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陉矿区退休干部路宝清家中,有一个神秘的红木漆文书匣子,历经多年风霜岁月和家庭几度搬迁,路宝清视如珍宝精心收藏很少示人。因为,这是自己母亲曾经的珍爱之物。睹物思情寄托思念,路宝清每每打开红木漆文书匣子,就像打开了久远的思绪与记忆。怅然若失又历历在目,让自己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地契文书
姓路的男孩名字(姓路的女孩名字)
地契文书
这是一捆年代久远的陈纸,取下红色的绑绳,展开来看,使路宝清大吃一惊,心情顿时冲动、惊诧了起来。这种内心的感觉不亚于考古队发现了青铜器,艺术家发现了敦煌经。这些保存较为完好的自清朝康熙61年(公元1722年)至解放初期公元1950年,涉及本家庭的房地产交易文书注明的具体年代是康熙时期2份、雍正时期1份、乾隆时期5份、嘉庆时期1份、道光时期2份、咸丰时期2份、同治时期1份、光绪时期9份、宣统时期1份、民国时期8份、土改时期4份、解放初期2份。其中包括乾隆年间的一封书信。当时,见到地契文书的一刹那,路宝清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急切地想一探究竟地契文书里面的谜底与来历到底有什么背后故事。
地契文书
地契文书
据老辈人口口相传,当时村里人还用舞蹈方式将牡丹花迎接回村,而成为井陉拉花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民间传说。作为祖上留下的这处大院子也给它的后世独生女路宝清的母亲惹出了麻烦,引发了一场自1962年起,十三年之久的“三打官司”,最后于公元1976年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打赢了官司。像电影中的“秋菊打官司”一样,一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母亲一生坎坷,1956年,38岁时,丈夫因割痣疮意外离世后,事情得到了圆满的处理结果,使母亲感受到新社会的温暖,更增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依次把大女儿17岁、二女儿、14岁、三女儿8岁、大儿子4岁、小儿子1岁的五个孩子抚养长大。
路宝清满怀深情地说,母亲的一些简单明了的家训至今影响着后代子孙,例如“花旺家旺”“养花一年,看花七天。要想再看,等到来年”“穷要本份,富要饶人”“早起三光,迟起三忙”“宁要饭等人,不要人等饭”。激励励儿子健康成长。母亲还特别告诉儿子,爷爷是一位民间艺人,小名路尖头,雕塑手艺高超,清泉村“福泉寺”佛像、“起龙山”神像以及井陉县其他大小好多寺庙神像均出自他手,五十年代还参与过北京故宫的修缮。嘱咐儿子尽力保护历史文物及爷爷的心血。路宝清爷爷的故事在清泉村流传很广。2008年,《井陉矿区志》还登录了爷爷作为民间泥塑艺人的简介。
地契文书
地契文书
果然,信的称呼之后,就急着说兹因本月初六赴井(六月初六,是清泉村庙会日),一路来顺否,妾在西家放心不下,时刻惦念,按理清泉村到井陉路途并不遥远,两妾之所以放心不下,可能是丈夫货运经商之故。
接着第二句,再问井陉家咱大姐姐与嚷妮病痊愈否,未痊愈,时令不好,不可常入病房,丈夫自顾身体,不可将她病传染你身,这句是信的核心内容,恐怕这就是妻子急着嘱咐丈夫的话,两妾担心不无道理,农历六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接触病人最易感染,第三句是顺便问安,代替二弟、妹捎话笔问三婶母及全家一切平顺否,最后希望丈夫一切以上来函告之。
结束语为,专此,合阖家福安。妾郜氏、杨氏,敬缄。六月初六,说明丈夫走的同一天,就跟着写信,也说明日后丈夫又将两妾之信带了回来,保存至今。信不长,内容极为丰富,语言极为精炼,且书法凝重,只可惜,没注明年号。
路宝清为了解开这份书信的由来,从36份古文书中入手,仔细寻找能够证明此信所讲事件,发生年代的蛛丝马迹,终于找见寄信人郜氏,是路增位之弟媳,该女人在乾隆四十年十月十八日和二十四日,两次以路门郜氏的名义处置房产,地产。珍贵的地契文书使路宝清心中的疑云逐步解开,路宝清回忆说,“井陉县为千年古县,旧井陉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国之前久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康乾盛世,本家先祖大有可能在县城经商从政,以致购置田产定居,这些全在情理之中,再者听说祖上二代坟曾有戴帽碑,无论从政治地位,还是从经济条件上都可以印证这种可能性。”
地契文书拍摄现场
自传体回忆录
自传体回忆录
自传体回忆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