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袁遗和袁绍的关系(袁遗的遗怎么读)

袁遗和袁绍的关系(袁遗的遗怎么读)

袁遗和袁绍的关系(袁遗的遗怎么读)汝南袁氏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据《后汉书》、《三国志》、《重修汝南县志》、《百家姓书库?袁姓》及有关资料载,自袁安起,其后的近200年时间里,汝南袁氏家族人才辈出,显盛于世,“四世五公”,“于东汉一代相终始”。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

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据《后汉书》、《三国志》、《重修汝南县志》、《百家姓书库?袁姓》及有关资料载,自袁安起,其后的近200年时间里,汝南袁氏家族人才辈出,显盛于世,“四世五公”,“于东汉一代相终始”。

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袁遗和袁绍的关系(袁遗的遗怎么读)

袁遗和袁绍的关系(袁遗的遗怎么读)

史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由此势倾天下,成为儒家官吏集团中的首脑人物。有大批故吏、弟子、宾客、门生出于其门,不过很少有实际授业关系。东汉时期选士唯“论族姓阀阅”,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在中国历史上象汝南袁氏这样家族如凤毛麟角。

历史渊源

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今河南准阳),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公,字伯媛。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时,媛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媛、辕通用,故媛涛涂又写作“辕涛涂”。至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旁去掉,邕以袁为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名如《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对此均有详细记载。

家族发展

据《汝宁府县志》载,汝南古为沈蔡诸国之地,战国时在楚魏二境之交,秦属颖川郡。到汉朝时设置汝南郡,隶属豫州,领县三十七,包括了今天的平舆、项城、西华、漯河、潢川以及安徽的阜阳、蒙城在内的大片疆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战乱、官职调任等原因,虽然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向海内外广为发展,但发端于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终是最为兴旺的一支。

袁逢的嫡子袁术则官至后将军,后自取玉玺,自立为帝。

由血缘上来看,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由宗法来看,则两人为从兄弟。而学者记录,往往分歧。

袁绍、袁术均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枭雄。因为二人曾率领关东诸侯讨伐权臣董卓,董卓遂把身处洛阳的袁隗和袁基(袁术之兄)一家二十余人杀害。

后来,袁术因自立为帝,遭受各群雄攻伐而死,其子袁耀投奔东吴势力。袁绍欲与曹操争天下,但于官渡之战被击败后不久病死,其子袁谭、袁尚、袁熙因夺位而相争,终于先后同被曹操所灭。

袁安卧雪

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把袁安困在了雪里,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袁氏后人,念祖上德行,后人以卧雪堂为堂号。卧雪堂为袁氏第一门。

名人

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袁氏名人辈出。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载,“袁氏自后汉魏晋至梁陈,正传世二十八人,三公、会仆一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等书记载,袁政后裔袁干封贵乡侯,袁干的八世孙袁良(东汉汝南人),其孙袁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官至司徒。和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多次弹劾窦氏兄弟的专横,为时人称颂。袁氏自袁安以后,兴旺发达,其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节五公,与东汉一代相终始(风《重修汝南县志》),历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编纂的《汝宁府志》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编印的《重修汝南县志》载,历代汝南袁氏封爵位的有六人,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二十多位,如袁良、袁安、袁汤、袁逢、袁绍、袁术等,不少人在《东汉书》中列有志传。

随着历史的发展,汝南袁氏虽然已经迁徙分布到海内外许多地方,但仍有大量袁氏后裔在汝南县本土生息繁衍。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其先出于舜。周武王灭商朝以后,为存先世之后,封舜的后代妫满(史称胡公满)于陈。妫满13世孙陈大夫辕涛涂是袁姓的始祖,也是汝南袁氏的始祖。其封邑阳夏是袁姓的根据地。陈国在春秋时期被楚国灭掉,子孙分流。

汝南袁氏是一门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孟氏《易》学。

门生故吏遍天下

史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成为官吏集团中的首脑人物。有大批故吏、弟子、门

生出于其门,不过很少有实际授业关系。东汉时期选士唯“论族姓阀阅”,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

现今汝南县境内袁氏分布广泛,全县二十个乡镇中有一百多个自然村居有袁姓群众,总人数两万多。居住袁姓较多的乡镇有汝宁镇、板店乡等,较集中的村庄有十多个,以“袁”命名的村子就有袁庄、老袁庄、后袁庄、小袁庄等。

袁家冢

袁家冢:位于平舆县后刘乡新集村委孔坟村西,平舆是汉朝时汝南郡的首府所在地。是东汉和帝司徒袁安及其家族的墓冢,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冢高4.7米,共3座,南北向排列,西侧、北侧地势突出。中冢为袁安之墓。袁安,汉明帝时历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袁安素以严明著称,汉和帝时多次弹劾外戚专横。其子孙世代居“三公”之位。其墓结构严谨坚固,历经浸蚀,仍保存完好,抗日战争期间曾遭日军盗掘。北冢为袁安父亲袁昌之墓。袁昌一生持重、温仁、恭良东汉初官至成武令。

60年代,其墓出土文物有流金、金连盏宫灯、高灯、玄武俑、金背汉刀、陶猪、五株钱等,墓室一侧有完整的砖砌红彩耳室。南冢为袁安次子袁敞之墓。袁敞历任太子舍人、大夫、侍中、东郡太守、征拜太仆、光禄勋、司空等职,为官清廉,有“廉劲不阿权贵”之誉。此冢规模宏大,至今完整。汝南袁氏辈出贤相良臣,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主要人物简介

袁良,东汉时期人物,学习《孟氏易》,汉平帝时举明经,任太子舍人,东汉建武初年官至成武县令。

袁昌,从陈郡阳夏移居汝南郡汝阳县,为汝南袁氏始祖。

袁安(?—92年4月9日),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东汉大臣。袁安少承家学,被举为孝廉,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任用属下极严,使得官民对其既害怕又敬爱。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十余次,卒于永元四年(92年)。其后代繁荣兴盛(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并为东汉“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

袁裳,袁安长子,窦氏倒台后被汉和帝任命为郎官,后任车骑都尉。

袁京(69-142)字仲誉,袁安次子,后隐居于袁州郡(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潜心研究孟氏易,作《难记》,16万字,为当时(东汉)研究易经有成就的名士之一,世称高士。继东汉大隐士严子陵之后,第二位最具影响的山中高士。死后葬于大袁山(今宜春的袁山公园)《通志》记载,袁京初拜郎中,稍迁侍中,出为蜀郡太守。后远徙于袁,隐居于县城北山之麓。是时,宜春尚为县,后因其姓以为山,曰大小袁山,郡曰袁州。

袁敞,字叔平,司徒袁安三子。少时研习《易经》教授弟子,因父亲袁安的缘故任为太子舍人。汉和帝时,历位将军、大夫、侍中,出任东郡太守,后被征拜为太仆、光禄勋。公元116年(元初三年),代刘恺为司空。公元117年(元初四年),因其子与尚书郎张俊交往时泄漏机密,被策免。袁敞廉劲而不阿权贵,因此违背外戚邓氏的旨意,于是在被免职后自杀。朝廷隐瞒他的死因,用三公之礼安葬,并追复他的官职。有子,袁盱。《后汉书》:“安子京、敞最知名。”“敞廉劲不阿权贵。”

袁原,汝阳人,东汉安帝时官至司徒,忠蹇菲躬、尽诚事国,启发和帝诛讨窦氏,中兴以来最为名宰。《后汉书》《商水县志》

袁著,袁裳之子,曾为郎中。年十九,任郎中,见冀凶纵,不胜其愤,乃诣阙书谏,书得奏御,冀闻而密遣掩捕著。著乃变易姓名,后托病伪死,结蒲为人,市棺殡送。冀廉问知其诈,阴求得,笞杀之,隐蔽其事。

袁彭,字伯楚,袁京长子。历任广汉(今四川广汉)、南阳太守,顺帝时任光禄勋。为官清正,粗袍粝饭,后仕至议郎。

袁汤(公元67年—153年),字仲河,袁京次子。少受家学,后入仕,多历显位。桓帝即位(147)迁司空,历任司徒、太尉等高位。永兴元年,袁汤以灾异免官。不久病死,年八十六岁。封安国亭侯,卒谥号康。子四:平、成、逢、隗。

袁盱,司空袁敞之子,累官至光禄勋。及大将军梁冀专擅朝权,盱正身自守,不相阿附。后桓帝使盱持节收梁冀印绶。

袁贺,字元服,袁彭之子,袁闳之父,官至彭城国相。

袁成,字文开,袁汤长子。官至左中郎将。早卒,由汤次子袁逢嗣。

袁逢,字周阳,袁汤次子,袁绍和袁术的生父,以宽厚笃诚著称于时。袭袁汤爵位。灵帝时任太仆,后为司空、执金吾。朝廷以逢尝为三老,死后赐赉甚厚,谥曰宣父侯。子基、绍、术、浚。

袁隗(?-190年5月10日)字次阳。袁汤三子,袁逢之弟,袁绍、袁术之叔,其妻马伦为名儒马融之女。后因袁绍反董卓而被牵连,遭董卓杀害。袁隗比其兄袁逢更早登三公位,曾任后汉太尉、太傅。《后汉书》:“逢弟隗,少历显官,先逢为三公。时中党侍袁赦,隗之宗也,用事于中。以逢、隗世宰相家,惟崇以为外援。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它公族同。献帝初,隗为太傅......董卓忿绍、术背己,遂诛隗及术兄基等男女二十余人。”

《三国志》:“成弟逢,逢弟隗,皆为公。””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资治通鉴》:”(熹平元年)十二月,司徒许栩罢,以大鸿胪袁隗为司徒。“”(熹平五年)冬,十月,司徒袁隗罢。”“(光和五年)夏,四月,旱。以太常袁隗为司徒。”“(中平二年二月)司徒袁隗免。”“(中平六年四月)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卓以废立议示太傅袁隗,隗报如议。”“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初平元年三月)董卓以袁绍之故,戊午,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尺口以上五十馀人。”子满来、懿达、仲达。

袁遗,字伯业。袁盱之孙。初为长安令,出任山阳太守,参与征讨董卓联盟。后袁绍任以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虎牢关之役时从军,营救了败给吕布军的王匡。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儁,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记载于三国志张超传记。曹操评价:“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记载于曹丕著《典论》。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屯兵酸枣。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前扬州刺史陈温死(裴松之以“英雄记”注,陈温是病卒;三国志记载“袁术引军入陈留。太祖与绍合击,大破术军。术以馀众奔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资治通鉴同英雄记)。同时,袁绍使袁遗领扬州,袁术击破之。遗走至沛,为兵所杀。

袁闳,袁贺长子,袁彭之孙,隐居不仕。少励操行,苦身修节。潜身十八年,黄巾贼起,攻没郡县,百姓惊散,闳诵经不移。贼相约语不入其闾,卿人就闳避难,皆得全免。年五十七,卒于土室。

袁忠,字正甫,袁贺次子,与同郡范滂为友,俱证党事得释。语在《滂传》。初平中,为沛相,乘苇车到官,以清亮称。及天下大乱,忠弃官客会稽上虞。夜见太守王朗徒从整饰,心嫌之,遂称病自绝。后孙策破会稽,忠等浮海南投交阯。献帝都许,征为卫尉,未到,卒。

袁弘,袁贺三子,字邵甫。耻其门族贵埶,乃变姓名,徒步师门,不应征辟,终于家。

袁基(?-190年),袁逢嫡长子,袁绍、袁术兄。东汉安国亭侯。身长俊朗,温文尔雅,官至太仆。父亲安国宣文侯袁逢死后袭安国亭侯。由于袁绍、袁术率领关东诸侯发动董卓讨伐战,因而和袁隗等仍居洛阳的汝南袁氏二十余族人受牵连,遭董卓杀害。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但未受人承认。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子:袁耀,其女嫁于孙权之子孙奋。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叙,袁逢的儿子,袁绍堂弟。任济阴太守。曾上书劝袁绍称帝。袁叙:“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徵,当在尊兄。南兄(袁术)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袁绍)长,以位则北兄重。”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

袁胤,东汉末期人物,字号和生卒年份不详。是袁术之从弟,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被袁术任命为丹杨太守,后因孙策平定江东被逐。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卒,袁胤因畏惧曹操,遂率领袁术部曲并带着其灵柩及妻子到皖城并投奔庐江太守刘勋。6个月后皖城被孙策所破,袁胤等人迁居吴郡,此后事迹不详。

袁谭(?—205年),字显思(《东光世系》中字显恩,一说显忠)。汉末政治人物,大将军袁绍长子,曾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击败田楷、孔融,完全占据青州。袁绍去世后,审配等伪立遗令,拥立袁尚为继承人,袁谭不能继位,心怀愤恨。后袁谭、袁尚二人的矛盾彻底爆发,袁谭联合曹操共同攻打袁尚。建安十年,曹操兴兵进攻南皮,袁谭奋力抵抗,终于在曹操急攻之下战败,为曹纯麾下虎豹骑所杀。

袁熙(?-207年),字显奕(《后汉书》、《东光世系》作显雍),绍次子。袁绍打败公孙瓒后,令袁熙为幽州刺史。在官渡之战大败于曹操,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在袁绍死后,熙未参与袁谭、袁尚两兄弟的争权。曹操平定河北之时,接纳败给曹操后前来投奔的兄弟袁尚,由于属下背叛而逃往乌桓,随后他与弟弟袁尚逃往辽东太守公孙康帐下,却被公孙康杀死,二人首级则被献给曹操。子谦(吴氏生)。后代:袁恕己(唐朝宰相,袁谦后嗣)。《新唐书》言熙后人世居乐陵东光(现为河北),袁熙为东光袁氏始祖。

袁尚(?-207年),字显甫。绍三子,受到袁绍的偏爱,并于袁绍去世后继承了袁绍的官位和爵位,也因此招致长兄袁谭的怨恨,兄弟之间经常兵戈相向。后袁氏兄弟均被曹操所败,袁尚与二兄袁熙逃往辽西投奔乌丸首领蹋顿,但不久曹操即平定乌丸,二人只得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被公孙康所斩,首级也被送往曹操之处。

袁耀,术子。袁术死后,袁耀与其母亲投靠庐江太守刘勋,庐江被孙策孙权等人所破后归于东吴,袁耀在姐妹袁夫人成为孙权后宫后被任命为郎中。女儿后来亦嫁给孙权五子孙奋。

袁买,生卒年不详。字显雍(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中称“贤兄贵弟显雍”一句可推断,袁熙为袁尚之兄,故不得称“贵弟”,这里的贵弟显雍只可能是指袁买)东汉末年大将军袁绍幼子(一说是袁绍子袁尚之侄)。

袁秘,字永宁,袁忠子,为郡门下议生。黄巾起,秘从太守赵谦击之,军败,秘与功曹封观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于陈,谦以得免。诏秘等门闾号曰“七贤”。谢承书曰:封观与主簿陈端、门下督范仲礼、贼曹刘伟德、主记史丁子嗣、记室史张仲然、议生袁秘等七人擢刃突陈,与战并死”也。《后汉书》袁阏传、《商水县志》人物志/忠义

汝南袁氏主要人物简表:

世系

姓名

字号

官职

备注

一世

袁昌

二世

袁安

邵(召)公

太仆、司空、司徒

昌子,《后汉书》本传,三公

三世

袁裳

车骑都尉

安长子

三世

袁京

仲誉

蜀郡太守

安次子,著有《难记》,《后汉书》袁安传

三世

袁敞

叔平

司空

安三子,《后汉书》本传,三公

四世

袁著

郎中

裳子,,《后汉书》有传

四世

袁彭

伯楚

南阳太守、光禄勋、至议郎

京长子,《后汉书》袁安传,

四世

袁汤

仲河

司空、司徒、太尉,封安国亭侯

京次子,卒谥号康,《后汉书》有传,三公

四世

袁盱

光禄勋

敞子,《后汉书》有传

五世

袁贺

元服

彭城相国

彭子

五世

袁成

文开

中郎将

汤次子

五世

袁逢

周阳

太仆、司空、执金吾

汤三子,谥曰宣父侯,《后汉书》袁安传,三公

五世

袁隗

次阳

太尉、太傅

汤四子,《后汉书》有传,三公

六世

袁遗

伯业

山阳太守、扬州刺史

盱孙,《三国志》有传

六世

袁闳

夏甫

不仕

贺长子,《后汉书》本传、《商水县志》人物志/隐逸有传

六世

袁忠

正甫

沛相

贺次子,《后汉书》,《商水县志》人物志/隐逸有传

六世

袁弘

邵甫

不仕

贺三子,《后汉书》有传

六世

袁基

太仆,安国亭侯

逢嫡长子

六世

袁叙

济阴太守

六世

袁绍

本初

大将军、冀州牧,邟乡侯

逢庶子,成继子,《后汉书》《三国志》本传

六世

袁术

公路

后将军

逢嫡次子,《后汉书》、《三国志》本传

六世

袁胤

丹阳太守

七世

袁谭

显思

青州刺史

绍长子,《后汉书》有传

七世

袁熙

显奕

幽州刺史

绍次子,《后汉书》有传

七世

袁尚

显甫

大将军、冀州牧

绍三子,《后汉书》《三国志》有传

七世

袁耀

郎中

术子

七世

袁秘

永宁

郡门下议生

忠子,《后汉书》袁阏传

上一篇: 莫言斋系列之匈奴狼
下一篇: 曹霑和曹雪芹是一个人吗(曹霑怎么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