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迁徙路线示意图
秦建国后,奋勇征战,国力逐渐强大,不断向东扩展势力,并经过九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迁都,从西戎迁到西周王室的故地,最终定都在最适宜秦国发展的咸阳。
秦桓公晋文之事(齐桓公)
绳纹陶水道(春秋)宝鸡市凤翔县姚家岗出土
“凹”字型板瓦(春秋)宝鸡市凤翔县姚家岗出土
铜瓦(春秋)宝鸡市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饕餮纹半瓦当宝鸡市凤翔县姚家岗出土
夔龙纹半瓦当(春秋)宝鸡市凤翔县
在秦人的众多国都中,雍城是先秦时期秦国定都时间最长的地方。从德公元年(前677)至献公二年(前383),秦国在此建都接近300年。正是在这里,秦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经过秦国十余代国君的不断修建,雍城也成了当时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其建设规模与气派,超过了当时东周天子所居的洛阳。秦穆公时戎狄的使者由余来到雍城,看到宫殿壮丽非凡,不由得感慨道:“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他的话固然是在批评,但批评中又包含着由衷的赞叹。秦灵公迁都泾阳之后,雍城虽然失去了国都的地位,但依旧是一座重镇,重大的祭祀、典礼活动,秦君往往都要来此举行。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其都城—雍城郊外建立了包括鄜畤、密畤、吴阳上畤、吴阳下畤的雍四畤祭祀系统,这让雍城不但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而且成为国家最高等级的祭祀圣地。可以说,雍城就是秦人的“圣都”,其在秦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像周原在周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2016年凤翔县雍山血池祭祀遗址的发现不但证实了上述文献记载,同时也证实了在雍城进行的祭天活动一直延续到了汉武帝时期。专家根据遗址出土器物类型学年代初步研究判断,血池遗址可能为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在雍城郊外原隶属秦畤基础上设立的,国家最高等级、专门用于祭祀天地及黑帝的固定场所—北畤。
奔鹿纹瓦当(战国)咸阳市三原道出土
冠形装饰(战国)宝鸡市凤翔县雍城豆腐村遗址出土
房型装饰(战国)宝鸡市凤翔县雍城豆腐村遗址出土
兽纹铜带钩(战国)
雍城遗址位于今凤翔县城南、雍水以北,由城址、秦公陵园、国人墓地和郊外宫区构成,总面积达5100万平方米。城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约3300米,南北宽约3200米,周长约13000米,总面积近1100万平方米。城市布局体现了“顺河而建,沿河而居”的设计理念。雍城选址优先考虑防御功能,包含“城堑河濒”的城防理念。雍城城址体现了由小到大、由东向西、由结构单一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最初布局于城区东南部,逐渐发展至整个城区的中部,最后形成以城墙环绕的完整秦雍城。目前遗留下来的部分夯土城墙高1—7米,厚达3—8米。人工城壕长约1000米,宽12.6—25米,深5.2米。城内除大型宫殿建筑群及一般平民居住区外,还有东西向和南北向各四条大街,每条长约3000米,宽15—20米,相互交错形成“井”字形。现已发现三处大型的宫殿区。一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等组成;殿堂均为土木结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三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最完整的朝寝区。
血池祭祀遗址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秦国国君和西汉多位皇帝亲临主祭的国家大型祭天固定场所。由坛、壝、场、道路、建筑、祭祀坑等各类遗迹组合而成。这是首次在雍城郊外发现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性质明确、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雍畤遗存。这一发现对深化秦汉礼制、国家政治、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在雍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以67件显示宫殿豪华气派的大型铜质建筑构件金釭最为重要。这些铜铸构建安装在宫殿枋木转角处、壁柱或门窗上,有曲尺形、单齿或双齿方筒形、双齿小拐头形等,其大型者高达1米,实为世界罕见。
铜建筑构件金釭(春秋·秦)宝鸡市凤翔县姚家岗出土
金釭安装示意图
秦雍城遗址的宏伟规模,不仅反映了秦国早期国力的逐渐强大,而且显示出“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浩大气魄。
秦公一号大墓位于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总面积为5334平方米,是我国目前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先秦墓葬。大墓平面呈“中”字形,有东西两条墓道,全长约300米。墓室平面为长方形,环绕三层台阶,第三层台中部为曲尺形的椁室。主副椁室内各有椁具一套,以柏木叠构而成,上下及四周填充有用来防潮、防腐的木炭和青膏泥。这种葬制被称作“黄肠题凑”。“黄肠”指去掉树皮的黄心柏木,“题凑”是端头向内的意思。秦公一号大墓的黄肠木与椁是一个整体,且端头朝外,是“黄肠题凑”的早期形式。《周礼》注中记载,“天子之椁柏,黄肠为里”,可见当时“黄肠题凑”是天子才能使用的高等级葬制。秦景公以诸侯王的身份使用这样的葬制,是明显的僭越行为,足可见当时周王室的衰微与秦国的强盛。在秦公一号大墓中还发现了166具人殉和20俱人牲,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人殉和人牲数量最多的墓葬。
秦宫一号大墓
秦宫一号大墓模型
秦公一号大墓惨遭历代盗墓者的盗掘,在发掘过程中共发现盗洞多达247个,但在这种情况下仍出土各类文物3500余件。更让人惊喜的是,考古工作者清理出34件石磬,其中17件上刻有铭文188字。铭文中有“天子匽喜,龚桓是嗣”的记载,意思是“天子举行宴飨,作磬者是共公、桓公的子嗣”,由此推断墓主人应是秦龚公、秦桓公的继承人,也就是秦国第十四代国君秦景公。秦景公姓赢名石,是一位极有作为的国君,在雍城执政40年,是在雍城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国君。他坚持东进方略,多次与晋国及其盟国交战,并屡屡获胜,将秦国的势力范围不断向中原推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