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同治元年是公元哪一年(同治元年距今多少年)

同治元年是公元哪一年(同治元年距今多少年)

同治元年是公元哪一年(同治元年距今多少年)同治十三年是个不吉祥的年头,叫“太岁冲犯”。按照迷信说法,这年凡是南北向的房屋都不宜开工。因此,同治帝令圆明园工程务必在同治十二年年底前开工,以避开明年“太岁冲犯”之忌。同治元年是公元哪一年(同治元年距今多少年)可是,为了避开这个忌讳,同治帝居然上了奸商的当。钦天监将时间选好后届

同治十三年是个不吉祥的年头,叫“太岁冲犯”。按照迷信说法,这年凡是南北向的房屋都不宜开工。因此,同治帝令圆明园工程务必在同治十二年年底前开工,以避开明年“太岁冲犯”之忌。

同治元年是公元哪一年(同治元年距今多少年)

同治元年是公元哪一年(同治元年距今多少年)

可是,为了避开这个忌讳,同治帝居然上了奸商的当。钦天监将时间选好后届时将举行上梁仪式,但各宫上梁急需的大批木料一时没有着落,急的内务府大臣团团转。正当同治帝为修园木料奇缺发愁的时候,在京城突然冒出一个名叫李光昭的人。

李光昭其人在同治元年捐了个知府衔,但从未实授,实际上是个靠买卖为生的投机商人。他善于钻营取巧,尤其懂得贿赂之道,周旋于官宦之家,进行诈骗活动。

他听说同治帝修圆明园急需木材这一消息后,不禁又动了行骗的主意,他四处钻营,终于和内务府的诚明、贵宝、成麟等直接办理园工的官员套上关系。他向诚明等人吹嘘自己家道如何殷富,对皇上如何忠心,最后抛出了令内务府官员怦然心动的诱饵,说他在各省采购了价值数十万两的名贵木材,并声称愿把这些木材全部运往京城,报效园工。

诚明等人听了喜出望外,这真是雪中送炭。于是便将此事上奏同治帝,同治帝闻讯也喜不自禁,想不到竟有这样的忠臣,欣然允准,令成麟与李光昭同行,去各省伐运木料。并谕令各省督抚予以保护,所运木料免税放行。

李光昭如奉了尚方宝剑,打起了“奉旨采办”的旗号,并私刻“奉旨采运圆明园木植李衔”的印章,在四川、湖北等地大肆招摇撞骗。四川总督吴棠觉得此人来路蹊跷,便派人暗中打探。

经过明查细访,很快便揭开了李光昭的真实面目,上奏李光昭之事纯属骗局,可同治帝因求木心切,也没当回事。李光昭行骗受到地方官员的抵制,没捞到多少油水,便打起了洋人的主意。他匆匆奔赴香港,以“钦差大臣”的气派招摇过市,联络香港商人。

香港商界早知道同治帝正大兴土木,重修圆明园。见到钦差大臣来此采买木料,便深信不疑。不久就有一个名叫博威利的法国商人与他商谈购买木料,讲好价格后,计划一个月之内将这批木料运往天津。不过,李光昭根本没有钱购买这批木料,但随他而来的内务府大臣成麟急于立功,就不顾一切地签了这个合同。

木料到达天津后,李光昭携带合同和木样,一面禀呈直隶总督李鸿章,请求海关免税放行,一面向内务府呈报,说已将一船洋木运至大沽港,价值三十万两。明明是五万余两的木材,他竟谎报三十万两,他自认为京中官员不懂英尺大小,也不晓得洋木价格,故而索性漫天要价。为了保险,他竟不耻地贿赂美国领事馆,求美国人替他隐瞒木价。

内务府官员接到李光昭禀文后,立即呈报同治帝,请皇上饬令李鸿章将这批木材迅速验明查收,免税放行转运京城。同治帝岂知李光昭做的是骗人的买卖,洋商把货运到天津后,他那里有钱去付款提货。于是便耍无赖,一会说款子未齐,一会说木料尺寸不合不肯收货。

这样,一拖就是一个多月,洋商见船货积压,万分焦急,便告到法国领事馆,控告李光昭废弃合同,有意诈骗,要求清政府拘留李光昭,令其付给木价,赔偿法商损失。这样,就引发了一场外交事件。

李鸿章一看事闹大了,就连忙上奏同治帝,把李光昭的行骗内幕及其所引的纠纷捅了出来。同治帝闻奏,如同被人当头打了一棒,一下子醒悟过来,大为震怒,立即下旨,让李鸿章审讯李光昭,按律严办。

堂堂大清皇帝竟被一个小小的奸商所骗,在中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同治帝越想越恨,又把与此事有牵连的内务府大臣等人一并革职。至于李光昭就更惨了,他批示李鸿章”着即正法“,一天也不让他多活。

上一篇: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蒲松龄哪个朝代的)
下一篇: 古代风筝叫什么(纸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