看这些小故事完全能单独成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因为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使读者(听者)感到亲切。例如,在讲述毛烈赖钱受阴狱惩罚的故事前,它先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令狐馔看见邻居乌老,平时奸贪不义,死去三日,因乌家多烧冥钱给冥官,又还魂了,大为不平,到阴间与冥官论理,“若阴司也如此糊涂,富贵的人只消作恶造业(孽),到死后分付家人多做一些功课(多烧纸钱)”,便又还魂不死了,这怎么行啊!“冥官道他持论甚正,放教还魂,仍追乌老置之地狱。”这就把这篇小说的主旨告诉了读者(听众)。接着又讲一个故事:夏主薄被林家赖了二千两银子,夏家去告状,因林家送了两百两银子与州官,结果州官“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把夏主薄收监追比。”有个刘八郎打抱不平,到阴间替夏家打官司,终于胜诉。经过这样铺垫、造势,然后再按《夷坚志》中《毛烈阴狱》的故事顺序,讲述起故事来。
3、细节上有增添,加入了合情合理的心里描述和对话,语言上近似口语,更灵活、生动。《毛烈阴狱》只有千字左右,而改编成《卷十六:迟取券毛烈赖原钱,失还魂牙僧索剩命》,就有八千多字了。
试对比一下两文的开头:
“泸州合江县赵市村民毛烈,以不义起富。他人有善田他辄百计谋之,必得乃已。昌州人陈祈与烈善,……”
《二刻拍案惊奇》的卷十六,是这样写的:
话说宋绍兴年间,庐州合江县赵氏村有一个富民,姓毛名烈。平日贪奸不义,一味欺心,设谋诈害。凡是人家有良田美宅,百计设法,直到得到上手才住。挣得泼天也似人家,心里不曾有一毫止足。看见人家略有些小衅隙,便在里头挑唆,于中起利。没便宜不做事。其时昌州有一个人,姓陈名祈,也是个狠心不守分之人,与毛烈十分相好。……
以上是介绍人物。再看一段毛烈用计谋的文字。《夷坚志》中《毛烈阴狱》只有寥寥二行字:
“析有弟三人皆少,虑弟壮而析其产也,则悉举田质于烈,累钱数千缗。”
这段改编成白话小说,是这样写的:
只因陈祈也有好大家事(家产)。他一母所生,还有三个兄弟,年纪都幼小。只是他一个年纪长成,独掌家事。时常恐怕兄弟每(们)大来,这家事须四分分开,要趁权在他手时,做个计较,打些偏手(做些手脚),讨些便宜。晓得毛烈是个极有算计的人,早晚用得他着,故此与他往来交好。毛烈也晓陈祈有三个幼弟,却独掌着家事,必有欺心毛病,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所以两下亲密,语话投机,胜似同胞一般。
一日,陈祈对毛烈计较道:“吾家小兄弟,渐渐长大,少不得要把家事四股分了。我枉替他们白做这几时奴才;心不甘伏。怎么处?”毛烈道:“大头在你手里,你把要紧好的藏起了些不得?”陈祈道:“藏得的藏了,田地是露天盘子,须藏不得。”陈祈又道:“如何计较藏地?”毛烈道:“你如今只推有什么公用,将好的田地卖了去,收银子来藏了,不就是藏田地一般?”陈祈道:“祖上的好田好地,又不舍得卖掉了。”毛烈道:“这更容易。你只拣那好田地,少些价钱,权典在我这里。目下拿些银子去用用,以后直等你们弟兄以将见在田地四股分定了,然后你自将原银,在我处赎了去,这田地不多是你自己的了?”陈祈道:“此言诚为有见。但你我虽是相好,产业交关(许多),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着个中人才使得。”于是又迁出一个中人,最后以三千两银子,将价值万金的田地典给了毛烈。
从以上对比,便可看出话本在洪迈原文的基础上,用白话文增加了细节,演绎得更曲折、生动了。
4根据话本的需要,增添了一些诗词。话本头尾都是诗词,中间也有添加诗词的。如《杨抽马》中,多处有诗词。当富家子发现与他苟合的女子被杀而死,鲜血横流,文中写道:
分开八片顶阳骨,浇下一桶雪水来。
富家子慌得只是打颤。这就使得文章更生动,起到画龙点晴作用。这是原文上没有的。
三、《右台仙馆笔记》等与《夷坚志》
到了中、晚清时期,笔记体的志怪小说更为盛行,有名的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大学者俞樾(当代红学家、北大教授俞平伯的曾祖父)写的《右台仙馆笔记》等,他们的祖师爷都是《夷坚志》。都从《夷坚志》中采取了相同的做法。如俞樾不仅从他的亲戚、朋友、甚至儿媳妇那里,征求狐鬼故事,还拟了一则征求故事的启示,印发邮寄到全国各地,四处张贴。《夷坚志》的故事后,往往注明故事来源,如��说的。而《阅微草堂笔记》、《右台仙馆笔记》,往往每篇故事前也写明“是��人对我讲的”。到了现代,民间故事作者的后面,还照样用括号注明:故事的来源,是谁讲述的,是��记录整理的,这则故事流行在什么地域。这样做,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可信性,说明了离奇的故事不是作者胡编瞎造的。
中、晚清的笔记休志怪小说,受《夷坚志》影响很深,差不多每本笔记都提及《夷坚志》,每本笔记都有部分文章,或取材于《夷坚志》,或受《夷坚志》启发而写成。例如《右台仙馆笔记》第429则故事:记载了一个“大吉龟”的故事,文章结尾说:“又《夷坚志》吕德卿绿毛龟一条载:秀州市民有一龟,若药瓢然。询其人,云自始得时,以铁束其腰背,故如此。此龟殆必其类乎,然亦罕者见矣!”还是这本书的第567则故事,讲的是人与蛇搏斗的故事,文后段写道:“余按《夷坚甲志》载方域民王三捕毒蟒……”其故事显然是受《夷坚志》启发而创作的。
《夷坚志》卷帙繁浩,有420卷之多,故事有五千篇以上,宋时即印于闽、蜀、婺、临安等处,可是经历八百多年,朝代更替,战火频仍,特别是在南宋、元初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守,《夷坚志》几乎散佚殆尽,然而由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终于还有一部分保存了下来。到清代修《四库全书》时,收入了《夷坚支志》五十卷,当时传闻尚有全书存在,只是无法找到,因此“存目”。近百年来,经多方搜集,已有四种版本的《夷坚志》出版。《夷坚志甲�乙�丙�丁》四集加《补遗》等都搜集出版了。解放后,也出版了多种版本的《夷坚志》。
通过以上简单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夷坚志》这部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崇高,深为文人器重,它是历朝短篇小说从中吸取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的源泉,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不可磨灭的功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