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处世哲学特立独行:《世说新语》里的王徽之

处世哲学特立独行:《世说新语》里的王徽之

处世哲学特立独行:《世说新语》里的王徽之人民政协网是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全方位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和各级统战、政协工作最新动态,为各级政协组织履行职能服务,为广大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服务,是政协工作者开展工作的有益帮手

常常会想,经世致用的王羲之怎么会生出王徽之这样不务实事的孩子,令人发笑,也令人深思。现存王徽之文献材料不多,但晨星之斑仍然可以看到那不同寻常的光芒——他与人相处的观念很搞笑,也很时髦。试选六则材料演绎一下:

128349962

想念你不一定要见你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47》: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夜雪访戴”的故事那是家喻户晓,说的是王居山阴,夜里雪很重,睡着睡着就警觉了,起来隆重地开开大门小门,倒上美酒,边喝边看,还不过瘾,就吟诵左思的《招隐诗》,想起了好友戴安道,就乘小舟冒着大雪跑了一夜,到门口,却又回来了,舟人问他缘故,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就是说喜欢想念不一定要见,想了就好。

喜欢你不一定要跟你说话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49》: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王子猷对音乐那是真心喜欢,一次出门遇到著名音乐家桓子野,想听他吹笛,却未曾与他谋面,便让人送给纸条以示想听他吹笛,桓子野二话没有,坐到他面前吹了三调。桓见他不说话,自己也没有说什么,吹完就走了。你喜欢听你却不说,正如我喜欢奏我也不说,二人玩的是彻底的空对空,高大上。这就是喜欢不一定要说话,一直静静地坐着就好,坐满意再走。

跟你说话也不一定是在理你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13》:

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王徽之在东晋高官桓冲手下作车骑参军,桓冲见他整天不误正事,吊儿郎当的,就对他说:“你在部门里时间不短了,要好好干才对!”王徽之听完不回答,只是仰着头看天,等了一会儿用手指并成个板打个眼罩说:“早晨的西山,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虽然搭话了,却完全是自说自话,说明桓冲最近不懂他的心。

要想让我理你请主动一些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16》:

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埽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咏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这条是说王徽之到吴中,看了一士大夫的漂亮竹林,主人知道他必然会来,就洒扫庭除摆设筵席等他,谁知道他根本不理主人,自己就去看人家院子,主人觉得有些失望,但还期望他看完会来,谁知道他看完就想走,这时候主人实在无法忍受了,就让人把门锁上,让他走不成,更让主人没有想到的是,王徽之见此情形却觉得主人性情不凡可与交言,就留下来和他欢快地谈了很久。这就是不是我不喜欢你,不喜欢你到你家院子里看什么,但看是看,你不留我,我怎好意思和你说话,你应该留我,而且手段越暴力越有成就感,所以想让我理你,请你主动一些!

根本不理你

《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29》:

苻宏叛来归国,谢太傅每加接引。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无折之者。适王子猷来,太傅使共语。子猷直孰视良久,回语太傅云:“亦复竟不异人。”宏大惭而退。

苻坚的儿子苻宏判秦归晋,因为学问渊博看不起人,时人没有入他法眼的。有一天王徽之去找谢安,谢安排二人交言,王徽之跟苻宏对坐,只是一直看着他,看了很久,没啥动静,就走了,并且回复谢安说:“也就那样,跟常人没啥区别。”苻宏啥也没弄明白,大惭而退。这好像相亲,王徽之根本都没看上,咋说话?所以看了一会儿就走了,这就是看不上根本不理你。

你牛气我骂你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43》:

王子猷诣谢万,林公先在坐,瞻瞩甚高。王曰:“若林公须发并全,神情当复胜此不?”谢曰:“唇齿相须,不可以偏亡。须发何关于神明!”林公意甚恶,曰:“七尺之躯,今日委君二贤。”

意思是王徽之去找谢万(心仪谢万),到门口看见僧人支道林坐在那里,样子很牛气(瞻瞩甚高),就说“老林你要是有头发,有胡须是不是会更牛?” 搞得支公非常恶心(林公意甚恶)。林公你怎么能比徽之更有气质,你这么牛,能不挨骂吗?

王徽之留下的典故非常出名,甚至一直成为魏晋风度的代表,现在看来,很美,还很耐人寻味!

上一篇: 清宫档案与清史研究
下一篇: 历史书读书笔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