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古老的帝国终于开始出现现代化的生机。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可以生产大炮、枪械、弹药、水雷、蒸汽轮船等新式武器,建立了北洋水师等四支近代化舰队,其实力一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八。可是,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朝彻底被日本击溃,也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清朝到底输在哪里?
清朝的洋务运动是从1861年开始的,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从1868年开始的,可见清朝改革的时间要早一点。不过,清朝的洋务运动的进程却更加缓慢。到1894年,清朝的工厂不过是100多家,而日本则将近3000家。1872年,日本就开始修建铁路,而清朝到80年代才修成第一条铁路。可见,清朝的现代化速度是远远落后于日本。
殖产兴业是什么意思(殖产兴业的殖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发现如此的现象?首先,就是清朝的社会环境远远不如日本。1867年,日本实行“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大权归于天皇。此后,又推行“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建立起来。此时的日本,虽然国家不大,但是国家统一,高度集权。在此后的明治维新中,以天皇为主的集团可以集中精力推进现代化建设。
清朝在19世纪60年代处于严重的内乱中。当时,太平天国盘踞在江南,占据中国最发达的江苏、浙江等省区。在北方,捻军不断在山东、安徽、河南流动作战,给北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西北,爆发了陕甘回乱以及阿古柏入侵新疆的事件。在西南,云南爆发了回变、贵州出现了苗族起义、四川出现了蓝朝鼎起义、广西出现大成国等起义。这些内乱直到1874年才基本结束。
从1861年到1874年的14年间,清朝主要的精力是平定内乱,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都投入到战争。根据《中国财政通史》的资料显示,清朝平定内乱一共用了4.2亿两白银,加上对外战争的花费,更是达到了7亿两。而同治年间,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在5000—6000万两之间。计算下来得知,这个时期的钱基本用于打仗了,能有多少钱去发展?
《中国财政通史》的资料
洋务运动的前期是开办军事企业,例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兰州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企业都是为了战争服务,而且主要出现在叛军没有占据的地方。
洋务运动前期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军事企业,使得清朝的军事近代化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缺乏后劲。所在1874年之后,才开始将资金投入到民用行业。只有民用企业得到发展,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最终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形成良性循环。然而,清朝也无法在后期依然不得不加大军费开支。
1874年,清朝因为资金不足而产生了“塞防”和“海防”之争,李鸿章主张将财政全部集中到东南沿海,建立水师,而左宗棠主张海陆并重,新疆不可丢。最终清朝推行海陆并重政策,派遣左宗棠收复新疆。从1875年到1884年的10年间,清朝收复新疆和用于西北边防的财政支出多达8000万两,占据清朝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
从1875年到1894年的20年间,清朝用于海防的支出大概是4200万两,其中一半用于北洋水师经费。西北边防花去了清朝大部分军费,是清朝水师建设速度滞后的重要因素。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几年,军费开支占据财政开支27%,如果加上兵饷和协饷的开支,那军费开支就达到了三分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清朝没有选择。清朝拥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边界线十分漫长,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够保住这些国土。世界上任何陆权国家都难以同时兼并陆防和海防,如俄国、法国莫不如此。
日本是一个岛国,没有陆地上的威胁,因此就没有什么“塞防”问题。从70年代到90年代,西方列强都没有入侵日本的意思,因此日本的国际环境十分优越。日本可以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现代化建设和海军建设。1873年,日本每年的财政收入在4200万日元左右。(当时1两白银大约相当于1.2日元)。
从1868年到1885年,日本将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投入到了“殖产兴业”,因而,这个资金是远远超过了清朝对工业的投入。日本在短短的15年就实现了初步建立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日本经济的造血功能就得以大幅度提高,于是源源不断的资金可以投入到其他领域的建设。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几年,日本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清朝的四分之三,这就是殖产兴业带来的巨大效果。
由于财政收入增加,使得日本可以在海军建设上大量投入。在80年代,日本的海军还落后于清朝。1886年长崎事件时,日本只有3艘3000吨级别的铁甲舰,而北洋水师有2艘7000吨级别的铁甲舰。此后,日本进一步加强对海军的投入,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其海军力量超过了中国。
在明治初期,日本也没有多少钱,但是明治天皇带头省吃俭用,为国家建设投入更多资金。而慈禧太后则铺张浪费,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皇室和中央行政支出占据了总支出的25%。慈禧太后修建圆明园一共花了5000万两白银,用了整整10年,其中滥杀海军军费达到了惊人的2500万两。这使得海军军费更加捉襟见肘,无法更换战舰和补充弹药。
颐和园
另外,清朝官员在思想上更加保守。在修建铁路这个问题上,日本则十分果断,坚持要修。而清朝的官员刘铭传提出通过修建铁路连接中央和边疆,如此就能够控制四方,也减少了运输成本。但翁同龢等保守派认为铁路修建可能导致湘军可以朝发夕至北京,威胁清朝,导致铁路建设一拖再拖。户部尚书阎敬铭用了八年的时间筹足1000万两准备修建京杭铁路,但却被保守派阻止。修铁路不成,他打算将之用于建设水师,然而也不成,最终这笔钱被慈禧拿下修颐和园了。
另外,清朝官员大多数腐败也严重,因而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洋务。就好比李鸿章,虽然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但是却中饱私囊,容闳估计李鸿章家产达到了4000万两,这些钱足以打造两支北洋舰队。实际上从嘉庆以来,清朝的财政危机不是因为经济衰落导致,而是因为地方官员贪污导致。洋务运动的官员也很少不贪污的,这种现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恶性循环。
总结起来,清朝是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各个方面缺乏活力,虽然也想求新,但是机体老化,病态百出。而日本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充满朝气和活力,虽然规模小,但是做事果断,有魄力,最终能够实现富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