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还体现着电影的思想主题,是电影创作中着重刻画的一个方面。
回顾中国的青春电影,许多影片都是在以讲述时代大背景下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借此烘托时代特征。
如三四十年代的《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五六十年代的《青春之歌》,八十年代的《庐山恋》《小街》,九十年代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直到21世纪初,精英文化被大众文化替代,使得青春电影体现出怀旧和狂欢的鲜明特征,《同桌的你》《左耳》《匆匆那年》等大量的青春电影得以上映。
人物形象有哪些(人物形象有哪些形容词)
2017年以来的青春电影,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内心世界,内容上淡化了社会大背景的赘述而以青少年成长经历为主,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表达探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遇到的困境,以及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
在人物塑造上倾向于风格化,即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更倾向于独立、真实、感人的形象,且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合理发展的力量。
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出了很多既有共性、普遍性,还具有个性、特殊性的典型人物形象,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知道男孩女孩之间的成长具有个别差异性。当下青春电影在对青少年形象的塑造上逐渐呈现出两类,一类是反抗与妥协下被迫成长的青少年,另一类是迷茫与冲动下的主动成长的青少年。
在过去的青春电影中,很少以女性的成长为叙事的重点,即使有,也大多“弥漫着菲勒斯崇拜”,这类影片通过塑造一些悲惨的女性形象,使其以牺牲者的角色形象存在于影片中,来满足男性的想象,从而呈现出懦弱、无助、卑微等典型形象。
比如《致青春》中郑微先后被林静和陈孝正抛弃;《左耳》中的黎吧啦为了张漾出车祸……。
不同以往,2017年以来的青春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变化是最显而易见的,出现了文晏、落落、陈玉珊、郑芬芬等女性导演,并赋予了女性青少年更多的话语权。
反抗与妥协是大多数青春电影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因为这时的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叛逆期,身体和思想等还不成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反抗与妥协的矛盾过程中,青少年也完成了自我的成长。通过塑造反抗后被迫妥协的女性形象,突出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困境,这也使近年来的青春电影越来越受到女性观众的青睐。
《嘉年华》中15岁的流浪少女小米,手握两个初中生被性侵的证据,最初希望借此机会赚钱,改变窘迫的现状,但是现实的残酷让她得不偿失,醒悟过后交出关键性证据。
在她不得不出卖肉体讨生活之时,罪犯终于被绳之以法,小米最终选择逃跑。《悲伤逆流成河》中易遥被霸凌、被孤立时,受到男主角顾森西的开导,也曾摘下黏在头发上的泡泡糖粘回到霸凌者头上;被排球砸头就用同样的方式砸回去,用水管向辱骂她的人喷水等方式反抗。
可以看出易遥并不懦弱,虽然众口铄金,但是她仍然敢于向霸凌者宣泄愤怒,控诉旁观者的不作为,最后选择以最惨烈的跳海方式自证清白。
当自己成为“杀人犯”,同学们才幡然醒悟,惨烈的集体成长仪式就此完成。
《少年的你》中的女主角陈念,她帮死者盖衣服却对警察闭口不言;她自身难保却帮刘北山打电话报警……
陈念面对暴力和不公时的矛盾和无奈,使这一人物形象代表了青少年中的大多数人。这些人看不惯生活中的诸多不公,却也没有胆量和能力去挑战强权势力,而呈现了复杂的矛盾状态。
对于陈念和易遥的角色形象设置,观众不一定会感同身受,但一定会产生共情。这类以主人公面对苦难和不公平时的所思所想来激发观众观影的真实感受,在当下国产青春电影中已经不可分离了。
此外,还有一类电影的女性形象通过对现实问题做出积极的反抗,而获得成功的。如《燃野少年的天空》中的少女小黄虽然单纯幼稚,但是拥有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尽白眼依然不改跳舞的初心。
为了见到所谓的“妈妈”,小黄被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厌恶,就在梦想即将实现的同时,“妈妈”郑秀文出面瓦解了小黄的信念,颓废的小黄在父亲和朋友的帮助下重新燃起斗志,这一次她是为了所有爱她的人。
《闪光少女》中的女主人公陈惊敢于挑战权威、破除成见。被表白对象嫌弃她是学习民乐的学生,为了证明民乐仍然有价值,集结了本专业的同学进行了一场“民乐保卫战”,表现青少年对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的坚守。
这类青春电影中强调的女性角色所释放出的力量,对青少年观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起到了指导作用,且柔化了影片中的残酷。
青少年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拥有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既包括正面的开朗、乐观、自由等,也包括反面的混乱、吵闹、古怪等等。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抛弃了这份个性,以此满足家长或身边人的期待。这是青少年成长中最可悲的事情。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迷茫与冲动也是普遍存在的性格状态。在当下青春电影注重刻画女性角色的同时,男性形象往往被弱化、柔化,呈现出迷茫与冲动的状态,甚至成为被女性牺牲的形象。
被弱化、柔化的男性形象。《老师·好》中洛小乙虽然是个小混混,但是他并没有过多的打架镜头,而是做了很多暖心的事,给班主任的孩子买雪糕、为朋友治病捐钱。
就在被人诬陷早恋,他也只是虚张声势,并没有实施报复的行为。《五个扑水的少年》从一个误会开始,成立了男子花样游泳队,在经过组队、磨合、训练等一系列的变故,面对质疑和嘲笑,队员之间却形成了强大的团队精神,最终顺利完成表演,逐渐树立起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
体育的精神加上主旋律的弘扬,传递出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丧”少年韦一航,作为一个脑癌患者,一直自暴自弃,最终以朋友马小远的病逝,完成了韦一航的成长的“最后一课”,他开始积极面对生活、面对亲人和朋友。被(为)女性牺牲的男性形象。
《少年的你》中的刘北山甘愿为陈念顶罪坐牢。影片中刘北山被警察按在地上,以特写镜头拍摄,他的脸畸形且微笑着,眼神清澈且坚定,使观众更好的理解了他是以牺牲自己来换取陈念的自由。
电影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手持镜头和特写镜头,集中将画面张力传递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校园暴力的紧张和压抑。
这种暴力美学的影像风格,是以一种美学的高度衡量和批判当代青少年真实的成长困境,并由此实现对青少年道德教化的效果。
在青春电影中,青少年理想化、标新立异、挑战传统与权威等的想法和做法或许滑稽甚至荒唐,但是有一句台词说得很对:“我们不会这么做,但他们会做,因为他们还是少年。”
正因为年轻,他们敢做,敢拼,敢于率性而为,毫无顾忌。这种“年少轻狂”的状态是形容少年时期的行事之风,但也是人们在长大之后所缺失的态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