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无谋反之心,刘邦萧何吕雉都知道,那为什么刘邦非要杀他?萧何也参与其中。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从秦始皇郡县制说起,秦始皇的国策是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秦始皇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灭六国余孽,稳固郡县制,江山永固,为此晚年耗尽他全部精力。刘邦能做到从平民到天子,那肯定有对政治的敏锐性。汉承秦法,那么肯定也不希望继续搞分封制,为避免战国局面重现,作为秦始皇历史遗产继承者刘邦在天下安定后,那么肯定要消除异姓王,以免后患无穷。
韩信死时多少岁证据(韩信死时多少岁了)
战国几百年厮杀,秦国和天下已经意识到分封制的危害,刘邦能从一个混混到天子,继承了封建中央集权制那必然对分封制不会有好感。天下大定后韩信等异姓王肯定得被消灭,是他的心愿,也是群臣的心愿。即使他没有谋反之心,但难保子孙不会有,下属不会有谋反之心?所以韩信必死。
刘邦要弄死韩信,很多人都认为是刘邦诛杀功臣,兔死狗烹,忘恩负义。这都只是表面原因。
要知道,是刘邦让韩信从一名无人知的小兵,一次到位做到汉军队的大将军。这在以前历史是没有的。汉王对他给予充分信任,才让韩信留名青史。是刘邦成就了他。
刘邦和项羽都想成为天下的王,只不过,刘邦想做的是秦始皇那样天下一统,中央集权的皇帝,他看到了民心所向,顺应了民心,所以他成功了做了皇帝。项羽只想恢复古代分封制,恢复古代贵族荣耀,忽略民心所向。
韩信在军事上没什么争议,公认得厉害。但政治上不敏感,那就是从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下天下不需要异姓王。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却让刘邦封他假齐王才肯出兵,刘邦直接封了他齐王,封齐王有要挟之嫌,这是君王所不能容忍的,这时已经埋下了杀身之祸。是韩信要做齐王吗?肯定有人建议他这么做才讨封齐王?那韩信手下这些人又是什么心理呢?但韩信并没意识到危害性。
项羽灭秦后实行分封制,恢复六国,大封异姓王。结果呢?全天下的异性王都反了他,最后落得被分尸。韩信没有看到,但刘邦萧何吕雉看到了,也让刘邦看到了异姓王始终是动乱的根源,必须得消除才不会危险社稷。刘邦当了皇帝后那肯定不会让这样的事再发生。韩信在灭项羽还是没有意识到当异姓王的危害,没有主动向刘邦辞去齐王位置。那么刘邦就得动手消灭异姓王,这是有作为的皇帝必须做的,不然在刘邦死后新皇帝压不住身经百战的异姓王肯定要天下大乱,容不得刘邦杀没杀错。最典型的金三胖,有能力压住老臣,没能力那么则要改朝换代。同一个道理。
萧何肯定也认识到异姓王的危害,那么他必然要了解这个因果,韩信有没有谋反之心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个能力。除掉韩信则天下就不会大乱,因为韩信的军事能力太强了。所以也就和吕雉一起杀了韩信。
韩信之所以死,其实就是他错判天下大势,在异姓王反项羽时没有看到异姓王的危害,不该要挟刘邦当齐王,在天下一统下,六国已经扔到历史的垃圾堆中,异姓王就显得很扎眼。认识到异姓王之害的刘邦,那么必然要除掉异姓王,这从后事结果来看,除掉异姓王是十分正确的国策。即使后面诛吕和七王叛乱也只是从原来的诸侯争霸转为了刘家的内部矛盾,而且能很快地平定。这对天下百姓的伤害是最小的。
看惯了商业剧,股东们争权夺利,商人要把家业传给第二代,那么必然要面对那些一起创业能力超强功臣是否架空少主,老臣也不想看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对他们指手画脚。都是一个道理。
所以刘邦杀韩信没有错,他知道他儿子镇不住那些异姓王,为了朝廷稳定,那就得在他没死前解决异姓王问题。刘邦在生命最后几年都是在处理解决异姓王,而曾经非常厉害的异姓王都被刘邦给解决了,可见朝中大臣也都是站在了刘邦这边,那消灭异姓王就是国策。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刘邦消灭异姓王那就会很难。
韩信在讨封齐王那一刻,注定了他必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举荐他给刘邦,是让他辅助刘邦,不是要他做王的,他做王那一刻,两人注定了政治理念不同,走向对立面。萧何作为一个有作为的丞相,要消除分封制的危害那么必然要杀韩信。
#张良为何不阻止刘邦杀了韩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