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清代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文言小说是《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称《鬼狐传》)。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人。他的高祖、曾祖、祖父都是儒生,到他父亲这一代,因为科举失意,弃儒从商,受明清易代之际的战乱与年老、多子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到了清代家道便衰落了。蒲松龄受父亲影响,也热衷功名,19岁参加童子试,县、府、道三试都是第一,受到施闰章的赏识。但后来他的科考却一直不顺,到71岁时才取得岁贡生,被推荐为国子监生员,四年以后就病逝了。
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25岁前后分家,只分得三间老屋和几亩薄田,加上他一心读书,没有办法顾及家计,子女又多,生活非常窘困。31岁时应同乡友人孙蕙的邀请,在扬州府宝应县做了一年的幕僚,但他很不甘心,很快辞幕回了家。以后的一段时间,他以教书、代拟誊抄文稿养家糊口。40岁开始到70岁,蒲松龄在本县大乡绅毕际有家做家庭老师,一边教书一边准备科举考试,同时也进行《聊斋志异》的写作。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对他写作《聊斋志异》十分有利。首先,科考的不顺使他对科举考试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的作品中就对科举考试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一年的幕僚生活也让他对官场生活有了亲身体验,更让他看清了官场的污浊黑暗。其次,长期的读书、教书生活让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既有贫苦大众,又有缙绅名流、地方官员。这些都成了他《聊斋志异》书中的众多形象来源。而且,他的读书、教书生活也让他有时间学习,搜集民间传说,为《聊斋志异》准备素材。他的小说有的就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
康熙十九年(1680)《聊斋志异》写作完成。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是记载的意思。蒲松龄生前没有钱刻印这部《聊斋志异》,不过当时就有人传抄,在他死后抄本流传广泛。但直到蒲松龄死后51年才由赵起杲、鲍廷博根据抄本编成16卷在浙江刊刻,这就是“青柯亭本”,有故事431篇。到20世纪60年代,张友鹤整理了一部全校全注全评本,共12卷,收故事491篇,人称“三会本”。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既有作者在教书闲暇之余收集来的民间传说,也有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有从友人笔记、前代小说、戏曲故事中改编而成的。近五百篇的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虽有高下之别,但绝大部分写了神仙狐魅的故事。正如蒲松龄自己在《聊斋自志》中所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些神仙花妖狐魅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蒲松龄想借这些故事抒发自己的孤愤之情,他不是期望读他故事的人将这些故事当成真的来看,而是希望他们能了解虚幻的狐鬼世界背后的现实社会。《聊斋志异》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揭露科举考试弊端。蒲松龄是清代第一个用小说形式表现这一主题的人。因为他自己有着多年科考的经验,对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的这类作品中都凝聚着作者自己的辛酸和痛苦。如抒发科举失意悲愤之情的《叶生》。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故事中的叶生在当时文章词赋都很有名,但一直命运不济,困于名场,抑郁而死。死后幻形留在世上,将所有的制艺都传给一位县令的儿子,帮他中了举人,进入了仕途。叶生也中了进士。但当叶生的魂乡试中举后回家时,却遭到妻子的棒喝:“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最后叶生的魂魄扑地而灭。再如反映科场贿赂的《考弊司》写阴间主管考试的虚肚鬼王公然索贿,颁布条例说,凡是初次谒见的考生都要先割下一块髀肉孝敬他,但如果贿赂丰厚的人就可以免掉。
还有像《司文郎》,写一个文章大家含冤而死后,化成盲僧,能用鼻子嗅出文章的好坏。一个学识渊博的王平子和一个文墨不通的余杭生都去向他请教,盲僧嗅出王平子的文章很好,但科举考试的结果却是余杭生高中,而王平子落选。作者通过这篇故事讽刺了那些昏聩、不能辨别贤愚的考官,指出是他们让士子们怀才不遇。《聊斋志异》中这类文章很多。
二是歌颂纯真爱情。这类作品在《聊斋志异》中篇数最多,描写也非常精彩。如《婴宁》篇写了王子服和婴宁的爱情喜剧,同时寄寓了作者对自然人性的赞美和对纯真生活的向往。而《阿宝》则写一个出身贫困、不善言辞又特别老实,人称“孙痴”的孙子楚不自量力地请媒人去向富商小姐阿宝求亲。阿宝开玩笑地让他去掉手上多余的第六根指头,孙子楚就真的不顾疼痛用斧子砍去了第六指。
“女亦奇之,戏请再去其痴。生闻而哗辨,自谓不痴,然无由见而自剖。转念阿宝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由是曩念顿冷。”有一次阿宝清明节出游,别人都对在树下休息的阿宝品头论足,只有孙子楚默默地站在一旁,魂随着阿宝而去,与阿宝同居三天后魂才被女巫招回。浴佛节时孙子楚为了看阿宝,等了半天,回家后魂化成鹦鹉,飞入阿宝卧室,与之相伴。
在得到阿宝的允诺后叼着阿宝的一只鞋返回家中,人也苏醒过来。孙子楚的痴情最终感动了阿宝,两人结为夫妻。孙子楚后来不仅家中富足,还在因糖尿病而死后又一次生还,最后考中进士,与阿宝一起受到皇帝赏赐。这篇小说突出表现了孙子楚的痴情和真心至情的力量,说明了在爱情中,真心至情可以让人实现爱情理想。《香玉》写人与牡丹精相恋的故事,也表现了可通鬼神的至情的力量。再如《连城》篇写连城与乔生因题诗而相爱,连城的父亲史孝廉嫌弃乔生太穷,将连城许配给了盐商的儿子王化成。后来连城病重,需要男子胸部的肉作药引,因为盐商之子不肯割肉,史孝廉无可奈何之下,说如果有谁能割肉,就把连城许配给他。
乔生为报答连城的知己之爱,割下了自己的胸肉。但史孝廉却又突然反悔,只是设宴酬谢,以千金相赠。愤怒的乔生拂袖而去。后来连城旧病复发而死,乔生也悲痛而绝,两人在阴间相会,并在别人的帮助下,返魂复生。盐商之子重贿官员,连城被判给王家。但连城不断寻死以抗争,最后两人终于结为夫妻。小说借连城与乔生的故事宣扬了“知己之爱”。这类故事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破坏自由爱情的封建势力的憎恨。
在《聊斋志异》的影响下,乾隆末年以来出现了不少文言小说,如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文言小说创作再度兴盛起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