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岳飞是其孙岳珂吹出来的?

岳飞是其孙岳珂吹出来的?

岳飞是其孙岳珂吹出来的?本来我也就一普通b站用户,某天无意间点开了电视剧精忠岳飞(讲道理,这部剧该改名我们来看岳飞是怎么被编剧弄死的,因为这部剧疯狂黑岳飞洗白赵构秦桧,当然这里主要不讲这部剧)。

本来我也就一普通b站用户,某天无意间点开了电视剧精忠岳飞(讲道理,这部剧该改名我们来看岳飞是怎么被编剧弄死的,因为这部剧疯狂黑岳飞洗白赵构秦桧,当然这里主要不讲这部剧)。我在浏览评论区的时候,发现某个网上经常出现的黑子论调。

岳珂_岳珂传奇_岳珂桯史

这种论调只能骗骗不了解岳飞的人

作为一个有着些许正义感的人,我试图通过与之辩论,可能他觉得我说话有些暴躁(我暴躁是有原因的,因为能发这种调调的人基本上都是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没错,我的意思就是这个人在故意诋毁民族英雄,所以我有些生气)。不过被删评论,ok,咱私信,嗯。。。然后就被拉黑了。

岳珂桯史_岳珂_岳珂传奇

@MK仔蒲HK 这位用心险恶的人,你为什么都不敢正面面对我呢?你说朱仙镇是岳珂的鄂国金陀粹编吹出来的,那你怎么解释一下我的疑问。

1《宋史》卷368《牛皋传》记载:“(绍兴十年)金人渝盟,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因为秦桧销毁文件,我们并不知道牛皋的 功 是什么。“汴、许间”,即开封和颍昌(今许昌)之间,即牛皋从颖昌向开封进发过程中所立之功。

岳珂_岳珂桯史_岳珂传奇

这就说明朱仙镇很有可能发生。

2《金史》卷82《仆散浑坦传》“天眷二年,与宋岳飞相据,浑坦领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鄢陵也是在汴许之间,却成了金人小股侦察部队要深入的敌境。这说明岳家军已经明显向前挺进,在朱仙镇乃至开封外围与金军对峙了。

3宋人普遍承认朱仙镇战役的存在,《皇宋十朝纲要》卷23,《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卷5,《中兴大事记》,《文献通考》卷315等诸多南宋时期史家所著史书,也包括《朱子语类》卷136这一类的。

关于朱仙镇500破十万金军,当想只是“破”,并未涉及歼灭等字眼,十万之多我也持保留意见。不过联想到小商河遭遇战杨再兴300背嵬骑兵以全军覆灭的代价杀死两千余名金军的战斗力;同时代还有维扬之变,五千左右的金军还没突袭到扬州城下,坐拥数万大军(不到十万)的赵构直接放弃抵抗,渡江逃命,可怜船只都被那些赵构的亲信人物用来运送财物,竟无船只可供扬州百姓逃跑,扬州城的百姓在将被被赶来的金军疯狂屠戮;还有北宋末年发生的17个金国骑兵暴打2000宋军。。。。。。这些例子说明,兵败如山倒,军队遭到一连串重大打击后,士气低落,草木皆兵,不需要怎么打,军队都有可能自行崩溃,朱仙镇大捷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最后,发一下王曾瑜对于岳飞孙岳珂所写鄂国金佗萃编的看法。

文汇报:对很多读者来说,很难将经您修订刚刚出版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下简称 “《校注》 ”)与岳飞联系起来,请问“鄂国金佗”四个字与岳家有何关联?

王曾瑜:《鄂国金佗稡编》28 卷和《鄂国金佗续编》30 卷,是现存最重要、最详尽的记录岳 飞事迹的史籍,是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鄂国”一词源于岳飞在宋寕宗时被追封为鄂王,这是古代的封号,并没有特别的意思。但比较凑巧的是,岳飞当年的屯兵之地就是现在的武汉,就在“鄂”,这挺有意思。“金佗”是嘉 兴府城内的坊名,岳珂曾在金佗坊中居住。“鄂国金佗”实际上就是“鄂王”的意思,取“先王 佩佗绶于鄂”之意。宋末董嗣杲诗说:“何处有花春掠眼,金佗坊里岳家园。“ 有一点要指出的是,我发现有些研究历史的学者、学生经常会把这两部书的书名写错,这是 很不应该的。特别是把“佗”误作“陀”,把“稡”写作“粹” 。“稡”或与“萃”字相通,是几 部分合编,即萃聚的意思,这与“纯粹”的“粹”完全是两个意思。

文汇报:在各朝各代的史书中,岳飞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王曾瑜:现在我们都知道,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为当时祖国 的进步和统一奋斗不息,最后却惨遭宋高宗、秦桧等人的屠害。 但在岳飞死后的 20 年间,他被当时的朝廷塑造成了一个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人。宋高宗 和秦桧大兴“文字狱”,大量有关岳飞的文字资料佚失或被销毁。在三令五申禁绝私史的同时, 秦桧的养子秦熺主编了《高宗日历》,恣意篡改官史。当时一个“日历之官”说:“自(绍兴)八年冬,桧既监修国史,岳飞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色。其间如阔略其姓名,隐匿其功 状者,殆不可一、二数。”你想,岳飞生前居高位、握重兵之时,秦桧已如此放肆,那么秦熺在日历中如何诋毁岳飞、磨灭岳家军的战绩,更可想见。 《高宗日历》等宋朝官史今已失传,现存记述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史籍,是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和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两部书号称良史,但关于岳飞的记述却是残缺不全、错讹百出,甚至还转抄了宋高宗和秦桧之流的不少污蔑之词。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绍兴七年(1137)岳飞突然提出辞呈,与宋廷发生冲突,其中原委秦熺的日历讳莫如深,并作了精心的篡改。徐梦莘和李心传也沿讹袭谬。但在《鄂国金佗稡编》中,我们看到有确凿的证据,说明宋高宗君臣对岳飞并统淮西等军的出尔反尔,使岳飞愤而辞职。再比如,在宋朝官史中,没有岳家军绍兴十年(1140)大举北伐并取得郾城和颍昌两次大捷的记录。故宋孝宗定所谓“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多是些不足道的小胜。而《鄂国金佗稡编》公布了当时的一份奖谕诏,说在“十五年”中,“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 “如今日之用命者也”。这是在岳飞生前,宋廷对郾城之战作出的绝高评价。还比如,绍兴十一 年(1141)岳飞援淮西,《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承袭了秦桧之流的毁谤, 说岳飞有意逗留,拒不赴援。岳珂依据宋高宗的亲笔御札,推翻了对祖父的污蔑不实之词。如此等类,不胜枚举。

文汇报:后来岳飞形象又是如何得到扭转的?

王曾瑜:这主要是在岳飞的冤案被宋孝宗平反之后。说到平反也很让人唏嘘,岳飞死后近 40 年,宋孝宗决定给他定谥号,但“虽所习闻,而国史秘内,无所考质”,可见岳飞事迹被湮没到何等地步。为了定谥,官员们不得不采取访问故将遗卒的办法,但对岳飞事迹的记述依然颠三倒四,挂一漏十。 平反以后,岳飞的三子岳霖承担了重新整理父亲历史的工作。他搜罗到一部分残存的史料, 其中包括 80 多件在左藏南库“架阁”的宋高宗亲笔御札。他还“攷于闻见,访于遗卒”,并请国 子博士顾杞整理出一个岳飞传记的草稿。63 岁临终之时,他将这份草稿和其他史料托付给了次子 岳珂。岳珂当时 20 岁都不到,他花了很大的力气,在父亲的基础上又收集了很多材料,在宋寕 宗嘉定十一年(1218)编成了《鄂国金佗稡编》。到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岳珂又将有关祖父 的其他文件和记载彚编为《鄂国金佗续编》。在宋高宗、秦桧之流恣意玷污青史之余,岳霖父子 穷搜冥索,得到了不少原始文件和其他记载,据以恢复了部分历史真相。

文汇报:考虑到《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是岳家后人编写的,而且写作时仍是宋朝,您认为这两本书中对岳飞的记录是否真实可信呢?

王曾瑜:总的来看,这两部书无疑是成功之作,但也存在重大缺陷。 首先,岳珂本着强烈的孝子慈孙之心,对祖父的事迹不免有虚美的成分,其史笔也有不少错讹和疏漏。 第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岳珂只能曲笔写作,却为后世戏曲小说塑造岳飞的“愚忠”形象开了先河。这主要表现在隐去了宋高宗与岳飞的矛盾,回避了宋高宗杀害岳飞的罪责。当然,这点我们也可以理解——岳飞既然是在赵宋政权之下恢复名誉的,岳珂就只能表白祖父“独以孤忠,结知明主”,“以章先帝委寄待遇之隆”。事实上,岳飞与皇帝的矛盾,在绍兴七年(1137) 前即已存在,但总的说来,他还是宋高宗最器重、最着力提拔的武将。自绍兴七年宋高宗收回令岳飞并统淮西等军的成命,岳飞愤而辞职之后,两人的裂痕愈来愈深,直至最后宋高宗决心违背 宋太祖不杀大臣的誓约,动用屠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岳珂不愿也无法正视这个客观的史实,只能煞费苦心铺叙了许多曲笔,大谈宋高宗如何恩遇岳飞,把岳飞蒙难全怪罪到秦桧头上。

@MK仔蒲HK 你倒是来反驳老王的话啊。

上一篇: 行政处罚决定书 ( 益食药行罚[2017]55号 )
下一篇: 《三国志平话》的叙事原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