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书中的对李纨的描述
李纨,字宫裁。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李纨,是贾宝玉的亲大哥的妻子,也就是贾宝玉的亲大嫂。王熙凤等只是堂嫂。
红楼梦李纨人物分析(李纨人物分析400字)
李纨,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族中男女,无不读诗书者。至李守中继续以来,便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故生了便不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却以纺绩女红为要。
李纨,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通读整本红楼梦,李纨是比较平面的人物。她也是薄命司十二金钗正册的一员。当然,她的结局不算太差。后来儿子贾兰高中,复兴了贾家。母凭子贵,必得诰命,在封建时代也算不错的结局了。
然而,李纨真的想要这样的生活吗。曹雪芹安排这样一个平面人物,仅仅是为了复兴贾家安排一个角色么。如果仅仅为了剧情需要,完全可以让其他人生子,高中,出仕,从而完成贾家的复兴之路。
我们再看看李纨是否真的,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当李纨知道宝玉,黛玉要结诗社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了。
原文写: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雅的很呀!要起诗社,我自举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做诗,瞎闹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这里提到,李纨本来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不敢动而已。为什么不敢动,因为她要守礼守制。但是,现在机会来了,是小姑子们发起的,尤其系贾母钟爱的孙子孙女们。作为大嫂,参与一下,并无不妥,不会受到长辈责难。
接着,文中又提到
李纨道:「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教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做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们三个人各分一件事。」探春笑道:「已有了号,还只管这样称呼,不如不有了。以后错了,也要立个罚约才好。」李纨道:「立定了社,再定罚约。我那里地方大,竟在我那里作社,我虽不能做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容我做个东道主人,我自然也清雅起来了。若是要推我做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不做,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做一首。你们四个,却是要限定的。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
看,李纨并非真的尚德不尚才,组织能力也是体现出来了。
并不是李纨不想打理荣国府,也不是李纨没有能管理荣国府。而是,当时的社情之下,她不愿意触碰而已。后续王熙凤生病,不能管理荣国府的时候,虽然探春戏份抢眼,其实李纨才是管理小组的核心带头人。
那么,作者安排这样一个人物意义何在?
这要从古代的道德法治制度来探究了。
封建时代,君臣父子夫妻,各有其位,等级森严,不容僭越,绝无平等之必要,更无平等之可能。
封建时代,轻贱女性,视女子为小人,导致的结果是数千年的重男轻女,造孽无数。
孔子的《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此论一出,遗毒千年!
曹雪芹是深知这个情况,却也是深感无奈无助无为。他只能用他的笔,记录这种现象,作为一种无力的控诉。
红楼梦的作者,一方面,塑造李纨之类的悲剧人物。一方面,又塑造贾宝玉对待女性,平等善良的理想性格。正是红书成为不朽之作的闪光点。
发表评论