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绘楼清音阁
中南海(含云绘楼清音阁)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北侧和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云绘楼清音阁,是中海和南海的统称,中海金、元(十三世纪)开辟,南海明初(十五世纪)开辟,楼台殿阁在建筑上具有特殊风格,中南海始建于辽,金代为万宁宫,元代以此为中心营建皇宫大内,明清成为皇家御苑,中南海占地面积1平方千米,既有庄严肃穆的宫殿式建筑,又有灵活多变的园林式建筑,各景区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各具特色,中海主要景物有紫光阁、蕉园和孤立水中的水云榭,南海主要景物有瀛台,瀛台东有石桥通达岸边,中南海另有丰泽园和静谷,是园中之园,尤以静谷的湖石假山堆叠手法高超,中海“水云榭”,南海“瀛台”,连同北海“琼华岛,构成“三海”中的“三神山”,云绘楼清音阁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式建筑,原位于在中南海,一九五四年按原状迁建于此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是乾隆皇帝的画室和琴房,云绘楼共三层,坐西面东,云绘楼清音阁,清音阁共二层,坐南朝北,阁上下与云绘楼相通,现为北京市第一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绘楼清音阁书法
云绘楼和清音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在中南海中之南海东岸,供清帝休闲观景,听音赏月之所,解放时已破旧不堪。
解放后,中央办公厅为了建新的中南海门诊部,拟拆除附近的一些建筑。1954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提议迁建,周恩来携同梁思成亲自到陶然亭公园踏勘择址,并亲自决定,将它迁地重建在慈悲庵西原武家窑的遗址上。
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长郑振铎称之为“古建筑迁地重建之创举”,2014年对该建筑进行了文物保护修缮,2015年根据清代宫廷陈设收藏卷档案,还原皇家园林建筑室内环境场景,再现历史建筑的格局与风貌,当年8月13日起正式迎客,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光绪年间的内部陈设和字画。
《日下旧闻考》记载:“蕉雨轩南曰云绘楼,楼西有室曰韵磬。又西南为清音阁。”“云绘楼三层北向。联曰:‘道堪因契真佳矣,画岂能工有是夫。’又曰:‘众皱峰如能变化,太空云与作沉浮。’清音阁联曰:‘宫商之外有神解,律吕以来无是过。’阁上下与云绘楼通,有门曰印月,门外东南则船坞也。”“乾隆二十五年御制云绘楼诗:‘棣通景物斗韶妍,又见鱼鳞效远天。水墨丹青争献技,东皇宁许一家专。’”“乾隆二十六年御制韵磐居诗:‘风水相吞吐,磐声出碧粼。自称宫与角,底辨主和宾。似矣彭兹口,居然泅水滨。东坡笑李渤,盖是特欺人。’”
云绘楼清音阁是用的原构件吗
金大定十九年(1179),在今北海所在地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精美的离宫别苑,先名大宁宫,后更名为万宁宫。据《金史·地理志》记载:“京城北离宫有大宁宫……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琼林苑有横翠殿。宁德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又有瑶光楼。”当时园林的布局情况大体是以琼华岛为中心,在岛上和海子周围修造宫苑。其位置相当于今天北海和团城部分。据文献记载,金代经营琼华岛时缺少太湖石,特从汴京(开封)拆取艮岳的太湖石来修筑琼华岛。
元代,以金代的海子、琼华岛为中心建大都城,于是这里便成了皇城中的禁苑,称为“上苑”。经过多年经营,到至正八年(1348),云绘楼清音阁,山赐名万寿山(也称万岁山),水赐名太液池。对元代万寿山和太液池有较多的文献记载。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说:“万岁山在大内西北、太液池之阳。金人名琼花岛,中统三年修缮之。其山皆以玲珑石叠垒。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山上有广寒殿七间。仁智殿则在山半,为屋三间。山前白玉石桥长二百尺,直仪天殿右,殿在太液池中圆坻上,十一楹,正对万岁山。”在仪天殿(今北海团城)的南面,太液池南部水中,有一小屿,云绘楼清音阁,名墀天台。整个太液池的位置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北海和中海范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